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時代到來,網購大勢所趨,本澳實體零售店正待尋求突破。本澳創業青年陳國成希望建立本澳的電商平台,去年創立“想要城”,現有逾三百五十家企業進駐,料年內可收支平衡。正計劃拓展與香港、內地的跨境電商服務,增中小企銷售渠道,帶領實體店“走出去”。
教導企業推廣產品
陳國成分享道,由大二開始創業,一一年到珠海跨境工業區成立電商企業。本澳市場細、行業競爭激烈,與其互相競爭,倒不如讓企業共同合作成長,開拓更廣闊市場。一八年因應本澳實體店環境,開發綜合性電商平台,一九年十一月“想要城”平台投運,團隊約有三十人,目標打造類似深度版黃頁,將本澳零售實體經濟生態搬到互聯網,有感本澳細、購物便利度高,故平台更着重優化實體店效益,不單純線上B2C交易,而是藉線上、線下互相配合,加快交易速度、數量。消費者可線上直接下單,平台旗下設有物流團隊負責運送;又或線上先與企業進行諮詢溝通,再預約到線下體驗,從而促成生意、提升商戶競爭力。平台並具備商業工具廿四小時提供B2B服務,進行商業配對、招聘。
平台運作數月,每月會有線上推廣主題活動。現已有三百五十六家本地企業進駐,商品數目近一萬八千件,單日交易額平均五萬元,交易量約三百筆,最快產品上線七小時內已有訂單。為進一步做好平台,正尋求與澳門誠信店接洽,豐富企業類型和產品。同時,完善對外的跨境電商服務,計劃分別於年中及年底,完成對香港及內地的跨境電商服務。由於進入平台的零售商缺乏人資投入網上營運,為此,將在五至六月成立企孵中心,引入企業,幫助培訓或招聘專業人士,教導商戶推廣產品,進行跨境銷售等。
零收費開支數十萬
現階段進駐平台“零”收費,認為宜以免費吸納企業,待日後跨境電商服務能完善,企業對外銷售渠道打開,才會收對相對低的費率,先利他、再利己。電商平台“燒錢”,每月支出數十萬,平台仍在成長中,故需動用自身經營電商企業的盈利去支撐平台運作,隨著平台漸成熟,料今年內收支平衡。
陳國成提及,澳門營商環境並不理想,企業思想相對保守,資本、人才分散難形成一股力量。隨着電商大門逐步打開,預見這對本地零售實體店帶來巨大衝擊,希望藉平台優化實體店互聯網應用能力,待日後網上市場發展,實體店仍有能力生存。至於跨境電商業務,直言澳門營運跨境電商不具備優勢,故要針對真實性和品牌性做文章,內地代購盛行,但假貨多,倘平台獲認證,不存在假貨問題,將增加企業及消費者信心。期望平台能獲政府認證,企業將繼續完善用戶體驗,同時,聚集各方力量,帶動澳門實體經濟走出去,拓展更大市場。
重視管理監督 做好客服
生產力中心表示,建議案例企業首先要找一些巿面上少見,但消費者又有需求的產品(找售賣這類產品的商戶進駐)。其次,若是普通的產品,盡可能找不同的商家進駐,讓消費者能貨比三家。最後,是強化客戶的服務,加強商家與消費者的互動。
線上銷售而言,客戶服務尤其重要。顧客在任何時段都會提出問題,經營者需要及時解答,否則就可能失去一位顧客。如果網站營運者同時是代營運商還好處理,因為很多事情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如果商戶是各自營運,可能會出現商戶不重視線上經營的情況,這樣網站的管理者必須作出有效監管。
建議考慮和本澳電子支付公司和有提供積分兌換禮品的公司(如超市、信用卡公司、油站等)合作,把可兌換的禮品上載至平台,用戶可透過積分或積分加特惠價錢換領禮品。這些都可以加強平台的認受性。
捕捉潛力市場 再主打平台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澳門目前有不少電商平台,除了個別比較成功外,大部分經營都比較辛苦。這些少數比較成功的,都是有其特色利基市場的支持。所以建議案例企業改變思維,從“先開發平台再爭取市場”改變為“先抓住市場再開發平台”,或許是一個突破的機會。
想辦法直接進入有明顯特色的空白市場,再藉此機會主打自身平台。電子商務要能從地區或經濟體本身強勢項目著手,比較容易成功。
案例企業聯合中小企推廣中小企產品,是一個可能的方向,不過如果能取得更多來自政府或主要商會的支持,那麼成功的機會和整合的速度將會大大提高。如果要憑自己的力量去整合澳門的中小企業,將會相當辛苦,所以建議一定要更多了解政策,加強合作,順勢而為。
拍短片宣傳 銀行合作增曝光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案例企業可考慮與本地網路媒體、網紅、當地的主流銀行及社團商會合作宣傳,持續增加自身口碑行銷與流量引入。線上媒體方面,可拍攝宣傳短片突出自身特色與服務元素,通過場景植入讓用戶記住產品與品牌;銀行方面,讓線上商戶加盟銀行卡優惠商戶,令所有線上用戶都享有銀行提供的消費優惠,加大線上產品的宣傳與曝光度。
本澳物流與線上人力資源的平衡,應從理順業務流程入手,提升每個節點的流轉與效率,同時完善物流職能與成本管控,建立適當的商品規劃機制,對當季的產品存貨進行規劃、預測、調整和汰換,做好庫存管控。同時,要通過優化人才結構、招攬優秀的線上技術人才。
要增加平台的認可度,一是建立客戶的信任關係與使用黏性增強口碑營銷;二是適時推出產品組合優惠;三是優化用戶體驗。
快速物流 建主題性平台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案例企業負責人經營電商企業有一定經驗。由於外地和內地的電商平台十分成熟,本地人網購時會選擇這些龍頭平台,貪其產品眾多而且交易也算安全。要讓顧客衝破慣性消費的概念,平台要有獨特性或專業性,能夠幫顧客找到一些在內地和國外的平台也找不到的產品,又或以服務取勝,例如較快物流服務。
作為澳門的電商平台,服務澳門的客戶,可先由較快的物流服務入手。如果在本地購物能做到類似飲食外賣平台的速度,效果更加好。
經營上,未來希望得到政府的認證。除認證外,更重要能夠發展到成為有主題的電商平台,因為綜合性的平台並不容易吸引客戶。現時每月均有主題性活動,這正好是摸索平台未來發展的機會。未來競爭將會越來越多,無論任何生意都一樣,必須做精才能吸引客戶。
經營三問:
1.如何吸引更多本澳企業進駐?
2.如何整合物流、線上平台等人資?
3.如何進一步加強平台認受性?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3/16/content_1421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