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本澳三名“九○後”青年立志構建以人才為本的文創產品平台,籌備約一年時間,投資數萬元於去年十一月成立良佃製作有限公司,暫以工作室形式經營,主打3D打印模型技術,希望以模型作媒介,為居民及旅客提供價格親民及具澳門特色的3D文創產品。目前以網上預訂為主,九成顧客為本地客,基本做到收支平衡。
兼職創業推動文創
創辦人蘇嘉輝、勞健偉、林錫鴻三人因興趣相投而相識,他們有感澳門文創產業氛圍淡薄,客人接受度不高。認為文化輸出是了解一個城市最直接的方法,澳門擁有世遺“澳門歷史城區”的名片,經決定後決定以建築模型來傳播澳門文化。
但缺乏相關經驗及資源受限下,創業談何容易?留意到3D打印具備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能通過光束使材料一層層固化成型,精細度高,打印時間快,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摸索,品牌模型才面世。
製作一個模型要先搜集資料,了解其建築物背後歷史,並會在現場實地考察,旨為還原建築物本體。其後再經過繪製設計圖、打印,以及上色等環節,才能出售。在不影響正職同時,基本每日花七至八小時在製作模型上,有時候更會直接在工作室製作,翌日再處理正職事務。
線上交收居民為主
目前模型分為“建築物”及“場景”系列,定價為五十元至五百五十元不等。原本預計產品面向旅客,但可能因建築物承載着澳門人的回憶,突顯本土情懷,引起大眾共鳴,反而本地人生意額佔逾九成。預訂情況比預期理想,月收入達千元至上萬元,經營逐漸上軌道。不過,撇除人力、材料、時間、包裝等成本,能做到這個售價實屬不易。因不少人認為文創產品的價值與金額不相等,期望藉此能扭轉大眾對文創商品的刻板印象。
由於團隊人手不足,故模型主要通過線上預訂交收,亦有少量產品於旅遊區寄賣。考慮到未來發展,要解決產量問題。現正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使產量及質量等方面更規範及穩定,讓品牌可持續發展。同時不忘初心,拓展文創平台,期望能集結一眾文創愛好者,共同為澳門文創產業增添色彩。
經營三問:
1. 如何看待行業前景?
2.如何提升市場關注度?
3. 對開拓收入有何建議?
拓專業客戶 參展增曝光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案例企業以3D打印製作澳門的建築物模型,分析如下:
第一,現有客戶對象原先希望以遊客為主,但如果要網上預訂,很難接觸到遊客,變成最後以本地客人為主,應考慮擴大客戶群。資料提到現在希望找到生產商加大供應量,這是可以針對遊客和本地市場發展。
第二,開發新的客戶群組。企業能夠製作一個精細度高的產品,可嘗試針對一些專業客戶群,例如城市規劃、博物館、展覽館和一些個人的高端客戶,向他們銷售不單是建築而是整個區或者整條街的模型,這種模型還可以無限伸展、更換,不再衹是針對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群,可把整個澳門的沙盤能夠製造出來。
宣傳推廣,現在只有少量產品在旅遊地點售賣,其實可參與不同的展覽爭取曝光,雖然疫情期間的展覽數目減少,但下半年展覽回暖時要積極參加。
特色店內設立分銷點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案例企業目前的客戶群九成為澳門人,文化創意產業是促進本澳旅遊發展的一大元素,企業宜適當增加旅客客戶,加強在熱門網絡平台的宣傳。
3D打印的本澳文創商品非常創新具特色,產品精緻。本澳有眾多的社團群體、商業機構,企業可客製化商品以優惠價進行客戶群營銷,相信具一定吸引力。比如某中學的舊同學加冕儀式中,加有當時校長簽名的中學大廈3D印刷商品,將更具豐富的紀念價值。
宣傳方面,企業可迎合巿場上熱門事件,加強在熱門網絡平台上的曝光率;與本澳特色老店、博企合作、甚至在本澳傳統大型旅遊活動中,局部設立分銷及展點,摸底巿場水溫。另外,企業要思考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結合節日、盛事活動等,推出應節商品,藉此提升附加值。
拓展客製化產品與商業市場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本澳市場、人口有限,局限零售市場發展潛力,針對案例企業提出建議:
(一)提供消費者客製化產品:未來如要開拓收入,可加強市場滲透,不論是本地或遊客市場,可以適度放寬產品類別,更多強調“客製化產品”的銷售,不局限在建築物和場景,相信可發掘更大市場潛力。
(二)拓展商業市場:考慮開發特色紀念品與禮品(手信店、社團和博彩業)、預製模組化建材(建築商與裝修商)、醫療器材與人工醫材(醫院與醫療器材商)等。如果加強與本澳上述相關產業的商家合作,便有機會贏得更多營收。
(三)加強宣傳與推廣:企業可和社團合作,或是直接自行成立社團,有利於爭取各方資源、舉辦活動。這些活動能讓更多一般消費者直接接觸、體驗、了解3D打印科技在一般生活中的應用,日積月累有一些助益。
特色模型量產 拓電商銷售
生產力中心表示,3D打印產品製作模型,投入時間多、列印需時、售價不能太高(現時售價合理)等制約因素。建議將較受歡迎、較有特色的模型製作成模具作量產,一來降低售價,二來增加銷售額及收入。
除繼續利用本澳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具本地特色的標誌性產品,可嘗試塑造配飾、鞋類、運動服裝等時尚產品模型。當有能力量產時,在內地知名電商平台及本地電商平台開設網店。目前旅客佔銷售額僅一成,還有拓展空間。
推廣方面,建議加大各社交媒體宣傳,必要時考慮購買平台付費廣告。宣傳策略上,為每件產品加入背後的故事,增添歷史文化氣息,引起公眾共鳴。店主還可尋求和學校、社團、企業的合作,以增加公眾對公司產品的關注度。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提供時尚創意、3D打印等培訓和技術諮詢服務,如有需要,歡迎與中心聯絡。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6/01/content_1438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