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診斷案例之 澳廠開店賣三拼飯 冀拓門市惠民

疫情衝擊本澳經濟下行,不少居民收入大減。為讓低收入人士能夠以實惠價錢,享受豐富菜餚,“澳門街美食”推出平民化健康簡餐。澳門街食品廠副總經理李永光表示,店舖六月正式開業,經營至今兩個多月,日均賣出約一千個餐盒,但因食材用料成本高昂,至今仍未達到收支平衡。目前在澳門及氹仔各有一間門店,計劃下月再增設一間,以拓展業務和客源。

中央工場大廚坐鎮

李永光稱,疫情已持續超過兩年半,期間社會經濟大受衝擊,失業、開工不足人士比例不斷增加,收入銳減導致經濟壓力大。加上受全球通脹影響,物價上漲令居民生活百上加斤。

 眼見居民生活越趨困難,公司決定利用原為製作盆菜的中央工場,製作“三拼飯”,並開設兩間門店“澳門街美食”,對外銷售平價飯菜。畢竟盆菜屬季節性銷售產品,平時廚房大部分時間均是空置,倒不如發揮設備最大作用,讓本地居民及外僱吃到零味精的家常菜。

李永光表示,因製作“三拼飯”需要較多人手,前期需招聘廚師等後勤人員,當時一天便有十多名具星級酒店工作經驗的廚師應聘,讓其感到相當愕然。後來才知道疫下不少大廚失業,亦了解到社會壓力較想像中更大。

因有星級大廚坐鎮,餐盒出品更好保障,這也是該店的優勢之一。現時店舖客源覆蓋社會各行各業,包括建築工人、保安、售貨員等,並供餐予教育機構,擁有不少回頭客。該店只要訂滿五個餐盒即可配送,現時平均每天約七十單外賣,一天總共售出一千份餐盒。

菜式多元豐儉由人

為照顧不同人士口味,菜式選擇多元,價格豐儉由人。每周餐單共有三十九種菜式搭配,每天售賣十三款,一周更換三次搭配,每月餐單進行一次調整。有別於市面上的“三拼飯”如煎蛋、臘腸等較單調的食品,該店的菜式經過廚師們研發,有黑醋骨、蘿蔔燜牛腩、三杯雞、口水雞等美食,選料上乘,烹調過程不添加味精,務求讓客人以平民價錢消費,吃到米芝蓮級別的菜品。

李永光坦言,因食材優質、成本高昂,售賣價格便宜,店舖至今未能達到收支平衡,但公司亦並非希望透過該店“賺大錢”,只希望回饋社會,幫助疫下有經濟壓力的居民。希望透過薄利多銷,盈利足夠抵扣人工、水電、物料成本等開支已可。

提及經營困難,李永光表示,初期因員工對外賣平台操作不熟悉,導致出現誤時誤送情況,現時已有較大改善。另外,因“六 · 一八”疫情突如其來,在澳人士增加,社會訂餐需求量飆升,“當時完全做唔切”,幸疫情現已平復,店舖亦能穩定發展。

    目前本澳經營“三拼飯”的店舖越來越多,意味着店舖競爭趨增,但李永光反而樂見其成,認為這能讓更多居民吃得起飯,解決溫飽問題。未來希望逐步拓展門店,同時把業務拓展至社福、教育機構,讓社會不同階層人士均能吃到價廉物美的餐盒。

 經營三問:

    1、如何降低經營成本?

    2、怎樣推廣店舖特色,讓更多人關注?

    3、拓展業務需注意甚麼?

青企:藉食品工廠做批發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由於本澳經濟持續不景,存在已久的兩餸或三餸快餐,在過去一年火紅起來。案例企業已有整套生財工具和經驗,開設外賣快餐最適合不過。

首先在經營方面,未來一兩年肯定有更大的市場可開發,這種快餐生意主要以量為主,銷量增加成本就可以壓下來,現在企業兩間店舖每天共售出約千個飯盒,由於有食品工廠的關係,除自家繼續開店發展外,也可以批發給有興趣開快餐店的人士,變成業界也需要從案例企業取貨,這樣除可增加營業額之餘也可降低成本。

在外賣平台方面,有適當曝光率則可,因飯盒利潤低,若再加上外賣平台的抽成基本上無利可圖,反而可從外賣平台中留意一些平日的大單,主動聯絡,再和教育和社服機構合作直接訂餐,盡量免去中間商的抽成而降低成本。

中銀中小企:把家常菜化作餐盒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自爆發疫情至今,該類專門做外賣餐盒的店舖如雨後春筍般愈來愈多。

以餐盒為例,其特點就是規模經濟,薄利多銷,要降低經營成本一是提高單品淨利,二是增加銷量。

其中,提高單品淨利可從多方面入手,唯本案例既要保持食材優質及星級大廚,即在單一成品下成本無法下降,可考慮額外製作單價較高的餐單,以滿足市場上相對願付價格較高之需求者,從而達到降低經營成本;其二是增加銷量,要達成應建立及推廣店舖特色,使得店舖有更多、更高頻次的觸及率,店舖特色亦應以“樸實無華”為中心,餐盒於港澳人印象中,就應該是樸實無華,平民價錢,吃到滿意的味道。當口碑做起來,自然會有人關注。

在拓展業務上,應要注意經營的受眾,基本上均是工薪階層,故也要適當提高食物的吸引度及減少重複性。

生產力:重視食安  控制成本

生產力中心表示,本澳快餐市場競爭激烈,想突圍有如下三建議:一是重視食品安全標準。中央廚房令食品安全管理更複雜,從食材加工到餐桌的時間延長,增加食品被污染的風險,建議可參考“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標準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

二是尋利基市場定位。企業需明確顧客定位,針對目標客群滿足其核心訴求。如針對便捷用餐同時願意花費更高的一類顧客,可善用星級廚師優勢,推出高階款式簡餐,開拓新客源;其次,價格制定不宜過低,要合理控制成本和售價,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而與競爭者產生區隔、獲取回頭客,確保可持續經營。

三是做好成本控制和拓客源工作。增設店舖需謹慎考量。建議開拓固定客源上多下工夫,如嘗試提供預約訂餐及到會餐單等多元服務,確保企業每日訂單能夠滿足現時廚房工作效能後,再推行開設新店計劃會較合適。

學者:薄利多銷   增加淨利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建議:

一、推出加購項目,增加營業收入。如在盒飯基礎上,推出額外加購單品,有助推高消費,如龍蝦、鮑魚、滷雞腿、燉湯等材料取勝且具有吸引力的高價單品。

 二、原材料多選用時令食材與平價蔬菜,有助降低成本,但可通過星級廚師手藝,巧手搭配,將平價食材變得不平凡。或是更精準把握盒飯份量,在同樣材料基礎上,製作更多盒飯數量。

 三、加強團購訂單與外賣業務。開發機構用戶拓展業務,包括學校、社團、社福機構等。如能和學校合作,承包大量訂單,固定供應“營養午餐”給學校客戶,業務量會一飛沖天。加強團購訂單業務有助提高銷售量,還可更好控制材料成本。但銷量上升後,人手也要跟上。

 四、開設分店時,要以便宜又適合的舖位為主,在銷售數量增加時,某些菜品可通過中央廚房或是預製模式完成,有助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