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診斷案例之:客製香水店多元配搭 冀疫下擴張


香水有助展現個人魅力,更是精緻生活的體現。藥劑學畢業的子雯,一九年與友人斥資十五萬元創立花樂堂,有提供其調劑好的香水,也有工作坊,顧客可從零開始,造出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獨特香水。但品牌始終非大牌,客源不廣,亦因地段人流不多,掣肘發展,現已在網上加大宣傳,多方配搭,拓寬客群年齡層,目標於氹仔區開設分店。

氣味能勾起回憶

子雯在大學時期就對香水製作產生興趣,在北京、上海等地體驗過後,決定在澳門開設調香工作坊——Hanakudo(花樂堂)。店舖名字來自日文,意思是花之樂。她認為很多香味都是從花而來,但花會凋謝;亦如同很多東西都會隨時間而流逝,但氣味卻是記憶點,當人們聞到一種氣味,總會勾起一些人與事。

店前有百多種香氣,經過精心挑選,把其中六十種放在店內。她解釋,因有些香氣不穩定,會沉澱或析出晶體,而店內的六十種則可隨客人的喜好任意調配。製造香水的每一步都是在子雯的指導下,由客人親自完成。她稱,能夠親手製作自己的香水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談到疫下經營,子雯稱所受到挑戰很大,“冇可能戴住口罩製作香水”,曾試過半個月無接預約生意。又因疫情貨物供應不穩,以台灣為例,以前返貨約一周,現時需半個月至一個月,所以現時每次入貨都比以往多,免得失客戶。倘當時入貨不合客戶心意,用量少,加上香水原料保質期不長亦不穩,損失就會更大。

目前每月營運開支三、四萬,包括香水原料、人工、宣傳費、舖租等,當中舖租佔三分一。她無奈稱,“下月業主又加價百分之十”。事實上,商場人流量不多,街客只有兩至三成,大部分客戶都是看到網上宣傳而來的,客戶年齡層為十多歲至三十歲,作品多用於送禮,學生男女比例為一比四,來學習的男生不少。

多元銷售擴客源

一直以來,課程佔生意額七成,但基於疫情,旅遊受限,居民留澳消費增多,這類休閒文藝課程越開越多,競爭不斷加大。現時唯有加大宣傳,除網上、KOL宣傳,有空閒時也會參與社團活動,讓更多居民認識香水可自調,製作獨特香味。為令客源群更廣,她在香水工作坊上配搭零售,除有已製好的創意香水如酒鬼香水售賣外,也有耳飾、手飾、車用品等,這些零售產品均附設香水,如水晶手飾加有火山石,只要把香水噴在火山石上,可保持香氣。她希望多元渠道銷售,令資金加快充裕,開設氹仔分店。

本報記者  駱偉玲

經營三問:

一、商場人流不多,如何增加街客?

二、課程生意競爭大,如何增加招生率?

三、開分店選址與時機?

青企:生意選址十分重要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案例企業在經營上第一個問題是本地商場的人流不多,這是致命性問題,做生意選址十分重要。如要增加客流量,要多做宣傳和優惠。

課程方面,要考慮是做個人定製的香水零售生意,還是教學生意。如希望做零售,在課程中考慮如何讓學生在課程內多消費產品來增加人頭消費額,和多開發一些特別的產品;如以課程為主,提高整個教學開班的次數以提高生意額。教學過程中相片和影像記錄十分重要,因很多客戶是希望親手製作來送禮,所以製作過程的記錄應視為禮物、課程、或產品的一部分。

最後,開分店的選址和時機,首先店主要研究是開分店還是搬店,第二就是現在的生意額能否支持開新店,最後要考慮地點。首先要統計現時人均的生意額能做多少,繼而估計哪一區份能夠承受店主現在的生意額和人流,然後就是租金承受能力。

中銀中小企:暑假辦親子工作坊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現時消費已逐漸移至線上,唯香水及其相關產品較特殊,較難線上銷售。現時案例企業設於商場內,短時間內較難增加人流及街客人數,建議現階段先利用各種線上渠道(如社交平台等)增加店舖曝光度,累積知名度,或定期舉辦一些小型饋贈活動,亦可增加臨店客戶人數及營銷機會。此外,建議可在店舖門外透過小攤位主動向潛力客戶進行產品及課程營銷。

課程方面,暑假將至,建議可舉辦一些短期親子工作坊,活動內容可包括簡單的香氣介紹及天然香水製作等,相信可開拓其他客源。

在氹仔店選址方面,若新店亦計劃以提供課程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可考慮民生區商舖,交通較便利,日常人流亦較多。

生產力:重視網絡口碑營銷

生產力中心表示,案例企業在引客流方面,建議針對舊客做好售後維護,推出課程或產品1+1雙向折扣優惠,培養舊客複購,有效吸引新客﹔日後可在文創氛圍較濃的活化工廈或文創場地設點,形成集聚效應。

強化經營方面,店家核心優勢提供客製化香水製作體驗,目標客群清晰,課程種類多樣,已提供調香師認證課程,提高專業性和認受性。在產品端,透過文創集合店寄售、藝墟市集參展等保持品牌曝光、實現銷售﹔在服務端續強化體驗課程銷售,主動接洽更多企業、社團定製委託課程﹔參與六大博企的中小企採購合作計劃,打開知名度、助力企業成長發展。

最後,需重視互聯網時代的口碑營銷,堅持運用好各種社交平台引流和客戶維護,加強店舖人員的網宣技巧培訓,透過“以客引客、奬勵出帖”等,保持店舖網絡聲量,打造本地特色文創品牌。

學者:疫下穩健經營優先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案例企業建議:

(1)搬遷店舖或引入複合式經營:疫下許多平靚正的舖頭可選擇,無須死守一處。但如有合約在身,則可善用空間經營複合式業務,營收上升時也等於降低店舖單位成本。

(2)疫情下不建議擴張:待疫情過去,再考慮氹仔開分店。氹仔中產階級及外籍專業人士多,還有多個大學生消費群,和該店經營定位配合,之後擴張市場的合理選擇。

(3)加強客製化產品,打造澳門精品:可推出其他本小利大又不佔空間的客製化相關商品,送禮自用最合適。可參考台灣的“LFP香水實驗室”發展方向,打造成“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原創個性化香水品牌”。

(4)利用科技創造賣點,降低成本。如能利用科技挖掘香水化學物質組合的技術細節,找出全新的氣味組合的化學物質,不僅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產品,還能降低製作成本。

(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05/23/content_1598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