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織店疫下生存難 或走回線上

英國跳水王子戴利(Tom Daley)在去年東京奧運比賽期間“密密織”,瞬間在網絡爆紅,令毛冷、編織再掀熱潮。戴利愛編織是讓自己作賽時冷靜放鬆,與本澳的編織手作店“Knitting Bees” 創辦人Amanda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因病在復康期間學懂編織,用編織來紓壓並開店。但坦言要在這行生存下去,絕不能偷懶。

走進Knitting Bees,許多用色彩繽紛的毛線編織成的小玩意隨即映入眼簾,如毛氈、杯墊、搓手液套,還有用毛線製作的哥基犬與小貓咪等各式各樣的小可愛,予人“家”的感覺。Amanda稱,每逢節日還會推出限定鈎織作品。

養病練出好手藝

Amanda本有一份穩定、收入不錯的工作,惟一三年病了,只能選擇辭職醫病。康復後,在旅遊業高峰期時,投身做旅遊巴司機。好景不常,二○年新冠疫情突襲,各地限制旅遊,旅客大跌,幸在治病期間,練出一門好手藝,更在當旅遊巴司機時,在車上“邊織邊等旅客”,同時亦在微信建立群組銷售,參與當局開辦的“藝墟”。

客源不斷擴大,亦令夢想變成現實的決心更大。她稱既然喜歡鈎織,為何不從這裏重新開始?雖然行業轉變大,但與其在疫下尋尋覓覓都不是理想工,何不將鈎織變成自己的全職事業?遂於二○年九月創辦“Knitting Bees”。

由朝織到晚儲貨

疫下開業絕非易事,首要條件不能偷懶,正是店名之意。她笑言 “一開始編織便進入忘我狀態,左手捻着毛線,右手持鈎針在線頭裏來回穿梭,一針、兩針,毛線慢慢織成一塊小布,再變成枱頭的小玩意,不知不覺時間飛逝,抬起頭時,晨曦已變成黑夜。”事實亦是,倘不是由朝織到晚,貨量不會多,客也不願看。

開業資金有限,店舖選址只能樓上舖。她無奈稱,一開始以為商場新且屬中區地段,左鄰右里都有知名舖,街客會多,可惜事與願違,只能不斷爭取參與各大小展銷會。在會場上擺檔,有賺亦有蝕,心態只能是“宣傳店舖”,向客人宣傳加店舖微信會有優惠等。又因開業“一闊三大”,除需靠網上客群繼續支撐(包括香港客源),還與社團等機構合作開辦課程,增加收入。

談到收支平衡,她稱開業前有計數,交得起租金,最多收入少啲(即少於一般打工仔薪酬!)疫下生存到、生活到就可以,最緊要自己鍾意!開業首年,收入不理想,幸翌年生意走上軌道。她稱可能自己服務周到,只要在其店購買的,拿回店舖都可免費維修,所以翌年的生意比首年增兩三成,六月更是畢業旺季,收入是全年最多的。

 疫情停業租不減

今年六月初,Amanda正在埋頭苦幹地織起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畢業公仔,店舖牆上掛滿林林總總的畢業花束和公仔。如今,她無奈稱本澳又現疫情,病例持續攀升,畢業旺季“泡湯”了。現時周圍都有紅黃碼區,為保安全且不添亂,其店選擇停業,惟租金不減。

種種壓力下,今年九月店舖租約期滿,需否走回線上?Amanda苦笑,“思考中”,不介意線上營業,也不介意為一個髮夾而送貨,惟大多客人購買前愛看實物,所以更盼業主能減租,共度時艱。

經營三問:

一、倘不減租,店舖走回線上還是搬遷?

二、還需在哪方面宣傳增收益?

三、線上教學可增收益?

青企:把產品放本地店寄賣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是以編織產品作為店舖零售,由網店變成實體店,變成實體店後生意會上升,但由於長期疫情,租金和人資成本變成壓力。

第一、按現在疫情發展的不可預計性來說,企業應保持最靈活的姿態,即成本最低下運作,所以轉回網上營運最合適,待到環境許可時再重新出發。

第二、建議把租金投入網絡宣傳,線下則把產品在本地小店寄賣,更可加強銷售網點,未來待疫情喘定時,再參加各樣藝墟和本地短期展銷也是宣傳策略。

第三、由於短視頻發達,太多不同類型的免費教學視頻充斥網上,很難把線上教學作收益,只能作宣傳工具,輔助店主銷售原材料和工具。

中銀中小企:線上營銷省租金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對三問建議如下:

一、了解到企業主主要營收來自網上銷售及與社團機構合辦培訓課程,目前未必具實體店條件,加上疫情,在資金不足下,建議先進行線上營銷,省卻租金成本。

二、文創工作者在品牌初創階段,除了優越的客戶服務,可通過在品牌故事、創意靈感、產品設計上,進行品牌塑造以及市場推廣。宣傳渠道可通過政府、業界協會、澳門直播基地等同時在本地及內地市場推廣,還可與本澳大機構合作,如銀行、綜合度假酒店、高校等,推出員工、學生優惠、培訓課程優惠,在開拓業務之餘,也逐步建立品牌知名度。

三、直播、影音號短片等對市場推廣、教育培訓有一定成效。但線上教學須在趣味性、易懂性上花更多心思,才能使學徒感興趣及易懂,提升線上教學的吸引性。

生產力:主攻客製化強化品牌

生產力中心表示,鈎針編織在市場初興起,結合技術與時尚,其成品靈活多樣、用途廣泛,近年更應用到家紡市場,可成獨樹一幟的時尚品味。

疫下建議保守經營,保住現金流為要,控制成本開支。倘商場不減租,可考慮本地設計中心或工業商廈等,甚至充分經營社交媒體前提下暫時轉戰線上作低度經營。宣傳上樹立品牌意識。如為作品增宣傳字句或Logo,突出客製化、手工定位。當手作品有了專屬名字,被賦予生命和溫度易記住。走精品路線的客製化商品可突出優越性﹔多元化發展,設計與節日、紀念性相關的DIY小禮盒;編織嬰兒用品及小玩意等;在時裝方面重視細部設計,令衣服更加亮眼、個性化,將鈎織融入時裝中能接觸更多客群,成為潮流新趨勢。

線上教學課程建議在教學軟硬件的支援和操作介面上優化,以友善簡單為主,招攬更多志趣相投學生。

學者:以網站或店中店經營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企業疫下開業,面對不同經營壓力與即將到期的店舖租期,有以下建議:

一、租約到期後,改以網站或店中店方式經營:為減少開支,回歸網店或和其他業務具互補性質的業者合作,使用小空間以店中店方式經營,既能降低成本,也能兼顧顧客想看實物的需求。

二、加強網路多元推廣:在網站上可增加更多相關產品和毛冷編織的相關知識,也要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加強顧客黏性,做好顧客關係管理。除臉書外,建議加強微信推廣,開拓以微信為主體的推廣平台。

三、在網路平台分享工作過程,加強互動:除臉書文字圖片推廣外,還可拍攝短片,甚至現場直播,增強關注度和知名度。也可通過這個平台培養顧客。例如不定期邀請不同的毛冷編織愛好者來分享心得或作品,甚至是舉辦小型網路工作坊分享,增加和消費者的互動交流。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6/13/content_1603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