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汽車服務APP 註冊用戶六千

都巿人生活忙碌,經常要以車代步。但買車易、養車難,汽車需要維修、換油,車主經常要騰出時間東奔西跑。有本澳年輕人研發“呠呠”汽車服務平台APP,提供預約洗車、代辦車保、納稅、維修等服務。創辦人蘇浩寧表示,平台前期投資了一百多萬元,主要用在技術開發,今年二月正式營運,現註冊用戶有五千至六千人。

 前期投資逾百萬

蘇浩寧表示,以往不少車主維修汽車時,只會選擇就近或朋友介紹的車行。因有時修車資訊、價格不透明,部分車主可能要捱貴價;又可能因沒有預約修車而吃閉門羮。其實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這情況可以避免的。因此,在今年二月正式營運的“一站式”汽車服務平台,幫助車主解決每日不同的汽車服務需求。

平台前期投資一百多萬元,主要用在開發技術、員工薪酬及宣傳,特別是開發費用是極龐大的支出,皆因過程中需不斷優化及調整服務。後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出現,加入做股東,變成六人合伙運營。

現時該平台的註冊用戶有五千至六千人,經常使用服務的則有四百至五百人,最多使用是代辦車保、“蟹鉗”解鎖服務。客人透過平台將車輛資料及所需文件上傳,下單付款即可。收費方面,每項服務的收費不一,以私家車解鎖轆為例,每次只額外收取約一百元的服務費,可令車主不用再四處奔走而身心疲累。

冀服務延伸外地

根據多月收集的數據,平台每月處理訂單量約四百至五百宗,隨着該平台漸多人知、使用量增加的出現,十月訂單開始有突破,高達一千七百宗,可以收支平衡。

目前經營困難,因現時平台服務時間為上午九時至晚上六時,聘用了三至四位車手為各車主東奔西跑處理服務,但工作性質需要日曬雨淋,員工流失率十分高,遇着突發情況人手不足時,自己也要落場補位。此外,由於本澳支付渠道選擇眾多,站在用家角度相當方便,但企業角度則有點無所適從。

未來會繼續着重開發服務,增加更多汽車買賣及保養資訊。此外,政府支持創業人士是好事,可令本澳產業不再單一化,因此亦啟發他本人,深信將業務做起後,有條件走向國際市場。澳門人可利用互聯網開發平台應用,激發起潛在客戶,繼而再推向國際市場,因此,如果該平台能持續做好,希望將其發展到香港、新加坡等消費指數高的地方,令平台服務更多有需要人士。

經營三問:

1. 澳網上經濟為何與外地存差距?

2. 對澳門青創有何看法?

3. 澳企橫琴發展前景如何?

延伸服務範圍  提高品牌印象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案例企業提供的服務型App概念非常好,可以幫人解決很多繁瑣事。不過,由於澳門市場細,如果祇針對目前提供的相關服務很難生存,因這類服務若果要請全職人士來處理,成本變成很高。

這個項目在經營上,既然已經選擇汽車這個範疇,則要把這個市場的周邊業務也盡量納入自己的軟件內,把自己做專,讓客人一想起汽車的所有周邊服務也會選擇該企業,這樣才能生存。

例如加入代辦車保、二手車買賣、汽車清潔、汽車維修介紹、租車、甚至乎代駕服務。因為光是跑腿的服務很難維持成本,需要有其他能夠網上直接代辦,不用人手而能夠同時間處理多項交易的服務來維持其他需要大量人手的工作。

擴闊市場發展互聯網經濟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澳門市場細、租金及人力成本高昂, 加上移動支付發展起步較慢,如只針對在本澳市場發展互聯網經濟產業,未免過於局限。

案例企業以至年輕人要把格局擴闊,提升視野高度及廣度,配合國家及澳門特區政府各項利民政策,可嘗試隨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了解市場狀況,如現時有不少澳門特色品牌均通過澳門跨境電商平台成功進入內地市場,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及互聯網經濟提供新動力。

此外,現時銀行可為商戶提供便捷的移動及線上收單服務,資金集中處理,賬目清晰,對日後企業向銀行融資時相對有利。同時,現今社會競爭激烈,要留住人才除了工資外,福利也是十分重要,現時銀行也有代理團體醫療、意外及退休金等險種,企業可按自身實際情況參與,以避免人才流失,影響企業發展動力。

擴大市場範圍  增加用戶量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案例企業,建議從市場結構上進行調整,建議一定要將APP平台拓展到大灣區其他人口較多的市場,等到用戶累積更多、吸取更多跨境經營經驗、有更強大的品牌效應和技術支持之後,就可以考慮國際擴張。

例如,如果在珠海以及廣州成功,這樣每個月的訂單就是以幾萬筆、甚至十幾萬筆計算,這樣就不用擔心回本或損益兩平的問題。等到有這樣級別的業務量之後,再推向香港或新加坡等市場,比較恰當。

手機APP求的是流量和用戶數,有時一旦流量夠大、用戶數夠多時,即使本業不賺錢,公司都能獲得資本市場支持,通過周邊業務賺錢,甚至進而上市。因此,個案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擴大市場範圍,才能增加用戶數量並加速回本的節奏。

開拓代辦手續外服務

生產力中心表示,澳門互聯網生態鏈發展步伐相較鄰近地區緩慢,主要是因為本澳互聯網經濟受眾基數太少,互聯網經濟的主要收益來源於有效用戶數量。澳門的人口總量少,未能達至規模經濟。這一理論亦適用互聯網經濟,因此人口總量少是澳門發展互聯網經濟的瓶頸。

案例企業提供的汽車服務平台App,目前的功能主要是省卻用戶辦理手續的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有些手續會變得越來越簡便。因此,建議考慮開拓更多的服務項目,尤其是一些電子手段不能代替的業務,方能長遠發展。

至於把業務拓展至外地,無論是橫琴還是其他地區,應先了解當地的巿場需求、競爭情況及自身優勢,方可作出決定。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12/23/content_1404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