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美容院望突破開分店

小型美容院望突破開分店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不少女生為靚經常進出美容院,令本澳美容院越開越多,但競爭加大,難免令一些小型美容院經營吃力。

貝蘭Skin Care開業三年,負責人馮錡表示,競爭大要留住客人必須以服務取勝,美容儀器亦要與時並進,可惜資金有限令該店非常吃力,但仍然渴望未來有新突破,例如開分店及進軍內地巿場。

該店主要業務有面部及皮膚護理,專門針對女性護理,以及修甲、按摩等服務。負責人馮錡是一名美容師,多年前已獲得美容師牌照,對美容具有心得。她表示,由於自己愛美,身邊不少朋友都喜歡到美容院做面部護理療程,三年前與朋友合共投資七位數字開店,主要用在店舖裝修、舖租及購買美容儀器等,由此踏出了第一步。但最後合作夥伴因個人理由而退出,最終只剩她獨立撐起。

熟客多療程具彈性

該店選址在南灣區,因三年前該地段舖位未旺,周邊店舖大多是“吉舖”,租金相對較便宜。而且對該區的日常情況很熟悉,商業地段經常有不少文職女性會趁午飯等空檔時間到美容院走一轉,故開店有一定前景。

現時該店做熟客生意為主,除了收費較其他美容院稍低外,最大賣點是所有美容療程次數不多,提供三數次予客人選擇,即使利潤較低,但價格相宜,寧願讓客人可靈活選擇各種美容服務,也不希望因硬性規定而影響客人消費意欲。目前每月生意額有六位數字,尚有很大進步空間,為了吸引更多客人關注,透過社交平台、微信公眾號作宣傳。

欲購儀器資金壓力大

開業三年至今難免會遇到經營困難,她坦言,開業初期壓力最大,要積累客人極不容易,更要上街派傳單招客,幸好現時已有一批固定熟客,透過熟客再介紹其他朋友光顧。考慮到店舖賺錢不多,未來要持續發展必然要做出改變,該店逐漸由以往人手記錄變成系統化流程,希望跟上大公司的發展步伐,但缺乏相關經驗,每步都相當艱難。此外,要追上美容潮流,必要購入新儀器。可是,近年本澳美容院競爭日漸激烈,購置新儀器動輒要花十多萬元,大部分儀器更是數十萬元,對於蚊型的美容院來說非常吃力。

為了吸引客人多光顧,已不時推出獎勵計劃,例如一個月內完成指定美容次數可獲禮品獎賞;有時也會額外贈送修甲服務,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該店希望求突破,未來將業務再擴大,正打算在澳開設另一分店,正在氹仔地段選舖,但是舖租高昂不易負擔,需要更長遠的謀劃。除了澳門業務,未來也希望進駐內地巿場,同樣受資金所限,未敢踏出第一步。

經營三問:

1.如何將業務再擴充,發展更上一層樓?

2.如何利用網絡優勢發展美容院業務?

3.如何打入內地巿場發展?

美容重口碑  熟客介紹有優惠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澳門傳統美容院經營空間越來越窄,一是近年流行且效果較即時的醫學美容,二是很多外國護膚品牌兼顧美容服務。今期的個案已經營三年,估計取得一定客源,這行業熟客推廣重要,比賣廣告更有效,所以宣傳可嘗試從熟客入手,例如介紹客人能享受優惠等。

經營上,資料提到辦公室客人利用上班日的午休來消費,注意分流客人,避免有生意但應接不暇或有空檔卻沒有客人,建議按不同時段收費,如繁忙時間較貴,非繁忙時段較優惠。如何利用網絡發展,利用網絡宣傳或提供信息是必然渠道,建議開發如網上預約或預訂產品等便利客人服務。

擴展上,資料提及希望氹仔再開店,也希望進駐內地。本欄曾多次提及,內地市場十分大,競爭也比想像中大,法律、法規、稅制、人資水平和習慣與澳門有很多不同,很難同時間開展氹仔和內地。建議做好澳門市場,把兩三間店運作暢順才考慮進駐,因內地市場龐大和競爭激烈,要有長期且有計劃每年要開多少店的考慮。

中小企擴張不同融資渠道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個案企業開業三年,已積累固定客戶,故商戶希望將業務再擴大,因應發展必定需要資金周轉,建議商戶可多利用銀行資源,向銀行申辦融資貸款,作開立分店的營運資金及購買新美容設備等用途。現時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貸款方式多樣,符合要求可配套政府中小企政策,以其在資金有限情況下通過銀行融資方式以開拓更多新業務,對其持續經營發展應有一定幫助。

個案企業已透過社交平台、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及發佈優惠信息,藉着網絡速度和影響力開展網絡推廣和促銷活動,推介更多舊客戶轉介新客戶體驗,壯大商戶顧客的規模;亦建議可與一些大型企業合作加強產品推廣,正如中銀的優惠商戶計劃,商戶可利用銀行平台增加知名度及推廣優惠措施,起到宣傳及銷售作用。

使用高科技美容儀器已成為美容業發展的新潮流和趨勢,內地高科技儀器市場已比較普及且價格較便宜,故企業應先扎根澳門,做好本地市場,成為較有影響力的品牌後再打入內地巿場。

財務小知識:

基準利率(Base Rate):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以及管理層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基準利率水平作參考。

蚊型美容店強調貼心服務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劉丁己表示,本次案例企業面對兩個問題:第一,資金有限但希望升級機器,第二希望拓展業務。第一,不用花巨資換機器,重點放在提高服務品質。目前企業不是面向頂級專業客戶市場,而是追求性價比的大眾客戶。筆者特定諮詢了一般大眾女性友人(也有男性友人),他們都表示關鍵在於美容師是否做好深層清潔,針對個人膚質提供最恰當服務是優先考慮。

第二,服務品質好,網絡口碑自然好。很多美容院為了增加營收,不斷推銷,真是大大影響消費者心情,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煩人推銷。經營者可以等顧客有需要時,再提供建議。短時間內或許業績不能一下提高,長久下來網絡口碑超好,在未來打算加價或是拓展分店的時候,才有空間。

第三,以服務為主,分店選舖租便宜地點亦可。美容中心沒有必要承受高額租金。未來是否在內地市場擴張,要看具體發展,目前本身資金不夠,人力有限,短期之內是否這樣發展,實在值得多想想。

強化美容管理考取認證

新創企業經營者且是獨資企業,今期個案東主除對行業的產品、技術要有認識,還要具備管理知識,建議強化美容行業的管理知識,檢視目前店舖的服務流程、營運策略等,因應實際情況重新設定營運方針及推廣、銷售活動,藉此提升經營效益。鑑於人力資源也是營商重要元素之一,如有需要,可鼓勵員工報考美容國際認證考試,以提升美容院的認受性。生產力中心設有上述美容管理及技術之國際認證課程和考試。

業務發展方面,近年很多人追求健康美容,如熱礦物石 / 砭石 / 香薰按摩療法等,建議店主嘗試開拓這方面的天然美容服務。美容行業時常有新技術、新設備推出,作為小微企業,只能衡量成本取捨,選擇較新但成本較低的服務項目和設備。

推廣方面,店主可多參加與美容、婚紗、健康醫療等範疇的展覽,以便從各種渠道擴大宣傳,讓更多人認識美容院及了解其服務。美容院經營至今,已積累了一定客戶,建議引入電腦系統進行客戶 / 會員管理(有些系統是免費的),生產力中心可就此提供指導。另外,應好好利用現有的客群在社交媒體上幫助店舖凝聚人氣。例如,可用送小禮物的方式鼓勵熟客到社交媒體參與互動,培養客人在網上或手機應用程式上與店舖或其他客人互動的習慣。

開拓內地巿場,須知內地美容業巿場競爭也不小,建議先在本澳站穩腳跟,才考慮向內地發展,決策前做好內地巿場調查和檢視自身的定位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