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青百萬開瑜伽中心 冀引新課程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一節放鬆身心的運動課程可有助調節心情,故本澳不少健身中心應運而生。細味生活教育中心由陳穎婷及其合伙人合辦,籌備時間約一年,前期投資過百萬元,今年四月正式對外營業,現時會員約百多人,每月基本達至收支平衡。目前課程包括各類瑜伽及體能訓練等,特色為小班教學,且時間彈性自由,未來將逐步引入更多流行課程,讓居民感受運動樂趣。

陳穎婷表示,小時候本已喜歡舞蹈,大學時期開始接觸瑜伽,發現瑜伽既可鍛煉身體,亦能修身養性、平靜內心,畢業後決定成爲瑜伽導師,讓更多人可了解運動的好處。經過五年多不斷的學習培訓,考取多個執教牌照,累積一定教學經驗後,她決定在商廈開設屬於自己的教育中心,並取名為“細味生活”,冀為人們在充滿壓力的社會環境下,營造一個舒適的小圈子,活在當下、品味人生。

客源多為周邊白領

她坦言,籌備教育中心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一個面積數百呎的空間,光是裝修、添置器械、獲取政府執業牌照等,已經花費過百萬元。現時中心設於新口岸區商業中心內,故客源大部分來自周邊寫字樓的上班族,因中午亦可上課,吸引不少白領或需輪班工作的居民在空餘時間參加課程,目前共有會員一百多人,基本能夠達到收支平衡。

陳穎婷介紹,因合伙人熟悉體能訓練,主要負責壺鈴、TRX、全方位功能性訓練等課程,她和兩名瑜伽導師則負責空中瑜伽、空中吊環、流瑜伽、普拉提等課程。中心主要以充值扣分制,充值越多可獲得更多回贈分值,且每個課程分值不同,會員可按需選擇。

彈性上課二人成堂

現時行業競爭激烈,幾乎每個月均有不同規模的健身教育中心開業。有別於其他機構需按固定時間表上課,該中心在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設有十個時間段,會員可在此期間自由彈性選擇上課時間,且只需二人即可成堂,上限六人,只要人數足夠即可開課,會員們亦可自選課程類別。

同時地理位置亦是優勢之一,因上班族較少空餘時間鍛煉身體,晚上下班後也未必想把時間花在健身上,目前中心設於商廈區域,正好方便忙碌的都市人隨時隨地享受運動樂趣,平時有不少白領會員利用午休時間健身。

疫下停業網課留客

因應是次本地疫情爆發,中心需停業一段時間,對於剛起步的機構而言是一個較大的衝擊,不僅對經營造成影響,亦擔心會流失客源。故疫情嚴峻期間亦透過網絡平台開設網上課程,費用全免,希望能讓現有會員保持運動的習慣,同時讓更多居民認識中心,待回復正常生活後能夠拓展客源。

未來希望開設更多不同種類的課程,如引進海外流行的運動課程,讓本澳居民可體驗各種各樣的運動項目,找到自己喜歡的鍛煉方式。同時待疫情緩和後,冀開設更多戶外運動項目,並邀請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舉辦講座,讓會員學懂日常生活應如何注意運動細節,減少勞損等,增加中心教育元素,在本澳建立口碑。

經營三問:

1、怎樣提高關注度,吸引新會員?

2、如何突顯特色,提高競爭力?

3、如何在澳建立口碑?

青企:加強宣傳引街客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設在商業大廈,優勢是方便同區白領,但弱點是其他街客較不方便,所以宣傳上應多加資源,讓其他街客也知悉店舖存在,尤其可加强街客在周末或假期時段上課。中心投入過百萬,所以要爭取較長租約,以攤分投入成本。現在有過百會員,收資平衡,但要計算每個會員的平均人均消費,這樣可釐定未來的宣傳、收費和增收會員的策略。因現在兩人可成堂,需檢視收費模式有否盈利。在吸引新會員方面,可利用舊會員介紹有優惠的模式,既可留住舊會員,也可增加會員的歸屬感。

宣傳上可着重上課時間自由外,還應在師資和硬件設備方面多着墨。現在因疫情停業,也可提供免費網上課程,不要浪費這個宣傳機會,同時在網絡平台上點讚或分享者,未來復業時有優惠,利用大衆的力量來幫助中心宣傳。

中銀中小企:以舊帶新良性循環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提三建議:

1、利用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宣傳推廣。將特色課程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拍成照片視頻,(如涉客戶需得事主同意)作為店舖宣傳照片及短片,吸引新客源。同時鼓勵舊會員引薦新會員,給予優惠或獎勵雙方,再讓新客變熟客,良性循環。2、中心讓客戶在十個時段內選取適合自己的時間,同時二人即可成堂,大大滿足會員的需要。只要突顯中心特色,相信可提高競爭力。3、良好口碑會源源不斷帶來新客戶。建立口碑需要優質的服務,要平衡好客戶間的利益,因客戶存在以舊帶新,如存在差別待遇就會有不良影響。現受疫情影響,開設免費網絡課程,吸引客戶疫後到中心體驗再加會員。同時可創新及完善現有課程及服務,以及與客戶互動給予建議,會建立一定口碑。

生產力:積極變陣線上經營

生產力中心建議積極變陣思考線上經營,開拓新出路。

一是開發線上健身課程體系。可預期疫後市民消費模式會有變化,除面授,各類健身中心已紛紛開發線上課程。店家可將各項訓練課程錄製成精品線上課,現階段以公益形式推出。待課程體系完成後,日後可推個性化健身或體態改善方案。二是積極經營品牌形象。互聯網時代業者需用心經營企業品牌與社群網絡,凝聚良好社群氛圍,讓運動成為消費者生活一部分。日後可結合主題性的健身運動,將音樂、派對、社交等元素結合在運動訓練裡,打造多種主題課程活動,讓運動成為都市人的健康生活選擇。三是致力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延伸服務體現增量價值,建議企業推出附加價值的產品,如可與相關產業上下游的公司合作,如健康食品、家居健身器材等,合力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的健身餐單和訓練方案,抱團實現多贏。

學者:疫下以網課維繫客戶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案例企業有如下建議:

一、疫情下以網課維繫客戶關係管理,還可多開群組,維持團體動力,同步舉行網路運動競賽,加強品牌知名度並提高客戶黏性。讓更多潛在客戶認識中心,拓展客源做好管理工作。近年澳門有許多人喜愛瑜伽或相關體適能運動,遇到疫情更加重視健康管理。

二、疫後提供受歡迎的多元課程,建議中心除原本強項課程外,可順應市場需求,針對上班族或周邊居民,推出針對性的健身運動課程(如:提高柔軟度、增強心肺功能、增肌、減脂等方案),可以多和專業教練或明星網紅教練合作,通過銷售分成,可為老會員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有助於吸引更多新會員加入。

三、加強周邊商品與服務推廣,如增肌減脂的健康餐、或是相關用品的銷售或代購,以及部分身心靈提升的延伸課程,都是未來可以增加收入的機會。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6/13/content_1603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