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5年8月3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四青年赴日學藝開拉麵店】
港澳地區消費者鍾意日本料理,近年日本拉麵文化在港澳迅速興起,四位本澳年輕人放下博彩業貴賓廳的高薪厚職,赴日本拉麵店學師半年回澳創業,合資約二百萬開了一間拉麵店。由樓面前線、廚房後勤到準備材料、熬湯等,均由四人分工。上月初試業,平均每日有180至200人,最多試過280人,反應比預期理想。
辭職貴賓廳齊創業
羅啟鏗、李睿、譚俊豪、梁華昆早年在貴賓廳工作時相識,去年九月共同進退,辭去收入穩定的工作,赴日本福岡市博多,在朋友介紹下到當地拉麵店工作。梁華昆說,當時辭職並非預測到行業收入將會轉差,坦言公司對員工不薄,收入也不俗,但希望趁後生、憑熱血及幹勁,嘗試出外闖一闖。
日本拉麵文化一般不外傳,故四人最初向店方表示希望學習製作拉麵時,日本老闆並不願意。最後四人願意留在店內無償工作,由最基層的洗碗工作做起,先了解基層運作。洗碗一個月後終於感動店方,認為四個年輕人不怕辛苦,故分配了不同的工作,讓他們開始接觸拉麵製作流程,以至炒飯、後勤及店舖營運知識,體驗到真正的日本拉麵文化。
梁華昆說,大家均對廚藝有興趣,故樂意投入時間深入學習鑽研,即使店舖打烊後仍會留在店內工作一兩小時,研究製作拉麵的精髓。由麵條的落水時間、湯的成熟度都要仔細琢磨,甚至要結合考慮當地的天氣狀況及濕度。如夏天天氣熱,湯就清淡一點;冬天凍,湯就偏向濃味。
斥二百萬民區開舖
四人早已打算開間拉麵店,故年初仍身在日本時就開始留意澳門的舖位,三、四月回澳後租下一個面積約九百呎的舖位,加上租金、裝修、樓面及廚房設備、食材等成本,四人合資約二百萬元,全部由各自儲蓄支付,未有尋求銀行融資或向政府申請青年創業援助貸款,上月八日正式試業。
創業之初,未有財力加強宣傳,祇在社交網站及手機通訊軟件作宣傳,但成效亦不俗,試業首日有280名顧客,首周每日平均220至250人,至今平均每日也有180至200人。因地點在傳統住宅區附近,非一、二線旅遊區,故有此成績已比預期中好。
近年澳門拉麵店迅速增加,市場有一定競爭壓力。梁華昆指出,拉麵店要在迎合本地消費者口味與堅持日本風味中作出選擇。本地消費者傾向多選擇,日本拉麵文化則堅持祇有一款湯底,花款不多。經過思考,最終堅持走日本定位路線,貫徹一種湯底的風格。
青企診斷: 網絡宣傳下工夫 推限期湯底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日本拉麵文化近年在港澳地區非常流行,店舖越開越多。由於拉麵店營運比其他餐飲容易,備料較簡單和可以預算到,比較少食材浪費,但要在衆多競爭中找出自己的特點並不容易。今期個案剛開業不久還在摸索階段,根據資料,平均每天有180至200名顧客,以拉麵的平均消費來說,收入應不錯。往後就要保持水準,吸引回頭客人。
宣傳方面,網絡上已經有些正面食評,但自己的社交網站宣傳不足,照片比較少,沒有強調自己的賣點,反而要在第三方食評了解到個案企業的各項賣點,建議在社交網絡宣傳上多加工夫,因很多食客“找食前”習慣先上網查閱看口碑。
經營過程上,堅持傳統單一湯底定位可以繼續,專業也是一個賣點,但同時店主也要理解到澳門消費者的花心,營運暢順後加入一些不同時間限期供應的湯底和時令食材,備料上會比較容易和有預算,也可滿足客人想嘗試不同品種的心態,又可讓客人有新鮮感,吸引回頭客人,在長期宣傳上會有幫助和有更多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