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鋒常務副會長
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受到重創,政府推出八項援助政策,希望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關於措施中第四點,推動銀行紓緩企業還貸中,調整還款計劃相關貸款的理解中,列出“還息不還本”,建議調整還款不還息更為適合;澳門主要是旅遊業,群體免疫先可與其他地方接合,建議65歲以下居民完成疫苗接種,形成群體保護屏障,打造安全澳門城市,提高遊客來澳意願與信心。
凌家珍秘書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次在本澳爆發,令本已羸弱的澳門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不少中小企更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市場訂單或顧客減少、因停工或停業而拖延生產進度或影響業務運作,另一方面跨境交通或物流受阻。盡管企業已經採取不同措施,包括縮短員工上班日數或時間、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暫時停業或暫停部分服務項目來維持營運。但疫情的再次爆發對於一眾企業,特別是本地中小企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澳門政府決定推出一輪的經濟援助措施,期望能夠穩定經濟。
本次八項中小企疫情支援措施臨時開放了《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申請,幫助本澳中小商企緩解“燃眉之急”。 推動提供收單費率優惠,為中小企業推出的「聚易用」交易提供半年的收單手續費減免或回贈,促進電子支付及電商持續發展的同時,亦直接減低商戶營運成本。
政府在放寬中小企免息貸款申請條件和補貼中小企銀行貸款的措施使中小企能夠緩解財政困難。但不少企業在之前已經做了貸款,在舊債未清以及經濟環境未明朗的同時, 再申請貸款亦可能會使企業債務高企,帶來更大壓力。如政府能夠對深受疫情影響被迫停業的娛樂行業商戶提供一次性的補貼援助,援助款項可根據企業員工人數來計算發放,並為中小企租戶提供租金補貼及水電費補貼措施,同時優化支援方案實施情況,容許中小企業可滾存性使用補貼金額,相信會帶來更大幫助。
疫情下出入境管制和檢疫措施令本澳旅遊業重創,未來可推出各項鼓勵計劃為旅遊業開拓和爭取營運空間。同時,亦設立長效風險防範機制,鞏固本地企業應對重大災情的風險保障。
澳門經濟社會是一個整體,特區政府與各行各業砥礪前行、齊心共渡難關的同時,本澳的中小企除了節省成本外,亦需積極地投入到企業自救中去,分析市場結構及市場需求變遷,探索應對疫情不確定性的方法,並且傳統的業務模式可向線上化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希望待疫情過去後各中小企能夠迅速恢復正常經營,步入正軌。
施非凡副理事長
首先針對企業融資的多項舉措,比如放寬中小企業免息貸款的申請條件、調整政府援助還款的還款期、提供銀行貸款利息補貼等等,皆能有效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望政府能盡快與各銀行溝通並落實,解決燃眉之急。
政府發放1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予符合條件之職業稅納稅人中的特區居民及自由職業者。目前收到多數同事的反饋,表示門檻相對過高,雖生活困難,仍不符合申請條件,望政府能考量本地的就業情況及薪資物價水平,而有所有調整。
延續上點,企業部分政府發放的援助款項,是以「2020年是否營利」作為前提要件。然而,疫情至今已經將近兩年,許多企業,無論去年是否營利,皆是飽受衝擊,但仍苦苦堅持著。因此單以去年是否營利作為指標及申請要件,可能未能完全考量到目前澳門中小企業的營運窘境及實際情況。
疫情至今,許多企業實施半薪假或無薪假,許多市民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內需消費緊縮,也導致以民生為主的中小企業收益銳減。除了發放消費卡外,可參考國外以及香港的「保就業」計劃,符合申請條件之企業及僱主,發放工資補貼,並確保企業確實將該項補貼用予員工薪資發放上,保障本地就業。比如根據企業發薪記錄,每名本地人資助八千元,每名外地僱員資助兩千元,為期三個月,以舒緩企業實施裁員、無薪假的狀況,同時此舉也望提高市民整體所得,並刺激消費,提升本地景氣。
最後,政府希冀作為領頭,鼓勵業主減租,但未有實際補助或政策面的扶持給予業主及租客,該政策實難發揮效益。建議政府可透過「房屋稅減免」的措施以鼓勵業主減租,比如業主憑減租證明得減免甚至免除房屋稅。
疫情之下,政府與民間的壓力都十分沉重,政府已提撥許多預算用於抗疫。而在有限的預算下,相關的措施更應該針對痛點進行解決,更應該貼近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比如水電費、所得稅的減免等等。此外,若各種舉措皆單以「去年的營運績效」作為資助申請指標,可能導致「今年」實際需要幫助的企業,無法得到救濟。
丘進雄常務理事
- 建議減租退稅政策需具吸引力:
首先,大部份情況下的業主和租客都不在同一陣線上,大多數業主怕麻煩,也擔心減租會影響合同的穩定性,該退稅幅度需有強大的吸引力,也要讓業主明確知道退款的時限,以讓業主制定出減租期限。
- 如只補貼2020年虧損的企業,不能起到更好的幫助:
2020年至今,很多公司都飽受打擊,帳面上盈利並不代表實際盈利,很多應收帳和壞帳根本收不回來,這些表面的盈利數字,只是讓銀行放貸時鬆手一點。許多優秀的中小企老板在疫情期間攪盡腦汁,夜不成眠,苦苦支撑鋪租人工,對維持社會家庭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維持艱難。建議去年上報盈利在50萬以內的企業都可獲得補助,再者也可補助水電網路費,共渡時艱。
邢越理事
措施中提及政府物業會提供免租金,部分中小企不是向政府租的,建議考慮這些不向政府租物業的中小企情況,可以直接資助中小企所得稅上的兩期租金補貼,所得補充稅上報的租金,提供兩期的租金補貼。
現在的貸款政策不是很清晰,作為銀行和經科局的援助審批來說,如果上一年沒有盈利,銀行和經科局是不予貸款的,但是現在扶持的方案是,要上一年虧損的企業,政府才肯給予貸款,中小企業對這方面可能會存在疑惑。希望和去年推出的企業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一樣,提供三個月的水電費補貼。
去年貸款的200萬,用於支付員工薪資、交房租、維持運營,客觀上是維持了社會責任,2021年情況比2020年更難,企業繼續貸款,可能會增加壓力。建議延續第二輪經濟援措施中的“企業援助款項計劃”,以僱員人數計算,向符合條件的商號,發放一次性援助款項,1.5萬至20萬元,對中小企可以提供更大幫助。
(註明:以上內容僅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構成官方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