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人流少店舖 集中資源

已刊登於2016年3月21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經濟調整   大眾時裝經營難】

時裝行業不斷有新店湧現,特別在網絡衝擊下競爭加劇,要在市場上佔一席之地並不容易。走大眾化路線的米修服飾店負責人李智明經營服飾店多年,現有三間店舖,但隨着經濟及市場環境轉變,生意每下愈況,現在每月負擔沉重的租金及人資開支,面對消費習慣不斷改變,大眾化路線越來越難做。

李智明表示,首間店舖○八年設在中區商場。當時看好女性服飾市場,加上太太喜愛打扮,對時尚有一定觸覺,恰巧又有舖位。兩人沒考慮太多相繼辭去文職及賭場工作,投資十萬元經營服裝店。

逆市擴張生意難做

該店沒有固定風格路線,希望能吸引更多不同喜好的客人。但剛經營時因捉摸不了大眾服裝品味,貨品時常賣不出去,出現大量囤積,要減價去庫存。後來改變策略,每種款式只入幾件,提供更多款式搭配衣服,效果不俗,生意漸見起色。

該店主要針對街客,一三年時商場整合要其店遷到更高樓層,人流逐漸減少,生意轉差。為吸引更多客源,決定拓展業務在天神巷開設第一間分店。當時資金不足,獲親朋好友支持籌集五十萬。天神巷人流多,加上競爭不像現在般激烈,生意理想。為繼續拓展業務,去年決定逆市擴張,再投資五十萬在俾利喇街開設第二間分店。

俾利喇街分店雖然人流多,但生意未如預期。他表示,現時市場變化很大,大眾化路線越來越難做,年輕人喜愛中高端路線衣服,且善用網上平台,真正逛街消費客人越來越少。曾嘗試調整價格走中高端路線,以及開設網上臉書及微信帳號宣傳,但效果不佳。

調價冇效網宣保留

調整價格走中高端路線後,進店客人越來越少,部分亦非目標客群,且“睇多過買”,覺得還是維持原狀最好。至於網上平台的宣傳則有保留,若在網上公開款式及價格,同業間不斷“鬥平”,生意更差,故已甚少在網上更新產品資訊。另外,員工缺乏主動及積極性,很少會主動推銷產品,加上大多為兼職,時間不穩定,流轉率非常快,經常要招聘亦令他十分頭痛。

現時店內貨源主要來自香港及韓國,每周會到香港一次、每月會到韓國一次,主要以一百至三百元不等定位的貨品為主。店舖設有VIP優惠,凡購滿六百元可作會員,會員有九折。

由於每月負擔沉重租金,有的分店月租逾十萬,壓力十分大。在租金及人資成本漸高,客源、利潤又漸少的情況下,僅得個別店舖能收支平衡。每月面臨虧損壓力下,他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店舖定位,以及產品特色,因應市場作出轉變。

青企診斷:關閉人流少店舖   集中資源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為十分典型的服裝零售行業,店主先靠自己眼光進貨,再慢慢通過營運摸索客人口味。但這種模式將會越來越難做,因為網上購物太容易,店主進貨款式也不是獨家,很容易在網絡上找到相類似貨色。價錢方面,如果同一款式,根本很難和網上零售商鬥,畢竟舖租成本比較高。所以今期個案應該重整所有策略,尤其要把人流較少的店舖關閉,集中精力和資源在人流和生意比較好的店舖。甚至把生意最好的店舖擴大,在管理和人資方面比較容易管理;在人手方面,應該盡量以全職為主,並加強店員在銷售以外的訓練,例如認識店舖、進貨流程等,讓職員多了解店舖。

款式方面,價錢高低不是重點,而是要看附近對手、店舖位置的客源品味、消費力等因素。貨款方面,盡量找一些有別於大部分對手都能夠輕易買到的,最好能有特定風格,讓客人容易記得如果要找特定款式,就要來到今期個案的店舖。和本地設計師合作也可以考慮,可以嘗試和他們建立寄賣的關係,這樣可以減輕自身存貨,減低資金壓力。

另外,網上宣傳已經是基本,不要怕被對手抄襲而不在網上宣傳;資料提到,有VIP計劃的設立,要注意這種計劃除了折扣優惠,還是了解客人口味的重要渠道。要盡量記錄客人的每次消費,再加以分析,這樣有助於入對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