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新茶飲打造“果欄”懷舊風 日售百杯

去年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對本澳各行各業造成衝擊,但有年輕人“疫”市下合資創業,以本澳“果欄”及“人情味”元素包裝新式果茶,於今年三月創辦“果欄茶檔”。負責人譚凱暉表示,創業初期與外賣平台合作,日均賣出一百杯果茶,未來會參展加大宣傳推廣,希望兼顧旅客及民生市場,目標是走入大灣區其他城市,將“人情味”傳播至大灣區。

三青合資疫市創業

“果欄茶檔”由一位銀行業前員工及兩位大學時已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合資創辦。譚凱暉表示,去年疫情爆發後,本澳各行各業陷入“疫”境,反而有更多機會靜下來思考,希望趁年輕嘗試創業,遂開始構思創業故事。小時候澳門經濟尚未起飛,生活簡樸,一家人食晚飯後習慣落街散步,然後到果欄買水果回家享用,平淡幸福,認為“果欄”也體現出澳門過去濃厚的人情味。遂以“果欄”為主題,結合現時流行的果茶文化,打造“果欄茶檔”的品牌。為配合過去的果欄主題,店舖不走流行時尚路線,在裝修、佈置及擺設等,都參考過去的果欄風格,以懷舊方式呈現品牌形象。

經過逾半年籌備,店舖於今年三月正式開業,雖然市場上已有多種茶飲品牌,但果茶以水果的果糖為味道搭配,相對其他茶飲健康,較受注重健康的年輕人及上班族歡迎,平日以下午茶外賣訂單為主,約佔生意六成,當中大多數要微糖或無糖、走冰等,現場落單則以附近的學生、街坊客為主,平均每日售出百杯。

冀拓居民旅客市場

目前店舖座落於傳統民生區,主要做本地居民生意,待上軌道及成熟後,希望拓展居民及旅客市場,透過店舖的品牌包裝,向顧客講述澳門的故事,最終希望將澳門的“人情味”文化透過店舖帶入大灣區其他城市,讓更多人了解澳門獨特的文化內涵。

目前遇到的難題是水果的選擇及損耗,因同一種水果有不同的產地來源,同樣是蘋果或橙,不同產地的味道各異,對產品配搭有一定影響;備貨數量也很講究,太多或會過期造成浪費,太少則會影響產品供應量。人資方面,雖然疫情下各行業人資需求放緩,但極少本地居民加入做全職員工,最終祇能靠兼職員工加上自己親力親為,支持店舖營運,期望政府關注中小企的人資難題。

經營三問:

1、對以“果欄”品牌包裝有何建議?

2、原材料供應管理有何建議?

3、如何結合本澳人情味文化,提升品牌價值?

青企:固定供應商 大數據備貨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果茶近年在內地十分流行,案例店舖要“紅起來”,除靠品質,密集式的網絡宣傳十分重要。

今期個案以澳門的果欄作為品牌故事基礎,在宣傳、裝修和產品包裝上可以果欄故事為主調,把果欄的故事宣傳給遊客或外地人知,以了解澳門的文化,建議以果欄和澳門的傳統故事作賣點。

其次是原材料供應,雖然水果的品質會隨季節不同,也有不同的產地和來源,建議店主應以固定來源地或品牌的水果,品質會較穩定,通過固定的供應商取貨。備料數量方面,經營下去會有很多的大數據參考,就會較精準地估算入貨的數量以免浪費。

人資方面,中小企應該要多發聲,讓政府知道很多行業本地人較不願意入行當長工,中小企很多行業也較難聘到合適人手。

中銀中小企:與產地合作建供應鏈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時下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群體,當中女性更是主力消費人群,筆者認為從品牌包裝上可以定位現代女性,以此打開產品銷路。其次在飲料包裝上迎合女士審美,簡單設計,融入澳門本土元素,滿足旅客大眾“手機飲先”的飲食文化。

受地域、氣候、季節等因素影響,水果的出品很難達到穩定統一,水果的供應一旦出現問題,對主打水果茶的品牌來說,影響很大。建議可以自建供應鏈,與內地或台灣農產地合作,一方面可保證常用水果品質、穩定價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自訂水果品種,打造當下流行水果專屬飲品。

從行銷方案上,不要太過注重包裝設計,而要簡化顏值強調食材,稍微注入本澳文化氣息的設計即可,畢竟簡約的風格還是比較適合水果茶,行銷方式上要線上線下並行。

生產力:充實臉書內容  增感染力

生產力中心表示,案例產品定位和目標客群正確。店舖位置非上班人士聚集地,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外賣程式和社交媒體引客。外賣程式曝光率高,有助增加外賣銷量;社交媒體引導客人去實體店的功能則更強,建議充實內容。如臉書上說,店舖是“有故事嘅水果茶檔”,意念不錯,但如能說出一些完整的故事更好。無論是創業故事、街道歷史、城區舊話等,都應完整地呈現,增加感染力。

果茶在本澳屬較新穎的飲品,宜進一步了解顧客的需求。通過銷售數據和客人的意見反饋,加以了解、分析,改良產品,或研發不同系列。

品質控制方面,建議和水果供應商建立長久關係,以利互信和恆常溝通,減少因貨源問題造成飲品質量不穩定。選擇供應商宜作多方面考慮,如貨源是否充足穩定,取貨量是否有較大的彈性,是否願意經常就水果的質量、貨期等進行溝通。

學者:強調“人情味”品牌定位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對案例提出下列建議:

一,定義“澳門人情味”,創造情感連結:先清楚定義,後在品牌包裝、廣告宣傳、產品口味或服務上,融入澳門人情味特色,讓消費者認同。

二,突出差異化,樹品牌形象:除裝修、佈置及擺設走懷舊風,強調“真 · 水果茶”賣點外,建議要繼續突出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特色,經典產品可以保留。但消費者口味求新求變,如何持續推出適合本地氣候和消費者口味的產品,未來發展關鍵。

三,找可靠供應商,保持出品一致性:與上游水果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盡量確保原材料一致性。若上述供貨管理有難度,可向消費者清楚說明不同產地或季節水果風味各異,這樣搭配可吸收不同營養。

四,加強網絡宣傳,累積正面口碑:網絡宣傳有助推廣業務,促進不同區域的消費者通過網絡訂購、團購和外賣消費。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1-04/26/content_1512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