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定位 租金宜佔開支四成

已刊登於2015年3月23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三青年創男裝品牌 推本土設計】

雖然在消費者心目中,外國時裝品牌的知名度較高,購物時往往會優先考慮,事實上本土原創品牌水準也不俗。由三位年輕人創立的澳門品牌“Larm’s Legend”於二○一三年開業,投資近百萬元,是本地少數自主品牌之一,主要從事男裝設計及銷售業務。該店不僅為本地設計師提供發揮平台,推動本地文創產業,更為本地市民及遊客提供多元選擇。

設計師加盟內地製

該店營運及設計總監譚嘉淇表示,三名負責人都是土生土長,他們發現市面上的服裝牌子多由外地引進,於是突發奇想,希望吸納一群本地有潛質的設計師,發展具本土元素、本土特色的原創男裝品牌。經過近一年籌備,店舖正式營業,現時該店與逾二十位本地設計師合作,推出多元化男士服飾。

青年人創業難免遭受挫折,譚嘉淇稱,三人都是外行,只有他偶爾參與創作,由邀請設計師加盟,尋覓適合布料,到內地選廠房生產,當中經歷不少困難,三人亦曾有過意見分歧。他坦言,一個不知名的店舖要打響名堂,建立品牌形象需要花更多工夫。本地人力資源短缺,三人很多時候要親力親為,店舖暫時有三名兼職員工支持。

該店主要售賣T恤、衛衣、外套、褲子等,主要業務是零售和接訂單,兩者各佔一半。服飾主打休閒、玩味和時尚,剪裁大衆化,布料耐用、吸汗,質量佳,尺碼齊全,適合不同人士需要。價格相宜,受不同年齡層消費者歡迎。店舖位於塔石廣場附近,一眼看去店面裝修簡約,充滿潮流氣息。譚嘉淇稱,店舖面積約七百呎,有上下兩層,租金約佔每月總支出六至七成,今年有可能加租,屆時需考慮轉型。目前經營狀況剛好收支平衡,尚未回本。

建立網站提高知名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該店有幸成為“澳門文創地圖”其中一個推介單位。店主們積極參與政府舉辦的交流團,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創品牌,到當地交流學習,借鑒經驗。店主去年成功申請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將批給資金用以拓展業務。他認為香港、台灣市場前景廣闊,消費者對衣着需求大,期望將兩地作分銷點,奈何流動資金不足,計劃暫時擱置。

去年訪澳旅客超過三千萬人次,消費潛力巨大。雖店舖就近旅遊區,但人流稀疏,遊客只佔總體消費的一兩成。譚嘉淇稱,日後將繼續完善針對內地市場的網絡宣傳平台,如微信等。系統建立店舖網站,繼續吸納更多設計師,發展不同風格的男裝,爭取與知名服裝牌子合作,提高知名度。加強與其他團體合作交流,進一步宣傳推廣。

青企診斷: 明確定位 租金宜佔開支四成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時裝零售是很多青年創業的選擇,門檻較低,又不用申請很多特別牌照;今期個案除了一般時裝零售,還是本地自創品牌,但根據資料,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改進:

第一,市場定位。該店消費者由18到40歲,看來好像很廣,但店主必須做好定位,例如鎖定一個年齡層或某一類型消費客戶,才能訂出宣傳策略。

第二,租金佔成本六、七成,十分不健康,應該控制在四成以下比較安全;就算現在收支平衡,但幾位創業者的工資有否計算?其他折舊又有否計算?

第三,一個本地品牌和二十幾位設計師合作可能有點多,會使得定位不夠清晰。如果所有設計都投產,貨款也可能比較雜亂,建議不同時段推出不同設計。相近設計師款式集中推出,記錄哪些款式和設計比較有銷路,逐步淘汰不受歡迎的款式甚至設計師。生意歸生意,不能所有設計都生產。可以嘗試改變和設計師的合作,如寄賣分成,鼓勵設計師在創作上多作商業考慮,分擔成本。

第四,該店現有三位兼職,因不是全職,店主要多花時間培訓,如認識品牌的設計理念、特色、用料等,最好預備文字資料讓他們細閱。

第五,申請政府各項資助,政府對創業和中小企有很多政策輔助,除了青創基金和文創基金外,還有環保節能基金、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和網站設立計劃津貼等,澳門企業應該善用資助政策,讓自己站穩陣腳,才能往外繼續發展。

第六,可以和一些境內外電商合作,嘗試開展網絡銷售,成本門檻比較低,又可以增加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