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設計師創IP角色 冀打入海外市場

疫下不少人工作被逼停擺,但卻因此騰出了時間做更多額外事情,例如設計IP(Intellectual Property)角色。何嘉怡在台灣修讀平面設計,回澳後從事相關工作,包括設計、產品研發、藝術教學等。因喜歡繪畫,其後開設SlashDesign(遊牧廣告設計),主做平面設計、廣告及紀念品製作等,經營至今已有五年。她表示,疫情影響紀念品訂單,正好趁空閒時專心設計新的IP角色及產品,名為花園精靈(Jimiz),希望能夠打入海外市場。

寄賣參展推廣

何嘉怡表示,疫情影響很多人的心理,由於自己從事平面設計及紀念品設計已有四至五年,手上具有一定資源,因此希望透過設計出新的IP角色帶出正能量。“花園精靈”是外國稱呼,在中國俗稱為“土地公”,其設計靈感來自一套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為更好呈現作品,為其設計出很多不同的造型,例如自由神像、珍珠奶茶等,讓角色尤如環遊世界般,不會受到任何局限,透過主題周邊商品,例如公仔造型擺設、保溫袋、貼紙等,更貼近生活化,增加曝光率。

由於該公司沒有租金壓力,且從事設計工作也沒有硬性的資本投入,當客人購買時才會開工生產,因此投放資金並不太多。“花園精靈”現暫透過網上平台宣傳,但因手不足,現只能以寄賣、參展等方式銷售產品。例如今年中秋節期間,曾與果乾店合作,推出中秋節包裝的果乾產品。

賦予澳門元素

對於文創行業在澳發展空間,她認為本澳人口雖然不多,但機遇卻不少,可是文創與設計缺點在於創作者金錢、資源均有限,唯有“一腳踢”完成設計、推廣等工作,這也成為該公司面對的最大經營困難。不過,澳門巿場對文創的接受度一年比一年高,即使非零售,但透過參展會有合作商主動與其了解IP合作。為了未來有機會與政府合推文創,因此IP角色的周邊產品上會出現本澳景點建築元素,讓角色與澳門融合。

未來的發展方面,雖然自己是全職投入設計工作,坦言疫下也有擔心生計,但透過參與各種不同展覽增加知名度,相信能促進合作,對前景仍然抱有信心。未來想進一步以該角色發展漫畫、插畫類作品,以生活題材為主,令大家產生共鳴後就更易推廣;也希望與餐廳合作,推出限時主題等。至於開設主題旗艦店,坦言擔心風險,因此先以合作形式推廣,目標是推至海外巿場。

經營三問:

1. 怎樣改善“一腳踢”癥結?

2. 公司業務過多,怎樣整頓資源?

3. 怎樣把IP角色推向外國?

灣區試點  延伸內地市場

生產力中心表示,建議案例企業根據累積的客戶和經驗,重新調整公司未來的路向,選定較容易創造收益的業務重點做大做強,例如平面設計、廣告、紀念品等。

澳門巿場有限,開拓外地是未來發展途徑之一,大灣區為首選,然後逐步滲入內地其他市場。先把最有優勢的業務伸延大灣區,然後嘗試開拓IP角色等業務。至於IP角色推向國外,建議利用澳門作為中外交流基地的優勢,發掘有中國文化特點的角色,以亞洲作為主要目標巿場。

今後繼續參加比賽,尤其是國際比賽,藉此增加知名度。公司可善用設計的資源,在自身品牌塑造下功夫。另外建議參與政府和社團舉辦的交流活動,擴闊行業網絡。

建議與本地學校合作開班,讓年輕人及早接觸設計行業,了解設計的價值,增強對美感的判斷力及創作能力,引導對設計有興趣、有潛質的學生向設計專業的方向發展。

主題人物宜包含澳門元素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企業在多個設計比賽得到冠軍,可見作者在原創設計上,得到專家和市場的肯定,建議繼續專注明顯具有優勢的項目。

至於其他業務,也不是全盤放棄,可以適當取捨,因為經營者沒有租金壓力,可以有比較充裕的空間和時間專注在重點業務。會展、宣傳、事件、活動等是澳門優勢業務,顯然是商機所在,但需要耗用不少時間。開發主題人物有助零售業務,但需要有更長時間發展,取捨拿捏,需要經營者好好考慮平衡之道。

經營者推出具有療癒效果的新主題人物“花園精靈”或許也是一個未來發展機會。不過值得注意,具有療癒的主題人物外國有很多,要超越他們機會不大,所以除了療癒功能,建議主題人物最好具有能夠代表澳門的元素,這將是決定未來發展空間的關鍵因素,以及是否可以得到更多政府支持的重要原因。

發展重點業務  放棄低利潤項目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案例企業是廣告公司和文創公司的結合,經營者工作已有一段時間,應該有固定的團隊合作。沒有固定的團隊合作也應該計劃組班,因為未來如果有機會和其他公司合作長期推廣產品,公司的製作速度則是關鍵,包括未來要趕一些節慶的設計產品。

人手不多或規模不夠大的公司,必須要把業務重點化。經營者應該審視現有的業務範圍,先重點把業務資源投放在盈利較多的項目和IP的設計上,其他一些盈利較低或一些雞肋的項目應該要放棄。

把IP角色推到國外則需要利用好產品,往往這些產品不只是自家的產品,而是和其他公司合作推廣的產品,例如可以和本澳的著名手信店或食品公司合作推廣產品,這樣利用其他公司的國際銷售渠道,比起自家的產品能夠更快及更廣地推到其他不同的地方。

梳理優勢亮點  定發展方向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文創者工作大多“一腳踢”是行業特性,只能通過招聘人手協助,但投入經營資金成本相對加重,案例企業既然沒有租金壓力,建議可考慮以兼職模式招聘人員,減輕成本。

案例企業經營多年,有一定業務基礎,建議先把擁有的資源及客戶群作詳細分析及梳理整合,找出公司的核心業務優勢及亮點,同時深入了解本澳市場消費模式及需求情況,為公司未來發展定下方位。

IP角色向外推廣,建議一、首先要有準確的個人IP定位;二、選擇一個平台;三、建立一個容易被記住的名稱;四、持續輸出合適及吸引的內容;五、突顯出自己亮點,構建一個多元化的IP;六、專注於某個領域;七、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及具標誌性;八、要做好社群推廣,是會延續和放大IP的價值,會有更多忠實的、有共同願景的粉絲來參與IP建设、推廣。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11/16/content_1475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