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特色佈置融入餐廳 網紅打卡熱點

近年餐飲業競爭激烈,要客似雲來,除食物味道要保持水準,具特色的網紅打卡位,分分鐘可令餐廳瞬間爆紅。The Place(面面堂)是以花為主題的西餐廳,富特色的佈置成為該店賣點之一。負責人吳子薇(Nicole)表示,受疫情影響,雖然痛失旅客巿場,但成功多了本地人認識。待人手及租金問題得到解決,會計劃再開分店。

因應時節更換裝飾

Nicole與丈夫一起經營設計公司,於一八年八月投資一百五十萬元開設餐廳。她表示,過往外遊喜歡到具特色的餐廳,十分欣賞漂亮的裝潢。為了把更多特色設計融入生活,特別與餐廳舒適環境結合,決定開設的西餐廳以裝飾佈置作招徠,除讓客人在特別節日影相留念,亦可把一直想做的設計,以多一個方式呈現。該店特色着重佈置及用餐體驗,餐廳更因應時節更換整套裝飾。如今年農曆新年與西方情人節相近,會推出春天主題,迎合節日氣氛,希望給客人新鮮感。

由於設計和餐飲是不同行業,她坦言在無經營餐飲經驗下遇到不少困難,如初期菜單經常更換,因難以定位餐廳的特色菜,幸好家人有相關經驗加以提醒。開店翌年起生意趨向穩定,因店舖靠近旅遊區,光顧的居民、旅客各佔半。

人手不足掣肘擴展

去年疫情開始,訪澳旅客量大跌,現階段只能瞄準本地人巿場,宣傳亦有調整,包括降低對旅客的宣傳投放,目前居民和旅客佔比是九比一。她深信有危有機,疫下多了本地人認識,未嘗不是好事,尤其消費卡效應,刺激本地人消費意慾,該店也受惠。消費卡效應過後,仍可吸引本地客光顧。

她認為人手不足是經營困難點,疫情爆發初期,特別加大宣傳,力谷生意,生意突然攀升,但不少員工居住珠海,疫下難以珠澳兩邊走。雖然有嘗試請本地人,但適合人選不多,即使有也難長做。此外,店內空間不足,遇上節假日較多客人光顧難以應付,坦言要租“又大又好”的地方,租金必高。未來發展方向,她希望可積極構思開分店計劃,前提先解決租金和人手不足,才能有下文。

學者:維持特色+優惠  過渡疫情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提出下列建議:

一、主打店舖裝修特色引客:以特別佈置裝置作主要賣點,有發展空間。地點適中,舊區中能兼顧遊客和居民生意,具有差異化,堪稱成功。因應時節更換整套裝飾是很好的作法,但餐點要維持水準,才能長久經營。

二、產品做精做強:建議暫時維持主力產品,新產品適度推出。不宜成為啥都做的綜合西餐廳,不易建立明確形象,產品多元化適度就好。

三、疫下特殊優惠方案應對:中餐、午茶、晚餐的三段式經營是基本款,每個時段推出不同優惠,不會集中在晚餐或節假日。除傳統特殊節假日(如春節、情人節等)專案銷售,公眾假期也可推出不同主題優惠。疫情期間第一優先吸引本澳人士消費,各地慢慢恢復正常往來,屆時相信業務會更好。

青企:定時切換場景保新鮮感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在旅遊區附近開店兩年多,體會到經營遇到兩大困難——人資和租金。

租金方面,旅客大減且很多地方有“吉舖”,除民生區外,很多地方租金已自動受市場調節;人資方面,本地勞動人口對餐飲業不太熱衷,故業界希望勞工部門可擔當平衡本地就業和緩解經營者難處的角色。

今期個案以特別佈置作招徠,應要考慮一些可較易切換不同場景的基礎,以便定時更換場景保持新鮮感。

客戶針對性方面,究竟是面向旅客或本地客戶群,應以地點區分。以往區分旅客或本地客,可能會在價錢上有所反映。現在澳門旅遊資訊十分透明,旅客很多時通過網絡來覓食。

最後,未來防疫上常態化下,經營應善用網絡宣傳,包括利用網紅做食評,且要有持續性,這已成為餐飲業宣傳標配,因新世代客人依賴網絡資訊生活。

中銀中小企:倡噱頭食品增亮點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隨着社交媒體發展,特色佈置餐廳吸引消費者光顧,許多時光顧餐廳為了食“裝修”而非享受食物。

近年此類餐廳瞄準年輕人市場,惟本澳較突出的餐廳不多,均以花或燈飾堆滿,或以極簡風格呈現,視覺比一般餐廳有意思,但與“網紅餐廳”比,難免有落伍感及廉價感。建議可多參考香港、東京旅遊休閒雜誌介紹的佈置靈感及設計意義,擺脫一般“花花草草”佈置。

除店舖風格,商戶未有提及招牌出品,建議可推出有噱頭食物,增加亮點。餐廳是賣食物,若只“虛有其表”,一旦更漂亮的店舖出現,便會流失客戶。

餐廳屬消閒性質,無須刻意界定面向居民或旅客市場,若有幾款鎮店之寶,可吸引各類客戶。考慮消費者口味方面,可在原有基礎上豐富菜單。

(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1-02/08/content_1494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