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參觀澳門大橋

日前,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名譽會長崔世健、會長李居仁、理事長林家偉、財務長兼副會長黃嘉豪、秘書長凌家珍一行約40人前往參觀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澳門大橋,一行人參觀了大橋建設展廳及現場建設情況。

李居仁會長表示此次能夠帶領青企一眾企業家前往澳門大橋實地參觀,感到十分自豪,

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的重點獻禮工程之一,該橋的設計建造承載著“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期待在通車後,能夠使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交通更為便利,方便居民出行需要,以優異成績獻禮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

林家偉理事長表示該橋連接澳門新城填海A區、填海E區以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區,是構建澳門城市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能夠有效緩解現有三座大橋的交通壓力,提高澳門半島與氹仔、路環之間的交通通行能力,相信建成後對推進澳門經貿文化交流與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凌家珍秘書長表示澳門大橋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設施工程,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的支持和關愛,彰顯了”一國兩制”政策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澳門大橋的建成將對澳門的交通、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它將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好的交通選擇,改善澳門居民的出行便利性,相信成為澳門一個重要的地標和城市形象的象徵,展現澳門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成果。

李家敏副會長認爲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簡稱“澳門大橋)連接著填海A區、E區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區,將會舒緩現時澳門與氹仔之間三條大橋的壓力,並便利將來生活在新城A區和E區的居民交通往來,提升本澳整體交通通行能力。旅客也可經澳門大橋,快速地從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到達於路氹金光大道的各個綜合旅遊休閒企業,提升旅客的旅遊體驗而進一步吸引更多旅客。同時,澳門大橋落腳點靠近氹仔客運碼頭以及澳門國際機場,將便利“一程多站”的旅客,通過氹仔客運碼頭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及經澳門國際機場飛往國内外不同目的地,相信會增加澳門國際機場的客源及其承載需求。旅客也可經澳門大橋,快速接駁輕軌,進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爲合作區帶來更多人流。李家敏期待澳門大橋可以早日通車,助力澳門的可持續發展。

李居明常務副理事長表示澳門第四跨海大橋是澳門“雙環雙軸快速通道”中的重要一軸,大橋的落成標誌著澳門基礎設施發展重要里程碑。大橋是澳門首條雙向八車道跨海大橋,以其最先進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展示了現代建築的卓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抵御強颱風的能力,甚至在八號風球信號期間也具有通行條件,體現了結構的堅固性。

大橋北連新城填海A區、珠澳口岸人工島,南接新城填海E1區,将進一步加强澳門半島與氹仔的交通聯繫,有效促進本澳關鍵區域之間的連接,這不僅能縮短兩區間日常通勤的時間,也能使區域之間的經濟活動更加頻繁,有利於本澳經濟發展的綜合提升。我認為:大橋不僅僅是一座物理結構,它還代表澳門向成為全球大都市的不斷邁進,展現傳統與創新的融合,體現出澳門的抱負和潛力。能夠見證這些為我們的城市開闢更加光明、更加互聯未來的變革性發展,是一種榮幸。

楊碩明常務副理事長表示澳門大橋是澳門第四條跨海大橋,是新城A區、港珠澳大橋口岸連接新城E區、氹仔北安的重要通道,採用先進的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進行策劃及管理施工,以及陸上預製橋面方式建設,大大減低施工上的誤差及確保工作效率。而其中令我體會到設計上照顧市民所需,是大橋上設有風障設備,哪怕八號風球時,大橋上的車道能保持三號風球或以下的對應風速,盡量減低颱風對通行車輛的影響;澳門市民的出行習慣跟鄰近地區有所不同,電單車是大量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大橋內側的兩條電單車專道配合上風障設備,確實是保障市民通行的貼心考量。另外,澳門大橋有效縮短港珠澳大橋及澳門國際機場的通行距離,把澳門兩個重要的對外窗口連動起來,加強澳門於大灣區內對外交通的樞紐角色。澳門大橋不僅優化了澳門的交通網絡佈局,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將對推動經濟發展、增強區域合作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蘇家圖常務副理事長表示這座跨海大橋的建造確實是一項壯舉。它不僅大幅縮短了澳門A區、機場和氹仔市區之間的通行時間,也促進了地區的連接發展。

站在大橋最高點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珠澳兩地的天際線,以及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美麗景色。沿著大橋走過時,感受到遼闊的海天一線,實在是一種震撼人心的體驗。

這座大橋不僅是一座工程項目,更是以直達機場間接快速連接國際的重要基礎設施,必將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由衷地為這座重要的跨海大橋感到驕傲和興奮。

何浚銘副理事長表示澳門第四跨海大橋作為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交通流的重要疏導路徑,其建設不僅加強了澳門半島與氹仔的交通聯繫,也優化了大灣區來澳車輛交通網絡結構的便利性。

該橋北連新城填海A區、珠澳口岸人工島,南接新城填海E1區,構成了澳門“雙環雙軸快速通道”中的一軸,顯示出其在區域交通規劃中的核心地位。
     通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澳門第四跨海大橋預計將促進澳門經濟的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在旅遊和服務業方面,為澳門帶來更多的遊客和商務旅行者。隨著科技的進步,澳門第四跨海大橋可能會引入智能交通系統和信息化管理,以提高運營效率和安全性。澳門第四跨海大橋的建設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工程項目,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突出在大灣區重要角色的地位,及以展示澳門[一中心一平台]的優勢。

施耀祖副理事長表示作為一位90後的澳門青年,我對於澳門大橋的落成感到由衷興奮和自豪。這座耗時四年,全長約55公里的跨海大橋,正式被命名為「澳門大橋」,並即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開通。

這座大橋的建成,不僅是澳門基建發展的一座里程碑,更將成為澳門新的地標性建築。它不僅能夠大幅縮短新城A區與氹仔島之間的通行時間,提升整體交通網絡,為居民生活帶來便利,更象徵著澳門政府持續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決心。

作為一個90後,我對於祖國和家鄉的發展感到自豪。相信在未來,澳門必將以更開放和包容的姿態,不斷擁抱新發展機遇,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何穎泰副理事長表示,澳門大橋作為中國澳門“雙環雙軸快速通道”中的重要“一軸”,是構建澳門城市交通體系的關鍵節點,也是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交通流的重要疏導路徑,從1973年建成通車的澳氹大橋到2024年的澳門大橋,這些跨海大橋,橫臥在廣闊的海面上,見證了澳門的繁榮變遷,也構成了澳門標誌性的“鏡海長虹”景觀。

澳門大橋的建成通車,將大幅降低澳門城市道路網壓力,對於進一步加強澳門內外交通聯繫、便利粵港澳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亦將成為澳門新地標,為澳門旅遊業增彩添色。大橋承載著兩地人民對國家“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殷切期盼,為促進港澳特區繁榮穩定、大灣區的一體化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關米高常務理事表示日前,我有幸跟隨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參觀了澳門大橋,這次經歷令我深感震撼。作為澳門未來的重要交通樞紐,這條首屈一指的雙向八車道跨海大橋,其宏偉規模與先進工程技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橋樑的設計理念到施工細節,都充分體現了現代工程技術的極致追求。特別是在懸掛風球時,能夠確保澳氹交通不中斷,這充分顯示出對澳門未來交通發展的深遠考量。

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這座大橋不僅是解決交通擁堵的關鍵項目,更是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島的重要通道。大橋的建設不僅提升了交通運輸效率,還將為澳門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帶來積極影響。看到工人們的努力付出,讓我更深刻體會到這項工程的艱辛與偉大。

此次參觀最令我深刻的是,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對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激發了我對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的濃厚興趣。作為澳門的青年企業家協會成員,我更加明白創新與實幹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謝琳理事表示非常榮幸在澳青企的帶領下參觀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為期四年的工程建設即將在下半年竣工;澳門大橋,不僅僅完善和緩解澳氹交通網絡,並且優化居民出行環境。同時,也為澳門回歸二十五週年紀念作慶典,留下歷史印記。

澳門大橋設計感十足,大桥桁架空間起伏曲線設計是源於海浪柔美輪廓,結合橋樑在大海與天空之間,成為澳門獨一無二美麗風景線。

走過一座橋,走進一座城,由昔日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城市,在我們祖國「一國兩制」的引領下,繼續繁榮穩定。

談彥賓理事表示隨著澳門青企協參觀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澳門大橋,親眼見證了這座大橋的雄偉壯觀和卓越工程。在參觀中,我深刻感受到澳門在「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中的巨大成就。這座大橋不僅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重要獻禮,也是提升澳門半島與氹仔交通連接的重要基礎設施。

聽取建設團隊的介紹後,了解到大橋建設歷程充滿挑戰,但工程人員克服了包括疫情在內的多種困難,最終實現全橋貫通。我相信,這座大橋的通車將極大緩解交通壓力,促進澳門經貿文化交流與發展,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這次參觀讓我深刻體會到大橋建設對澳門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激勵大家思考自己能如何為澳門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