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5年1月5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四青年扎根商場 進口貨贏青睞】
時代日益進步,越來越多人懂得享受,無論食品、衣物、日常用品都追求外國貨。“Corner角”在商場開業至今有兩年,主要銷售外國進口食品,例如馬卡龍、瑞士朱古力及香檳等。負責人Maggie和Dorothy表示,澳門商場文化未見普及,為進一步擴大客路,未來冀將獨家代理的酒品推廣給酒店及餐廳,增加知名度及銷量。
商場店引新客困難
隱藏在商場內的“Corner角”由四名股東合資廿多萬開設,因商場舖租較街舖便宜,故資金主要用於入貨。各人負責店內的不同崗位,包括店舖日常運作、尋找貨源、資金投放等。Maggie是主力留守店舖的股東。她表示,雖然店舖只有一百呎的細小空間,但平均每月生意額可達八至十萬元,每月更獲盈利,早已達到收支平衡。選擇商場起步,除了租金較街舖便宜,另一原因是方便“走盞”,皆因同一商場內開設了烘焙材料店,希望將業務做到多元發展。可惜礙於人力資源短缺,平日只好“兩邊走”顧店,且入貨、搬貨、包裝等工作都由股東“一腳踢”,相當吃力,為的只是實現當初的開店夢。
細小的店舖,但產品款式卻新穎多樣,除了有馬卡龍、無糖朱古力等零食外,更有進口酒品及塑身產品選購,尤其在聖誕節、除夕等節慶期間,經常吸引大批顧客購買禮物。為了迎合巿場需要,該店更推出婚禮“回禮小禮物”及節日禮品包應巿,大受好評,生意越做越旺。但有旺巿也有淡巿,須知澳門商場人流始終有限,有別於街舖容易招客,普遍顧客都是透過社交網站選購產品,再前往商場店內“交收”,如何進一步推廣商場文化成為店舖租戶同樣面臨的困難。雖然曾打算搬往街舖另開新店,又考慮到街舖租金、人流等風險,擔心難有固定巿場,最終決定先維持原狀再作打算。
為了增加店舖知名度,該店不時參加澳門的展銷會推銷產品,並靠社交網站及參展機會提升曝光率。
進口貨員工懂英語
面對業務日益擴大,人資短缺成為了絆腳石,平日只能靠兼職幫補人手,但實非長遠之計。未來打算聘請外僱作為人資補給,但因店內推售的各種進口貨多是英文譯本,故人選方面亦要慎選,要尋找到具備良好外語技能的外僱,難度頗高。
“Corner角”主力推售進口食品,要店內貨品種類特別又多選擇,唯有不停尋找新貨源補給。Maggie坦言平日去旅行都會留意外國新款產品。雖然近年日本食品廣受歡迎,品種越出越多,但觀察到巿場競爭越來越大,為了堅持當初宗旨,只好再找尋更多特別的產品推售,做到“人無我有”的獨特點。近日更與某酒商簽訂了西班牙夢幻香檳的澳門獨家代理,開支較以往大,希望能做到全澳獨家銷售的新目標。未來冀推廣給酒店及餐廳使用,相信能進一步擴大業務及銷量。
青企診斷: 捆綁銷售爭取匯率優勢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近年澳門舖位租金昂貴,很多創業人士選擇商場、工廈或樓上舖創業,奈何澳門商場文化和鄰近香港不一樣。香港公共交通發達,商場很多靠近地鐵或巴士站附近,且不同商場也因地鐵進出口而互相連接,所以香港商場可以撇開天氣因素而長期有龐大人流。香港商場管理也比較完善,很多時管理機構會統一為商場搞宣傳活動。澳門以本地客人為主的商場,交通不便、管理水平不一、宣傳不多等,人氣很難和香港相比。
今期個案是以外國進口食物為主的雜貨店,這類店舖競爭多,分別主要是店主的入貨渠道和貨品選擇。而個案的不同之處是最近店主拿了西班牙汽酒的代理,讓店裡有了主打產品,宣傳上比較容易。以代理形式入貨應該比其他進口貨品便宜,所以銷售上應該多以代理產品捆綁其他進口貨品銷售,增大銷售額度,令去貨和流轉可以較快。進口更多外國貨源的同時,應該注意貨品存放日期,盡量找些存放容易和銷售期較長的貨品;近期美元對各國貨幣升值很多,澳門元間接與美元掛鈎,應盡量尋找美元區以外的貨品,如歐洲、澳紐、加拿大、日本等地貨品,爭取最大的匯率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