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5年5月18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兩八○後棄白領創業做西服】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專屬,尤其是量身訂造的西裝,更能突顯個人魅力和神采。本地西裝訂製行業逐漸式微,但兩位八○後青年卻逆潮流而行,放棄白領潛心拜師學藝、尋覓布料,籌備近兩年,投資約七十萬元,創立“Sartor Lab”男士西裝店,冀將時尚設計融入傳統裁縫工藝,製造出具個人風格、剪裁簡約的西裝。
負責人之一曹家威早年在美國留學,修讀時裝設計專業,深受當地個性、時尚的西裝文化影響。父親是本澳老裁縫,有三十多年製作西裝經驗,從小耳濡目染。畢業歸澳後,曹家威進入博企做市場策劃,每天身穿父親所製的西裝上班,衆人皆羨。留意到本地白領西裝款式較單一,布料質量欠佳,顏色單調,於是與朋友蔡桂清合作成立“Sartor Lab”男士西裝店。
“Sartor”是拉丁語,意為優雅的剪裁,他們認為一套完美的西裝應該具備良好的設計、採用優質的布料,配以利落的剪裁。為了增強開店信心,二人花近兩年時間拜師學藝,到歐美挑選合適的布料,在本地尋找合適舖位。
提供四千布版選擇
該店去年十二月營業,位於高士德附近,店舖面積約六百呎,歐式風格裝修,打開店門就能一覽無遺。二人主要負責設計、量身,再按件數外判給師傅人手縫製。新客人的接待度身訂造流程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包括了解客人需要的西裝用途是工作、飲宴還是平時穿着;解釋布料,討論設計、量身、需要效果等。之後會試穿半成品、修改。完成整套西裝後,再試穿修改。整個製作過程需要三星期至一個月,直到顧客滿意為止。
兩人投資近七十萬元,雖尚未回本,但每月已有盈利。消費群體主要是二十至四十多歲男士,一般入門級訂造西裝每套一千多元,人均消費約四千元。該店選用的布料都來自歐美,每季採購最新布料,目前有逾四千種布版,九成以上的布料質地是羊毛,優點是夏天通風、透氣、有彈性,冬天保暖。店舖有正式及休閒西裝、領帶、恤衫等男士服飾。其中袖口鈕與本地設計師合作,人手製造,具澳門本土特色,訂造需時兩至三星期,深受外國人歡迎。亦代理一款英國皮鞋。主要宣傳方式是臉書和朋友介紹。
裁縫空間細少入行
他們坦言,公司新成立知名度不高,與供應商洽談布料供應就花費近一年時間,量身訂造是高深技藝,隨着時代進步,男士西裝更強調生活品味,設計漸趨多樣化,因此需要不斷研究,持續學習新技藝。人力資源不足是該店最嚴峻的挑戰,現時全店只有二人工作,連兼職都很難請,難以吸引青年人入行。估計與本地教育制度有關,外國人會以興趣為事業,但本地傳統西裝裁縫社會地位不高,發展空間小,鮮有人感興趣。
該店短期目標是成為一間有口碑的公司,長期目標是建立品牌,擁有專屬設計團隊。近期已申請“中小企業網站資助計劃”,正等待批覆。亦有計劃申請“青年創業援助計劃”。未來將設計更多現成西裝、恤衫,以及着力發展禮服市場。代理更多牌子皮鞋、配飾,提供更多布版給客人選擇。
青企診斷: 辦時裝展贊助服飾擴宣傳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度身訂造男士西服在澳門不算流行,尤其今次個案的中上定位不多。澳門不像香港,從前白領幾可便裝上班,公司只有老闆和伙計兩級,訂造西服多屬有一定年紀的老闆級。澳門老牌西服訂造店要上萬元一套,近年多了外資企業開始有很多平價西服店,可低至千元,但品質參差,針對基層白領,且來自連鎖品牌的現成西服競爭亦很大。澳門企業多元化,多了對服裝有要求的中層人士,案例公司可以比較時尚的設計突圍。
發展該行業要吸引更多人入行,本地年輕人一般對行業興趣不大,故可以先從時裝設計系學生入手,多參與本地舉辦的時裝展。另外,以借出的形式贊助本地電視台節目,提升自身知名度,吸引人入行,同時廣作宣傳。但推出更多宣傳前,須檢視現有產能可否應付更多人流和生意,並要先定位,將來是以量還是服務和質為主。現在每個新客戶要用兩小時服務不是壞事,客人會感受到服務誠意。而且只是第一次才花比較長時間,很多習慣訂造西裝的長期顧客,之後不需要重新度身,只須選擇布料款式,從中更可了解客人喜好。但要注意多布料選擇雖可給客人專業印象,但大部分客人有選擇困難症,需要推介或主打,讓客人更容易選擇。
選址方面,高士德無疑人流較多,但停車不方便。可再發展周邊產品如皮鞋和配飾,但不用太多,避免讓客人產生不夠專業的感覺,畢竟度身訂造西服才是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