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街小巷不乏日式料理,想突圍而出,必定要有獨特之處。位於荷蘭園的柏日式居食屋,以澳門較為罕有的居酒屋形式打下名堂,開業近兩年已成功收獲一群熟客。負責人陳先生(Peter)表示,店舖用半年時間構思及籌備,投資超過八十萬,主打日式串燒及刺身,希望堅持小店經營,推廣創意美食,推廣居酒屋文化。
假日座無虛席
一向熱愛美食的Peter,有感在澳門的日本餐廳較少以居酒屋風格經營,為此專注於在店內打造獨特的居酒屋文化。從餐牌上看到,店舖形式較一般日本餐廳不同,主打一系列日式串燒及刺身,冀將該文化傳播小城。
店舖由一九年初開業至今,目前經營已達收支平衡。雖然居民在接受日本居酒屋文化的速度較為緩慢,但對於維持餐廳熱度的時間相對長久。現時店裡每逢節假日,上下兩層均是座無虛席,門外更會有不少客人等位。
對於創業心得,Peter認為,在澳門經營餐廳,最大挑戰在坊間建立良好口碑。因此店裡對於食物的出品相當堅持及不計成本,挑選優質食材,再加上師傅的創意廚藝,當中有不少特色串燒都由自家研發,如雞皮墨魚滑、豚肉荔枝卷、煙肉車厘茄等,更會不時引入在澳門較為少見的時令日本食材,推出限定套餐,為客人帶來驚喜。
定位晚市經營
除用心食物出品,更會從客人品嘗美食的角度出發,觀察到在居酒屋的客人,大多數都是三五知己到來,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談天,因此現點現做的串燒會放置於熱石鍋上,以保持串燒溫度,令客人何時都能吃到熱騰騰的串燒,進一步成功營造出居酒屋的氣氛。
目前店舖只經營晚市,其實開業初期,亦曾為迎合市場需求,嘗試開設午市,增加日式定食的選擇,但最終因為店舖定位、人資以及對食物品質的堅持等問題,決定只於晚市開店,堅定打造以居酒屋形式經營的店舖。
堅持小店特色
提及經營困境,Peter表示,澳門寸金尺土,由於小店空間不大,繁忙時段未必能接待到所有到來的客人,對比起澳門同類型的餐廳較吃虧;加上選址於被坊間稱作“泰國街”的荷蘭園一帶,作為獨有的日式居酒屋,初期亦投放不少時間宣傳,才達至目前尚算穩定的經營;另外就是人資壓力,由於對員工的要求較高,希望能聘用對餐飲服務業有熱誠的人員,幸好經過一年多,目前已尋找到適合的員工合作。
店舖未來希望能堅守於小店,暫未有擴充業務的想法,只求能持續為客人提供創意及優質的美食,熱誠待客,令更多人了解及融入於熱鬧溫馨的居酒屋文化。
經營三問:
1. 該店定位是否適合澳門發展?
2. 經營策略有否改善空間?
3. 競爭力有何優化地方?
結合周邊景點 吸引旅客到訪
生產力中心表示,案例企業東主採取差異化的策略,以日式居食屋作為賣點,使自己和一般的日本餐廳區分開來,加上自家研發的串燒,特色更加明顯。不過,很多人對居酒屋、居食屋的認識可能不是十分清楚。建議更多地解說居酒屋、居食屋的分別,以及它們與一般日本餐廳有甚麼不同,增加人們對居酒文化的認識。
內地年輕一代都喜歡日本文化、日本美食,建議考慮拓展這一客群旅客巿場。該餐廳位於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望德堂區,建議推廣餐廳時,加入所在區域歷史文化和旅遊設施內容,藉此帶動旅客到該區旅遊,增加旅客到該店光顧的機會。
建議對不同時段的客流作分析,在此基礎上考慮營業時間的調整,或者在人流最疏落的時段提供優惠。另外,還可以考慮如何拓展更多外賣業務,以局部減少因座位不足造成的顧客流失。
強調定位特色 避同質競爭
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案例特色,建議採用“集中化戰略”,專注獨家特色定位,有耐心長期經營,目標是打造“澳門本島最具特色的深夜食堂風格居酒屋”。
經營者的創意料理可能被模仿,但品味和店裡營造的氣氛和文化,則有機會成為不被超越的特色。居酒屋不是高科技,要不被模仿,必須靠文化軟實力因素。
對於居酒屋小店來說,穩定的現金流至關重要,靠的就是穩定客源。澳門是個不夜城,住着不少有故事的人,產業型態也能支持只做晚市的居酒屋,這樣的條件適合案例企業集中資源做晚市細分市場,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避免模糊定位或是消耗不必要的資金。同時,只做晚市的獨特定位有助於將自己和市場競爭對手,區分開來,避開同質性過高的正面競爭,有助吸引特定顧客群,形成穩定銷售和顧客基礎。
開發特色單點產品助宣傳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案例企業是以居酒屋和串燒的形式經營,在澳門比較少,如果能夠做得好還會有經營的市場。店舖一九年開業,雖然今年有疫情,但已做到收支平衡,非常難得,未來主要的任務是要增加盈利。
經營方面,因假日期間已經座無虛席,現在主要研究平日的晚市和未來會否在中午時段開業以增加盈利,因為舖租開支固定,所以要盡量加長開業時間內做到利潤最大化。雖然套餐可以鎖死每檯客人的固定消費,但很多時候套餐需要給予優惠,而且有些客人會覺得套餐會比較行貨,建議宣傳上盡量推出幾款重點的單點產品,以便客人記得店舖的特色。
由於店舖位置的關係,附近車位不多,主要客路應該以街坊客為主;未來有機會再發展分店的話,可以考慮在氹仔的中產區,因為消費會有保證。
賦特色文化 助吸引回頭客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店主選擇的居酒屋在澳門相對較少,迎合部分喜歡居酒屋氣氛的客人;同時澳門年輕一代接受能力很強,勇於嘗新,只要店主可以穩定前者,再吸引後者,就有相當發展空間。
由於澳門寸金尺土,人資成本高,店主經營必須要做出取捨。店主現時已收支平衡,節假日期間會座無虛席,之前嘗試開設午市增加日式定食,這樣需要增加人手,導致出現人資壓力。
店主對員工要求高,可以通過服務提升競爭力,優質服務可以帶給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把握好每一個客戶,讓每一位可以做回頭客。居酒屋在澳不多,可以作為特色經營,增加多點相關文化,讓每位客人可以更容易融入氣氛中,將新客變熟客,可以穩定增加客流量。現時資訊發達,再通過網絡宣傳,吸引更多新客,逐步加強競爭力。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11/30/content_1478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