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診斷案例之 土生葡人開健身中心 推科學鍛煉

新冠疫情後,居民關注身體健康,注重日常生活鍛煉,各類健身中心應運而生。有逾十年健身私教經驗的土生葡人Luis去年投資七位數於中區創辦Top One Performance,除了一般健身的月費會員外,還有私人教練指導的套餐,也有提供各類體能訓練課程。Luis表示,目前會員人數有五百人,今年達到收支平衡,現希望加強宣傳推廣,長遠目標是將公司成為行業指標,每當想鍛煉體能就想到該中心。

Luis表示,在外國修讀運動科學專業,畢業後回流澳門發展,在健身中心工作約兩年後,改任私人健身教練八年,直至去年初投資七位數創辦Top One Performance。至今開業逾年半,有五百個會員,以學生、年輕人、中年人為主,普遍都有目標地參與,如希望增肌、減脂、健康、改善身型等。

教科學增肌減脂

 該中心的定位不是純粹的健身室(GYM),更着重體能、鍛煉等體適能綜合健身(Fitness),特別是教授科學、正確的鍛煉方法,例如顧客目標是增肌、減脂,私人教練會按每個人的情況給予提示及建議,並會作出跟進,讓顧客正確認識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能鍛煉分配達到期望的效果,“顧客成功等於公司成功”。

澳門有不少健身室(GYM),市場競爭激烈,但在體適能等綜合健身領域(Fitness)方面仍有更深入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對比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本澳相關層面仍屬起步階段,可以深入推廣。

新冠疫情發生後,消費者更重視身體健康和鍛煉,帶動行業需求。但疫情反覆,每當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健身中心往往需要暫停營運,幸好業主在疫情反覆時都會給予租金折扣,大家共度時艱。去年剛開業時營運壓力較大,今年環境逐步改善,現時已達至收支平衡。

請專業教練困難

人資方面,該行業屬於較專業的領域,需要聘請符合資格的教練,因此儘管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但仍受請人難困擾。此外,運動科學是一個持續研究、完善的專業領域,取得專業資格祇是開始、非最終目標,故需要持續學習、不斷進步、與時俱進,更大限度地與顧客共同成長。

拍片教用各器材

顧客參加會員後,每月支付一定月費即可使用場內的健身器材,為照顧零基礎顧客的需要,中心已將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拍攝示範短片放到網上,並製成二維碼貼在健身器材上,顧客祇需用智能電話掃描即可觀看,學習使用各種器材。此外,該公司並提供三堂私人教練指導的套餐計劃,讓顧客按需要參與。

宣傳推廣方面,由於資源有限,目前集中在社交媒體宣傳,定期製作課程短片,介紹各種運動健康及增肌、減脂的科學概念及方法,並分享到社交媒體,目前有逾千人關注,認為仍有提升空間。未來希望邀請專業人士、愛好者拍片分享,提升品牌知名度。長遠希望該公司品牌成為行業指標,每當顧客想到體能鍛煉就想到該中心。

經營三問:

    1、如何突出店舖的市場定位?

    2、宣傳推廣上有何建議?

    3、如何拓展客源及鞏固顧客關係?

青企:了解客戶需要分批跟進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澳門的健身中心越開越多,競爭非常大。今期個案選址中區,方便市民大眾,但要留意同區競爭對手推出的優惠和套餐,以免客戶流失。

第一是突出定位,店主明確要走比較專業的方向,現在很多客戶也是跟着教練走,所以店主應盡量吸納沒有教練跟身的客戶,讓他們變成自己的長客;現階段把影片貼在器械教導客戶是一個好方法,再深入就是在片段內加入每種機的不同功效。

第二是宣傳,店主可事先研究大部分客人健身和做運動的目標,再分批跟進和建議合適的課程,讓客人感覺更貼心。

第三維護客戶關係多下工夫,如設立社交群組,不定期出健身運動或飲食上的健康小貼士,或不定期組織小挑戰,讓客戶多花時間在健身中心。往後要想辦法提高每個會員的費用,如推出一些高質量並客製化的運動訓練和飲食餐單,提高收入。

中銀中小企:與健身KOL合作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對三問建議如下:

 1、用數據說話,突出優勢。在社交平台介紹健身房,列舉教練數量、擁有證書、曾教授多少會員等。再為每位教練製作專門頁面,在店舖和社交平台上發佈,比別家沒講的更有競爭力。

2、先中後英以拓寬客戶群和宣傳渠道。澳門以中文為母語的客戶數量龐大,建議中英文宣傳內容在一個post或視頻中出現,同時上傳至各大主流社交媒體;與本地健身KOL合作,可邀請博主到店體驗並將訓練的過程拍攝為vlog等並在其帳號發出,提供專屬優惠,吸引粉絲。

3、與本地大型企業和社團聯繫,提供員工優惠;建立社群,培養忠實粉絲。利用微信或Whatsapp建立群聊,分享健身知識、店舖優惠甚至組織戶外活動等,並讓會員免費帶朋友參與,增加會員間交流和黏性。

生產力:搭建線上健身社群

生產力中心表示,要令消費者在面對眾多選擇下仍會挑選某品牌,需有更精準的目標客戶及市場定位,打造“核心產品”或“核心服務理念”,才能讓品牌在客戶中有更高的區辨性。

 除社交媒體發文,應更深入進行社群營銷,搭建品牌的線上健身社群。社群內定期舉辦活動,加强與用戶互動。經營線上社群過程中,若能培養出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就能有助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疫情令消費者對線上線下的無縫消費體驗需求越來越高。經營者可多加利用社交媒體、小程式或App等平台去提供線上體適能評估、線上跟練、線下活動預約等。隨着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日趨成熟,消費者對智慧穿戴裝置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經營者可以健身服務結合科技為導向,為消費者提供更創新和智慧化的健身和相關增值服務,進一步提升消費體驗。

學者:專業教練推廣運動科學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建議:

一、打造星級專業教練推廣運動科學:建議案例企業除在FB和IG持續推廣,可打造運動科學專業網紅,通過訓練視頻和科學講解圈粉,擴大影響力。最好是創辦人兼任,也可和外聘專業教練或明星網紅教練合作。或積極培養自身“農場新人”,將重點員工打造為專業明星教練,通過長期合約確保雙方合作關係。

二、提供受歡迎的多元課程:企業持續加強推廣不同類型的運動健身課程,讓顧客能針對自身需求鍛煉,為老會員提供更多選擇,有助吸引新會員加入。

三、加強周邊商品與服務:有研究指除傳統的重量訓練,客戶喜歡提供更多選擇的中心,這為運動健身者帶來便利。建議加強不同類型的課程培訓費收入,至於周邊商品與服務的推廣則按照實際情況,可維持現狀或和其他夥伴合作,有助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