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斯傳承二代 推攝影融入生活

智能手機普及顛覆傳統攝影及相關產業,在本澳有四十年歷史的攝影器材店與時並進,並傳承至第二代注入新元素。麗斯攝影器材行董事總經理勞欣援表示,一九年正式接手經營後,希望改變人們對攝影是專業大師級玩意的想法,積極推廣“攝影融入生活”的理念,對內有意將分店門市擴展至氹仔區,對外則關注深合區、大灣區發展機遇,憑藉誠信、口碑、專業擴大客源,向品牌廠商爭取更多優惠,從而回饋消費者。

增加攝影打卡樂趣

勞欣援表示,雙親早年在攝影店舖工作認識,及後有意創辦自己的店舖,甚至獲得當時的老闆支持,遂於一九八二年創辦麗斯,至今已有四十年,有一間總店及一間分店。由最初銷售菲林相機等產品,發展至目前銷售數碼攝影器材、錄像產品及周邊配件等。

於二○○九年由美國高校畢業回流澳門工作多年,約於一八年一邊學習一邊接手店舖經營,至一九年正式接手經營,並逐步引入新的經營理念及方向,例如推廣“攝影融入生活”的理念,因應社會潮流變化,希望改變攝影是專業大師級玩意的印象。因居民日常生活習慣“打卡”,攝影可以更好地呈現“打卡”相片的個人風格,因此與餐飲品牌攜手推出優惠,如購買攝影器材產品可獲贈餐飲優惠券等,鼓勵消費者到餐飲店舖,並藉此嘗試相機的拍攝效果,增加“打卡”的樂趣;近期並與不同銀行合作推出優惠活動,如信用卡、銀行APP支付可享折扣等,透過銀行網絡提升宣傳效益。

近年智能手機普及,且手機晶片及鏡頭技術日新月異,對攝影器材銷售有影響,已淘汰一些中低端的攝影產品。不過,品牌廠商早年已留意到相關趨勢,從產品技術入手提升性價比,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如今即使是入門級的相機功能都能做到應有盡有,操作簡單、功能齊全,相片的成像質素始終較智能手機鏡頭優勝。

疫下擬到氹琴開店

雖然疫情初期生意受到短暫影響,但隨着疫情常態化,生意逐漸恢復。目前在澳門半島有一總店、一分店,有計劃增聘員工提升顧客體驗,待進一步理順內部運作後繼續拓展市場。希望在氹仔區開設第三間門市,因該區偏向年輕人為主,且消費力較強;同時關注深合區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擬先到鄰近的橫琴深合區或珠海發展,藉着澳門品牌四十年經驗及誠信店聲譽,相信能吸引內地消費者注意、給予顧客信心,在內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陣腳。當業務壯大後,訂貨量增加,能向各大品牌廠商爭取更大的優惠,有“讓利”空間回饋消費者。

經營三問:

一、二代傳承拓展業務有何建議?

二、如何推廣“將攝影融入生活”?

三、如何藉店舖優勢開拓深合區、大灣區市場?

青企:打卡送優惠券引客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是澳門歷史悠久的攝影設備店舖,現需解決二代接手、傳承,和未來轉型的問題。

首先二代傳承會遇到新舊思想問題,要多花時間和員工溝通,才能把新理念輸入。

第二是經營者希望將攝影融入生活放到店舖推廣,但什麼類型的產品能把攝影融入生活、能夠適合現今年輕人和大眾呢?因案例企業一貫產品線以專業為主,未來要融入生活須要有具體的產品類型推廣,再配合不同宣傳,才能使口號不太空泛。

宣傳上除購物附送餐廳優惠券或和銀行合作優惠活動,還可先打卡再送優惠券,吸引客戶持續把攝影產品融入生活。

最後,發展深合區或大灣區市場。內地市場競爭激烈,但消費者十分相信港澳品牌的誠信聲譽,所以有着歷史底蘊的店舖進入內地會較有優勢;價格上雖難和內地店舖競爭,但良好的售後服務可吸引更多中高端客戶。

中銀中小企:突出實體店優勢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對案例企業提出下列建議:

首先,可加強以新渠道宣傳店舖,如在FACEBOOK、IG、小紅書等宣傳,令客戶知道店舖品牌故事和對店舖更有信心,可重點突出實體店與網購分別,使客戶更多選擇到實體店購買。推廣“攝影融入生活”十分貼切,現今攝影已變成生活中一部分,但如何把攝影由手機為主引回相機為主,是很重要課題,可在網上平台介紹攝影器材或拍攝技巧,介紹性價比較高的入門機,引起更多人對攝影的認識和興趣。另外,可與機構合作舉辦攝影教學班,讓更多人了解攝影技術能為店舖帶來更多的潛在客戶,真正做到攝影融入生活。

店舖進入深合區、大灣區等地對未來發展有幫助,市場更廣闊,但需留意相關地區法律、稅務、進出口等問題。同時用好“澳門四十年老字號”的招牌在大灣區站穩陣腳。

生產力:說好老品牌新故事

生產力中心建議如下﹕一是說好品牌故事。店家四十年品牌已是寶貴資產,不妨從“說好老品牌的新故事”入手,如以原Logo元素、配色等設計全新的視覺識別,延續店家精神,為老品牌注入新動力,體現二代傳承企業價值和理念。行銷上,應讓顧客感受到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專業服務。

二是做好市場區隔。針對專業消費者,續以專業服務贏得信任,並透過附加服務保持用戶黏性,如可組建線上社群分享各攝影器材最新動向、交流用家心得﹔面向一般消費者及年輕人市場,着重推廣“將攝影融入生活”新理念,以應用場景形式講解攝影器材特點,或線上攝影作品徵集、品牌聯乘活動等,讓嶄新品牌形象更“入屋”。

針對拓展內地市場,可定點在內地常用社交媒體上做好品牌維護,透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平台“種草”,吸引消費者專門前往澳門開箱探店。

學者:用專業擴張業務至灣區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企業是澳門知名老牌攝影器材店,二代接班,希望大灣區進一步擴張,有以下建議:

一、維持核心專業,擴展到商業市場:案例企業續保持過往專業,開拓商業市場,如根據實力與專業開辦拍攝企業團體形象照與專業版權照,助延伸到商業市場。建議多開拓商業市場,尤其是政府、社團、企業的團體訂單。

二、擴張灣區分店可擴展新業務:下一個擴張市場,宜選擇橫琴,而非氹仔,多強調高科技攝影技術,有利更好地融入橫琴產業趨勢。可擴張到個人專業求職照的業務,有助打開年輕族群市場。建議採取預約制,控制數量維持品質。

三、開辦專業攝影課程:加強開辦專業攝影課程,從入門課程到認證課程都可,讓更多消費者學習攝影,促進“讓攝影走進生活”,幫助愛好攝影朋友進步,鞏固專業消費者社群。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6/13/content_1603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