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4年3月14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打造本土品牌 服務澳人
青企副會長何敬麟:
打造本土品牌 服務澳人
樓市興旺帶動地產業,造就了外資,亦帶動本澳企業趁勢而起。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何敬麟留意到市場缺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成立安世地產,成功打造本土品牌。至今已發展成澳門網絡緊密的專業地產代理。
無代表性本土品牌
何敬麟五年前回澳發展,物色居所時發現儘管地產中介很多,但經營方式傳統,欠規模及專業性,沒有一家具代表性的本土品牌,加上當時未有地產中介發牌制度,居民及投資者對本澳地產中介缺乏信心,傾向選擇港資公司,令他萌生成立專業團隊打造本土品牌的念頭。
港資地產中介在澳形成網絡規模,他說起步時甚艱難。首間地產行設於氹仔雍景灣對面,由五、六名員工開始累積客戶,由於規模小,大生意吃不消,利潤僅夠維持經營,頭兩年成績未如理想。後來股東重組,租下多間舖位擴充業務,吸納有實力的同行加盟,壯大規模,適逢市道活躍,生意漸上軌道。目前安世已有九間分行、團隊約百人,業務覆蓋住宅商舖買賣、銷售策劃、按揭轉介、項目發展及法律諮詢等。
各行業人力資源緊張,何敬麟表示,自特別印花稅、樓花法等政策出台後,樓價乾升,成交量大幅萎縮,對從業員收入造成很大影響,流失達三、四成。幸好有新血補充,目前人手規模仍較高峰時少一成。
樓市嚴冬加強培訓
政府推行地產中介人考牌制度,規範行業專業化。他認為,澳門已成國際知名城市,地產行業也要提升服務水平。現時安世為每位員工提供入職培訓,除樓盤買賣知識、銷售技巧外,還有銀行、律師樓等機構定期與員工交流物業按揭、銀行貸款、投資產品等各類專業知識。
政府調控樓市,他認為有利有弊,樓花法可規範樓花銷售程序、保障消費者,對業界亦正面;至於特別印花稅等針對投資、投機者。短炒、摸貨炒家已大減,外資退場,用家佔絕大多數。澳門投資渠道少,資金需尋找出路,仍有投資者買樓保值。但目前樓盤供應嚴重不足,通脹、經濟增長、薪酬上漲,樓價必然上升,相信未來兩年升幅會放緩。今年對地產中介而言將是嚴冬的一年,安世會穩守店舖規模及人手,加強培訓,提升團隊的專業性。
醞釀網上文創商圈
政府致力推動文創產業,身兼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的何敬麟表示,隨着文創基金下月出台,期望重點孵化一批具潛力的文創產業。協會正計劃與HappyMacao.com合作,打造文化娛樂商圈,形成文創產品交流點,逐步協助文創小企業商機對碰。
何敬麟表示,澳門不乏文創精英,惟營商能力是弱項,加上澳門市場狹小,文創要發展成產業不容易,業界如何才能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存在困難。文化娛樂商圈以網站形式運作,期望吸引文創工作者聚集交流各自設計的產品,透過商圈平台推廣宣傳澳門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