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青企建言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重要指示精神,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

為澳門青年發展帶來新平台,為青年工作提供指導方向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李居仁表示”方案”的提出展現了中央對澳門的關心及支持,亦寄託了澳門深切的期望,明確了新的發展階段澳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使命,為澳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亦為本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巨大的平台與機遇。

    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澳門土地資源相對匱乏,產業發展較為單一,而橫琴有著先天的地域資源優勢,兩地充分形成優勢互補。“方案”中提出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 吸引澳門居民就業創業,加強與澳門社會民生合作,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更加有力的開放舉措,統籌推進粵澳深度合作,使粵澳兩地相互賦能,為澳門青年前往橫琴工作及生活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亦為澳門的下一代的成長帶來新空間、新平台、新契機。
    “方案”中亦明確了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體制和建立常態化的評估機制,並設置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率先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為兩地青年工作提供了更明確的指導方針,亦為澳門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增加了信心。期望“方案”的實施能夠充分連接橫琴與澳門之間的紐帶,指導澳門社會及澳門青年共同肩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任,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設諮詢機構解決所需

他稱現階段難估算深合區方案推出後將激勵多少青企進駐橫琴,相信要待具體政策細化後才知悉,但建議兩地政府為中小企明燈指引,設置諮詢機構為中小企一站式解決進駐橫琴所需,更利用大數據創新商業模式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只有與市場資源、社會需求對接,才能豐富創業創新組織形態,優化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資源的配置方式,為社會廣泛平等參與創業創新提供台階。

他以過去澳門受惠旅遊業發展蓬勃,不少企業圍繞旅遊業而創業為例,指出不少青創、中小微企集中於餐飲、零售等門檻較低、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結果疫情襲來,旅客急挫,只能被動“等客到”。“跟風”類創業最易被市場淘汰,因投入度、自身技能不高。

他建議有意拓展內地市場的創業者多做功課,把經營計劃準備得更透徹,如先了解深合區方案中的四大新產業,對支持澳門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有何關聯等。此外,為何把發展高新產業放在首要位置?如今市場迎來深度調整,行業大洗牌,只有多了解國策、多了解市場方向,做足準備,橫琴機遇無限。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長林家偉

力促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林家偉理事長表示“方案”出台是一件利好的事情,為橫琴和澳門兩地深度發展指明的方向及目標,推動琴澳形成雙循環發展,對構建灣區城市群均衡發展意義重大。

    “方案”中對於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完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促進境內外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做了詳細闡述,明確大力發展集成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產業等高新企業,有利於打破澳門單一經濟體系,邁向多元發展。
    同時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對在合作區設立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亦大力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對符合條件的國際高端人才給予進出合作區高度便利,為高端人才在合作區發展提供更加優質服務,建設國家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充分彰顯了中央對琴澳合作的信心,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源泉。

實踐多元好地方

林家偉指出,一九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大灣區內不少城巿或地區的政府均出台創業優惠政策予港澳人士,如提供補助或配備人才房等。是次深合區方案更明確稅務優惠政策,定出具體目標時間表,讓創業者清晰未來發展路向。當中提到深合區內居民使用國際網絡無需“翻牆”,並會加快“澳門新街坊”等,各種政策提供誘因,加強澳人到深合區發展的信心。

雖然○九年橫琴已開始逐步發展,大興土木後,大部分基建已存在,但欠缺人氣。隨着深合區建設,將形成機會和挑戰。未來共管機制下,深合區將成為實踐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好地方。

至於該中心未來如何協助青創會員進入深合區發展?他稱,該中心一八年已與橫琴青年創業谷互相推薦具發展潛質的項目,也與大灣區的創業單位、孵化基地有相關合作,包括推薦青創者到大灣區城巿發展。期望日後該中心服務可直接伸延至深合區,助青創一臂之力。

簡化單牌車申請

他指出,以往不少青創者到內地創業擔心稅務體系較複雜,並擔心競爭過大,資本投入或更高。雖然現階段暫未估算可吸引多少青創企業進駐,或要待具體政策推出後才可預估,但料數量將較現時多,始終優惠措施相應推出,且進入內地發展門檻已降低。

以往曾有澳企落戶橫琴後最終撤資離場,他坦言難免有企業出現水土不服問題,但深合區方案的各項要求都是希望盡量澳門化,以迎合居民需求,相信未來水土不服的企業數量或相應減少。他建議從事科技類、高校產學研等項目企業,可先到深合區嘗試發展。其次,希望盡快簡化澳門單牌車入橫琴的申請手續。另外,貨品進出、資金流動等政策宜加快配合,給予創業者更大信心。

註明:文章部分文字來源摘自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