中小企診斷案例之兩“八○後”開貝果店 拓多元口味

兩“八○後”開貝果店   拓多元口味

貝果熱潮近年非常盛行,在台灣,不少人為之瘋狂,以至當地出現越來越多貝果品牌。澳門兩位“八○後”受到台灣貝果店的啟發,走上創業路,二○年底在澳門開設I-BAGEL貝果專賣點,今年中更開設堂食店,現時兩店合共日銷三百個貝果,未來希望研發更多貝果口味,並宣傳貝果文化。

常放無薪假終創業

I-BAGEL是一家貝果專賣店,二○年十二月開始試業。負責人高靜雯、鄭博明都是“八○後”,兩人本在娛樂場任職,但疫下經常被放“無薪假”,空閒時間常在家學做麵包。高靜雯坦言,由於自己對烘焙感興趣,希望認真學習一門手藝,二○年中決定報班學做麵包和糕點,提升烘焙技能。偶然之下,留意到有代購在澳銷售台灣急凍貝果非常受歡迎,遂想到開設貝果專賣店,希望推出偏向日式做法的貝果,口感鬆軟,較迎合澳門人口味。

兩位“八○後”憑着自己的積蓄,“膽粗粗”踏上創業路。一邊着手睇舖,一邊進修烘焙技術,其後決定辭職全身投入,終在二○年底選址皇朝區正式試業。兩人當時沒有選擇網店起步,而是以實體店現身,合共投資五十萬至六十萬元用在舖租、裝修和添置烘焙爐具。雖然缺乏經驗,回想起來頗為冒險,但客人對出品正面的反應,提振了經營信心,更在今年六月在氹仔開設貝果堂食店。

兩店日銷三百貝果

皇朝零售店舖細小,樓上是工場,樓下是零售區。高靜雯稱,店內的貝果全由自己親手製作,每日新鮮出品,口味亦由最初的七至八款,增至目前的二十多款,每日早上開始工作,現時兩店每日銷售貝果達三百個。雖然沒有加入外賣平台,因考慮到服務費高難負擔,但憑着附近的街坊、學生等支持,生意尚算可以。

談到經營困難?她稱當初由“玩玩吓”,到開店進行量產操作,直言與現實是有距離。但隨着生產量逐步提升,烘焙儀器、人手都要跟上才能加大產量,但還需要時間調整。不過,最大困難仍是疫情,疫下物流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該店在日本訂購的麵粉容易受船運、消毒工序增加而未能及時到貨,感嘆這些不能預計的影響最難控制,由於原材料供應問題,導致貝果的口味也要相應減少。可是該店不希望將貨就價,堅持寧可賺少些也不願做壞招牌,做好出品才能吸引客人注意,所以會不定期推出季節限定口味迎合市場。所幸政府推出的“電消優惠”、“生活補貼”令居民的消費意慾提升,家庭客、辦公室職員仍然願意用錢,該店生意才能穩定。

半成品供應加盟店

未來發展方面,未有打算再開分店,但會逐漸推出半製成品供應給其他店舖。現時該店正與一家加盟店合作,為其供應半製成品的貝果,反應不錯。此外,亦希望加大宣傳氹仔店,逐漸豐富食物種類,例如由供應輕食類,增加意粉等主食品種,迎合客人需求和口味。

經營三問:

    1、如何平衡提高生產力又能維持品質?

    2、如何改善氹仔堂食店生意?

    3、怎樣善用堂食店空間提高入座率?

青企:良好擺盤打卡位引堂食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回覆案例企業三問:

第一如何平衡產量和品質?這很大程度上基於設備和人手。由於是創業初期,客人的反應和預期可能有落差,要慢慢用時間來調節好產能,但最主要是控制好品質,回頭客十分重要。

第二是提高堂食店生意。店舖選址十分重要,選定了就要着重好宣傳。店主可因應現在堂食店的情況,加入外賣平台增加營業額,但應該只選毛利較高的小量產品加入平台,爭取曝光率,其餘毛利較低或特色的產品還是要到店才能享用。

最後就是怎樣利用好堂食空間?由於餐飲業競爭激烈,現在一般大眾都是相機先食,所以良好的擺盤和打卡位置是店舖必需,店主需做到外賣店和堂食店的賣相有所分別,以吸引更多客戶到店用餐。

中銀中小企:推特色飲品擴銷路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店主可以動物、植物或以懷舊為主題佈置店舖,打造舒適休閒的環境給消費者。無論外帶還是堂食,每位來光顧的消費者均可開心地在店內打卡。

除貝果外,店主可因應時節推出不同口味的台灣特色飲品。另外外賣包裝袋或盒可設計有趣的對話框及特色話題,以吸引消費者慕名而來。

開設堂食店要注意成本開支及銷售額,位置不要太偏僻,其次就要吸引人流。特色專門店如何能令消費者一試難忘?首先強化品牌認同度,在不同的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利用熱門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和日常宣傳單張大推一把。

生產力:做半成品供應商

 就今期個案,生產力中心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成為半成品供應商。業者可考慮由實體店經營模式,逐漸增加半成品供應至合作餐廳,拓闊銷路。但要實現這目標,前提要確保店舖能滿足特定生產條件,包括貝果的品質穩定度、產能以及交貨期等。其次,選擇合作伙伴時,要尋找可以與店舖擁有共同目標,以及共同開發新商品的對象,透過上下游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二是引入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設備來代替部分手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並確保每個環節控制好貝果的品質和產量。
三是借力社交媒體打造爆款單品。提升店舖營業額,可從產品宣傳着手。提升產品的獨特性,找出消費者複購的核心訴求,例如口味、價格等,透過適當的互聯網營銷,致力打造出具有自家品牌特色的貝果商品。亦可考慮與其他品牌聯乘合作,推出限時爆款商品,吸引顧客消費。

學者:豐富產品  拓商業市場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案例企業提出建議:

宣傳上可更多介紹日式貝果和一般貝果及一般麵包的區別,讓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豐富產品內容,推出多元輕食套餐,加多蔬菜與蛋白質的搭配,或推出健康美味的抹醬,尤其早餐、午餐、下午茶,推出不同優惠組合,提供多元選擇,有助市場推廣與銷售,也能提高堂食上座率。

可加強商業合作,推出半成品供應給其他店舖或是機構團體,將業務拓展到其他企業、社團的市場。或與經營理念相近的咖啡店或麵包店合作,還能針對商業大客提供訂製化口味。

要加強品牌形象,打造成為 “澳門最專業的貝果店”,打造澳門專業貝果達人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加強網路宣傳,疫後迎來商機。多利用網路社交平台、短視頻等大力宣傳,邀請網紅探店,提高知名度和好評,相信市場整體復甦後,業務會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