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三代傳承家私店 擴“全屋訂製”轉型

家私是每間屋必不可少的元素,除可襯托出家居不同風格,也可反映主人生活品味,因此不少人在添置家居非常認真。建輝歐化傢俬中心屬於澳門傳統家私店,經歷了三代傳承,負責人之一劉家聰表示,品牌在澳經營已有四、五十年,為迎合需求,未來也要轉型,正籌備開展“全屋訂製”新業務,進一步擴展業務範圍。

劉家聰憶述,品牌早在爺爺年代於十月初五街起步,其後交給父親一輩打理,直至父親退休,自己在英國求學回澳後於一一年正式加入,現與兩位叔叔共同經營本澳的五家門巿。

三代經營積累熟客

該店主力銷售室內家私產品,客廳、睡房家私一應俱全,梳化、床褥更成為了最強人氣商品。眾多產品中,大部分貨源來自內地,也有小部分經外國購入。他坦言,由於品牌在澳經營時間長,加上位處民生區,多年來積累不少熟客。上世紀九十年代正值經營黃金期,當時澳門零售家私店不多,該品牌銷售的家私基本上佔全澳的五成,更偶爾接到工程訂單,生意暢旺。

隨着競爭漸大,近年不少工程公司、設計公司加入,瓜分市場令生意越來越難做,目前的生意與十年前相比已跌了兩至三成。當然,除受競爭影響,疫情令居民消費力減弱都是關鍵因素。

網購不及售後服務

談到經營難題,他稱近年遇到不少打擊。網購是趨勢,對實體店必然造成衝擊,加上鄰近珠海亦有不少家私店,人民幣匯率的升跌或多或少會影響居民的購買取態,所幸家私銷售與賣衣服不同,客人偏好觸摸家私材質,故網購對生意影響未算過大,而且珠海家私售後服務不及澳門完善,本地市場仍佔優勢。

近年有大型知名家具店進駐澳門,會否再添競爭?他坦言起初的確有擔心,但留意到客路和銷售路線不同,家具店主力銷售家品,如窗簾、地毯、燈飾等,較易吸引年輕人,相反傳統家私店則能吸引三十至五十歲具消費力人士,他們喜好更耐用的產品,只是各有所需。但考慮到長遠發展,該店未來亦會逐步嘗試設計自家網站及網購功能,讓客人更方便選購。此外,傳統家私店屬夕陽行業,近八至十年已無人加入,畢竟前期投入成本大,但為迎合客人,傳統家私店也必定要轉型,正籌備開展“全屋訂製”新業務,將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展,讓家私店除了賣成品,有更多選擇。

多參展會網上宣傳

他又稱,明白疫下生意冷清,需要加大投放資源宣傳,因此該店近年積極參與澳門展會,且成效不錯,未來會繼續參加,讓更多人認識;同時也會投放更多資源在網上宣傳,保持曝光率。

本報記者  周月華

經營三問:

1、傳統家私店怎樣應對網購衝擊?

2、推全屋訂製是否最佳時機?

3、政府大建公屋,怎樣把握合作機遇?

青企:發展商設計師是新客源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在澳長久經營,有固定客源,但未來仍要轉型和迎合新一代客戶需求。

現在新一代喜歡一條龍服務,現要客人分別逛家私店、家品店已不合時宜。現代人的時間很多都花在工作和消遣上,怎令服務一步到位是十分重要的經營關鍵。可留意近年的新樓銷售,很多都已經配備了齊全的家私、家具、電器等,達到拎包入住的標準。所以除散客外,可以針對新樓盤的佈置,和發展商或設計師合作令他們成為重要的新客源。

還可留意未來的公屋供應,現在政府已將社屋和經屋的圖則標準化,示範單位亦預早推出給公眾參觀,所以除私樓發展商和設計師客戶外,公屋的散客也是重點,應針對這類公屋間隔做全屋訂造業務,因圖則和間隔早已標準化,可令定製家私成本下降。未來若要再開新店,建議選址公屋附近。

中銀中小企:為公屋戶提供設計圖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建議:一、傳統家私店除售賣家具外,還可提供家居設計服務。家私店可聘請專業設計人士駐場,提出最優質家居改善意見;也可在店面騰出空間,展示實體家具擺設,讓客戶仿如置身自己的家。二、全屋訂製業務已漸成熟,可考慮與家居設計及裝修公司合作,按照其方案訂製。這樣有助以最低成本積累相關經驗及測試市場反應,待環境好轉或業務量達到一定水平後,才投入更多資源單獨開發這塊業務。三、公屋面積一般較細,家具需求大部分以靈活運用空間為主,故可在空間運用概念上多嘗試,最好能在政府公佈不同單位的圖則時迅速反應,為不同面積的單位提供設計圖,更可利用網絡社交平台作線上推廣,同時參與相關主題展覽活動作線下宣傳。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設計的創意及價格競爭才是抓住機遇的關鍵。

生產力:建新品牌  做好價格定位

生產力中心針對案例企業提出兩建議:

一、把全屋訂製業務和原有業務分離。原舖繼續經營成品家具,另着手建立新品牌或和現有品牌合作經營全屋訂製業務,因彼此的客群不同。原有業務的顧客是較年長或購買成品作短中期使用的人群(如出租屋)。訂製家具多為較年輕一群,追求個人品味和獨特性,跟隨家居佈置潮流。因此,需一個迎合這群人需要的品牌。

二、做好價格定位。目前,全屋訂製已有不少競爭者,大部分走高端路線。經營者可考慮不同的定位,以大眾化的價格提供客製化產品。這會影響與生產商或品牌商合作的決定,同時也決定今後業務發展的方向。

未來長者公寓是統一的客製化室內配套,或許能為家具行業帶來商機。中小企可先在市場上累積經驗,如向博企、酒店等爭取合作機會,為日後爭取與政府或承建商合作打下基礎。

學者:更新形象  開發設計業務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提出下列建議:

一、更新品牌形象,引進更多品牌與店中店:轉型第一步,更新自身品牌形象,變得更有朝氣,同時加速開發網站及網購功能,方便選購。另外,可善用五家門店的優勢,在現有店面開設“店中店”,除已有的紅蘋果、蓆夢思,還可考慮引進更多優質品牌,如不同行業的新興文創設計品牌,甚至是年輕人喜歡的手搖飲料品牌,有助拓展客源。

二、加強設計業務,推公屋標準化設計套餐:轉型第二步,未來適度減少家私零售,加大全屋訂製設計業務。並且推出針對公屋標準化設計套餐,以設計入手,加入整體配搭家私的標準化方案,兼顧效率和客戶需求。

三、不建議氹仔開分店,擁抱網絡更合宜:氹仔消費者屬性和該店品牌定位不一致,不建議在氹仔開店,應集中精力顧好澳門半島的零售業務與網絡銷售,效果應會更好。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1-07/26/content_1532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