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咖啡文化在本澳相當流行,不少特色咖啡店冒起。外地留學回流澳門工作的潘毅謙,去年八月中頂住疫下創業的冒險,創辦Vibes Coffee Bar,走上創業路。他表示,店舖目前主要銷售傳統及特調咖啡,以及特調茶及梳打飲品,開業一年,顧客群以周邊上班族為主,日均銷售約50杯飲品,希望在疫情期間先站穩陣腳,未來再開拓其他區域。
疫市創業成本較低
潘毅謙表示,過去對咖啡的印象是一種苦澀的飲品,但在美國留學期間,結識一位咖啡愛好者,了解到不同的咖啡風味,除了苦澀,還有其他味道等待發掘,漸漸地對咖啡產生興趣。碩士畢業後,未有即時回澳創業,而是留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獲全球知名跨國科技公司招聘,該企業於一五年進軍澳門,遂回流澳門發展。
本身對創業感興趣,故在跨國科技公司工作多年後,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管理知識,於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便全心全意創業,以感興趣的咖啡為起點,投資逾四十萬開設外賣為主的咖啡店,走上創業路。
當時正值疫情爆發高峰期,“疫”市創業雖然冒險,但也有優勢,如租金減少,創業成本相對較低,請人也較為容易。
店舖選址於南灣、新馬路一帶的小街道,旺中帶靜,周邊有不少商舖及寫字樓,鄰近遊客區,倘成功打開上班族、遊客市場,店舖便算成功。不過,由於疫情影響,遊客市場尚未恢復,故客源以上班族為主,約七至八成顧客為上班族,年齡層以二十至四十歲為主。
定期研發新品引客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咖啡店,競爭難免,預計未來咖啡市場的競爭會更激烈,為吸引顧客關注、保持新鮮感,定期與團隊研發本澳市場獨特的咖啡產品,除傳統咖啡產品外,還有結合水果的咖啡特飲,以及冷萃沉泡的咖啡等,還有少量特調茶及梳打飲品,合共逾二十款產品,平均日銷五十杯。店舖亦與外賣平台合作,提供外賣咖啡服務,吸引娛樂場、醫院等不方便離開工作地點的顧客落單。
早前本澳再度出現確診個案,珠澳兩地如臨大敵,對居於珠海的外僱往返澳門帶來不便,物流貨車運輸或有延誤,影響部分產品供應。“疫”市下,目前希望店舖先站穩陣腳,因此雖有其他擴展念頭,暫時未有行動,等到時機成熟再計劃。
店舖有向政府申請青創援助計劃,對有志創業的青年有一定扶持作用,但他認為,大學畢業不宜立即創業,應該累積工作經驗,學習管理技巧,並在挫折中成長,對日後創業反而更有幫助。
經營三問:
1、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吸客?
2、怎樣減少成本開支?
3、逆市創業如何突圍?
青企:與其他輕食店合作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 今期個案以咖啡為本,再配售其他調製特飲,這種經營模式比較適合澳門,除吸引咖啡客外,還吸引一些生客及打卡客。現在日均售出50杯並不算多,未知周邊的產品如甜品或其他食品,有否較好的生意額。應該要先定下每月的生意額目標,再向目標追蹤。
要突圍而出,需開發更多不同類型的特飲以吸引客戶。減少成本開支方面:趁疫情未明朗,可向業主爭取下調租金或更長的租賃期以鎖定一些固定成本,或和其他甜品和輕餐飲類小店合作,互購對方的產品來供應給自己的客戶,減低製作成本。
在經濟向上時,消費者大多願意多花一些錢在非主要飲食方面,現階段很靠經營者的實力和主動性,而主動性包含如何將產品變化,來迎合現階段的經濟環境和消費模式;未來如果沒有新的利好經濟政策,做生意保持較強的現金流是重中之重。
中銀中小企:“寄杯促銷”增流動資金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對上述三問有如下建議:
一、持續開發新思維及新產品是讓企業維持活力的不二法門。該店曾推出“益力多+Espresso”及“百香果汽泡咖啡”,該產品不僅讓消費者眼前一亮,更打破過去對冷萃咖啡喝法體驗,從而吸引不少嘗鮮族慕名而來。
二、透過引入原豆進行自家研發/炒製,除省卻中間加工程序成本外,更能開發出屬於該咖啡店特有的風味,藉此“鎖住老饕的味蕾”,又能“圈一波新鐵粉”。
三、“寄杯”文化可為咖啡企業帶來流動資金。仿傚“寄杯促銷”等方法提高客戶的依賴度。可透過買五送一優惠搭配“寄杯”方式,讓消費者親臨店面單筆總消費六杯,然後憑券待下次換領餘下五杯。“寄杯促銷”除可間接增加咖啡銷量,更能為企業直接帶來短期流動資金,提高營運的靈活性。
生產力:讓顧客產生情感連結
生產力中心建議在品牌建設、定價、推廣方面作部署。
獨立咖啡店大都標榜自家烘焙和休閒一刻。經營者需要思考如何令顧客在享用產品時,能產生更強烈的“情感”連結,認同品牌、樂於分享和長期擁護。
可從以下其中一個方面着手:令顧客感到“超越期望”或“理念相同”、喚起顧客的“美好回憶”,以及能配合顧客“追求更好”或“生活要有儀式感”的需要。
在定價時應綜合考慮店舖財務情況、市場動態及目標客群的消費水平等因素。
在不同社交平台設立專頁有助接觸不同客群,更需要一套宣傳推廣策略,建議建立自身網頁結合社交平台使用。目前外帶店的經營模式適合,未來可思考直接開在大型企業內的可行性。
生產力中心設有“營銷攻略”系列課程和“今日講IT”直播節目讓新創及中小企業參與,可聯絡中心查詢(電話:2878-1313)。
學者:推疫情優惠共度難關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建議:
一、生存第一,突圍第二:澳門的咖啡店已進入過度競爭局面。疫下首要任務是生存,突圍不是短時間能達到,如希望有更好的業務,考慮咖啡零售之外的市場比較有機會。
二、加強宣傳主要產品或賣點:對外賣為主的咖啡廳,加強網絡宣傳很重要。建議在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要找到主要賣點,突顯品牌故事,或是選出最強主打商品,針對性的特色強力宣傳,打出名聲,產生明顯市場差異,才能突出重圍。
三、推出疫情優惠共度難關:如“疫苗優惠”(顧客打了一劑疫苗,咖啡九折;打完兩針,八折)或是“核酸檢測優惠”,不僅可以刺激銷售,更緊貼時事,創造話題,還可以鼓勵顧客盡快接種疫苗,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針對特殊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或消費者生日等)也可推出特別優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