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蛋餅”結合“煎餅果子” 日賣逾三十件

澳門作為美食之都,各地餐飲文化在澳門落地生根並共冶一爐、相互影響,有年輕人看好餐飲前景,放棄穩定工作,將“蛋餅”與“煎餅果子”結合,籌備半年在今年一月開設“100巴仙蛋餅”小食店,日賣至少三十件,期望把蛋餅成為廣受大眾歡迎的小吃,惟人手不足是眼前最大問題。

抗疫提供外賣

該店負責人馮智聰表示,自身熱愛四處闖蕩,至今遊歷多地。留意到內地的“煎餅果子”及台灣的“蛋餅”深受本澳居民歡迎,且它們有一定共通點,將兩者結合可出現不同的變化組合,如前者有酥脆的薄脆餅,還可以加入生菜,後者則可加入芝士、玉米、煙肉等。在機緣巧合下,決定把“兩餅”的優點結合,在蛋餅加入薄脆餅及生菜外,居民亦可自由配搭不同口味的配料,組成“啱心水”的蛋餅,使其出現更多樣的變化。開業至今,日均可售出三十至五十件蛋餅,反應比預期理想,人均消費約二十元。

該店開業不久便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店舖位於傳統民生區——下環區,客群以街坊客為主,惟疫情高峰期居民響應政府共同抗疫、避免外出,街上人流大減,生意同受影響。為應對新形勢,決定開發更多元小食,如加入炒麵、串燒、奶凍等,更增設外送服務,若訂單在店舖附近,會盡量做到親自送貨,除了讓大眾在不用外出的情況下可享用美食外,也可減省少許送外賣的額外開支。

增加產品引客

本澳抗疫有成,居民逐漸回復正常生活,店舖生意也逐步穩定,但“一個人只有一雙手”,該店大小事務只能“一腳踢”,試過招聘兼職減輕工作負擔,惟小企業難支付較高薪酬,所以長期請人困難,令店舖發展步伐有所減緩,自己只能盡力而為。

餐飲競爭大,特別是小食店,他坦言,澳門人願意嘗試新事物,剛開始居民街坊“行過、路過”也會嘗試,但要長期維持一定熱度需要投入大量心思。該店有別老店,難固定提供某一類產品,故需要創新求變。現時主要累積客源及做好口碑為主要發展方向外,日後亦會研發更多不同的口味及種類產品,以吸納不同客源,增加吸引力;並針對澳門居民的口味、特點作少許調整,迎合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口味。目前該店經營情況尚算理想,期望日後可把蛋餅推向澳門各區發展。

經營三問:

1、如何增加店舖知名度?

2、對開拓收入有何建議?

3、經營策略有否改善空間?

外賣平台合作  加大曝光

生產力中心表示,案例企業以蛋餅作招牌產品和主要收入來源,是今後的發展方向。現階段建議結合過去幾個月的銷售數據,確定主要目標客群,並把他們的年齡層劃分,根據他們的喜好調整蛋餅系列產品,使產品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畢竟一間食店總要靠一兩樣有代表性的食品來支撐。其他配套小食也應該圍繞目標客群的偏好開發。

餐飲外送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店舖的產品屬於小食類,特別適合外送。經營者增設外送服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建議作為今後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目前由店舖自行遞送雖然有其優點,長遠而言,應和知名外賣平台合作,可以解決人手問題外,更重要可以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

最後建議改善在社交平台的宣傳手法,吸引更多的粉絲。例如更多講述創業者如何產生做蛋餅店的意念,蛋餅採用甚麼食材製作,店舖的蛋餅有甚麼特別之處等。

合適選址助增營收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對案例企業,可從市場營銷組合的幾個方向分析:

產品需和品牌定位相符:如果定位為台式早餐店,那麼應該售賣更多台式特色早餐,而非夾雜其他與該特色無關的東西來賣;如果是“蛋餅+煎餅果子”的跨界產品,那就不需要強調台式特色,反而可以強調是獨創的“澳門風格千變萬化魔幻可麗餅”。比較容易建立消費者心目中的獨特偏好和品牌定位。

價格算合理,年輕人對小食和茶飲的高價格似乎也是可以接受,建議繼續維持,暫時無須考慮調整。

店舖選址有更多選擇:店舖除民生地點,更加適合選址於電影院等類似的娛樂場所附近,讓消費者購買後,短時間內享受。比如說大會堂附近、天神巷、永樂附近,是很好選擇。

其他品牌合作宣傳:除持續使用網路、臉書、手機通訊平台推廣,可考慮與其他品牌合作擴大宣傳效果。

檢視產品組合  提高盈利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小食店要有知名度,離不開要有故事和受歡迎的程度,今期個案的小食結合內地和台灣的文化,在澳門發起,這已是一個故事。第二點是受歡迎程度,這和食物的味道、選址、包裝有絕對關係。

開拓收入方面,與其不斷開發新的食物增加收入,不如檢視現在的食物價格是否過份便宜,或者客量是否真的不夠。現階段人手不足下,不需要開發太多種類的小食,主要集中在一開始的煎餅果子和蛋餅和飲品作配套,增加人均消費額。店主要計算每天能夠賣出多少份小食,計算每個客人平均消費多少才能回本和產生盈利,在價錢和客量之中取得平衡,因為一盤生意不能夠只靠一個人來成事,必須要有能力聘請員工才能繼續發展。未來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競投街市的熟食檔,這類型的檔口通常有保證的人流,租金也比較穩定。

借銀行電子平台宣傳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案例企業為潮流小吃店,銷售對象以年青群族為主,以時下流行的社交平台作宣傳較宜,有些平台頻道有主持人專門推介美食,追隨者也不少,經營者可作使用考慮,效果應不俗。

外賣是提高收入的方法之一,但由於人手不足,經營者可透過外送美食平合解決。小吃店以“蛋餅”及“煎餅果子”兩者結合,變化出不同口味的食品,本身已具備獨當一面的條件,經營者應以此為店舖核心,專心研發新口味,不宜再增加售賣不匹配的食品,以免失去“初心”。建議可配搭一些合適的飲料,或以套餐形式銷售,提高收入。

經營者可向銀行申請收付電子平台系統,收支經銀行記錄,帳目一目了然,大大節省人力資源,對日後融資發展亦大有幫助。另外,銀行存量客戶上萬,亦可與銀行合作,借助銀行電子平台作宣傳。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10/12/content_1467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