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文具企主攻B2B 研發APP擴市場

現代社會無論生活、學習、營商都離不開文具配套,新極速文具文儀有限公司創辦人、總經理勞新亮表示,公司○四年創辦,由最初期的兒童文具轉型至商業文具,並以商業文具B2B為核心,擴展至飲品範疇,業務涉足粵港澳三地。因應科技應用普及,創建網絡採購平台,為顧客提供不一樣的服務體驗。疫情後,科技加速融入生活,正投資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未來發展B2C市場。

勞新亮表示,○四年創業前於博企從事莊荷工作,但不希望耽於安逸,在家人支持、鼓勵及幫助下,希望把握機遇創一番事業,遂於家人指導下創辦該公司。最初於民生區地舖創業,主攻兒童文具市場,期間經歷颱風水浸、業主大幅加租等難題,艱苦經營下逐漸找到新方向,遂於一○年啟動轉型,逐漸向商業文具轉型,並結束地舖,以工廈為基地,主攻商業文具B2B業務。

網上落單三天交貨

因應互聯網應用普及,以及考慮到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加劇區域競爭,一五年構思網絡採購平台,並於一六年推出市場,做好企業客戶服務,為顧客帶來不一樣的服務體驗。公司並推出服務承諾,企業客戶由落單成功至收貨不超過三天,倘客戶收貨後發現與訂單的數量有差距,公司願意無償送還,節省客戶及公司重新對單、尋找文具的時間。公司的企業客戶包括博企、零售品牌、各行業中小企等,隨着業務發展壯大,版圖擴展至粵港澳三地,珠海以後勤服務為主,港澳主攻業務拓展。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公司帶來一定影響,如受航運成本上漲、上游生產商加價等一系列因素疊加下,文具貨品成本平均上升一成,個別產品更升逾三成,但考慮到疫情下全澳經濟重創,各行各業營商及居民生活有壓力,故沒有轉嫁成本,全年營業額有單位數跌幅;同時,疫情加快科技融入人類生活,公司因應趨勢加大投資,如研發手機應用程式,針對粵港澳三地的散客市場,由B2B擴展至B2C,目前尚未轉化為盈利,故去年錄得一定虧損,但看好長遠市場。

人資為主科技為輔

雖然疫情後,人類已離不開科技,他認為,科技祇是推廣、銷售的輔助工具,最核心依然離不開人,需要依靠人資做好銷售及客戶服務工作,因此去年疫情下不僅沒有裁員,更在粵港澳三地增聘人手,今年按計劃也會繼續增聘員工,繼續為客戶帶來不一樣的服務體驗。

經營三問:

1、開發手機APP拓散客市場有何建議?

2、如何應對未來的區域競爭?

3、成本上升,如何不加價增加收入?

青企:佈局灣區降成本增收入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案例在澳經營一段長時間,成功轉型,主攻商業客戶,具備網絡平台,發展十分成功。

商業客戶和零售客戶的要求不同,零售客戶需要較多的選擇而量較少;商業客戶則要求實用性和送貨快,單價可能比零售低但因量大能夠抵消。現希望增加零售客戶,但要創建一個零售客戶平台不易,因現在已有很多網購平台,所以要開發零售客戶群,必須有很獨特的產品清單才能吸引客戶採購。

另外,區域競爭方面,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商貿往來會越來越密切,須要利用整個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功能優化企業營運,如預先佈局哪個城市作倉存、哪個城市作銷售、哪個城市作後勤管理,利用好每個城市的優勢,盡量降低成本以增加收入。

增收方面,做好開源節流,開源是把銷售團隊和市場擴大,節流則着重利用科技減省後勤部門管理的人手。

中銀中小企:精準標籤  成功推廣增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對案例有三點建議:

1、手機應用程序是線上銷售載體,便於消費者獲取及傳播,建議需清楚了解目標客群。因公司銷售主要是B2B,因此平台銷售對象是散客時,要篩選好目標客群,標籤越精準,推廣成功的機率會更高。在開發過程中,籌備平台搭建完成後的營銷方案,縮減平台一開始虧損到盈利的時間。2、區域競爭肯定越愈趨激烈,因此要考慮保持已有盈利及開拓新的盈利模式。B2B已建立的採購關係及網絡採購平台作為盈利的保障。傳統業務的盈利是公司持續經營及開拓新B2C模式的保障,進而開拓更多盈利機會。3、如果不加價,想增加收入,則要考慮開源節流。開源可以拓展更多的客戶,無論是傳統的企業客戶還是線上渠道拓展的散客。節流則是考慮整個供應環節上的成本,每一環有否壓縮空間。

生產力:尋找新產品  電郵推廣入手

生產力中心表示,今期個案因應市場需要調整經營策略,由實體店到網上銷售平台,已建立競爭優勢,宜進一步拓展B2B業務,建議兩方面下工夫。

第一,積極尋找新的和好的產品推介。辦公室用具、儀器是否受歡迎,取決方便易用及有助提高工作效率,新的或好的產品往往能滿足需求。第二,進行全方位宣傳推廣。利用專屬網站及社交媒體宣傳,但訪問人數是關鍵。可嘗試用傳統電郵推廣,幾乎每個辦公室員工每天會打開郵箱查看電郵。通過發送時間間隔適當、書寫得體、內容吸引的電郵推廣,引流到公司網站和社交平台或有一定效果。

公司有意開發散客市場,建議要先做好規劃。散客對文具需求有限,應考慮提供生活用品或家居用品服務。如花大筆費用開發程式而未能成功推廣,造成損失。或可在社交平台(如微信)開發小程式,節省資源又較易推廣。

學者:善用政策優勢  投客所需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案例有兩點建議:

(1)善用CEPA減成本增銷售:公司可善用《CEPA貨物貿易協議》在灣區找到優勢,了解《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可藉政策優勢,尋求內地市場增銷售;還可引進成本較低但高質量或新產品來澳銷售增收。

(2)針對目標顧客需求減成本增銷售:據主要目標顧客的偏好和需求,精準提供所需,降低搜索與存貨成本。同時據自己的主要特色推廣和促銷。如主要目標是博企、零售品牌、各行業中小企的商業文具,以客戶需求取勝;博企可能傾向優質產品,中小企可能更傾向高性價比產品,提供不同產品。建議更專注機構用戶,而非零售用戶。可多和大型酒店的採購部門、各地酒店業協會、政府、行業組織和機構聯繫合作,善用政府與業界推廣的“澳門本地中小企採購合作計劃”,或許能創造更大商機。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1-03/29/content_150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