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居民生活質素提高,越來越講究健康飲食,兩位本澳居民看好健康餐飲前景,遂合資於去年創辦健康便當為主的蜜月星球(HoneyMoon),負責人之一的黃明珠表示,該店六成食品為健康熱食產品,得到注重健康飲食的消費者認同,但受疫情衝擊,暫時仍未做到收支平衡,希望未來加強宣傳,擴大覆蓋範圍,吸引消費者關注,增加收入。
疫前日均賣六十個
黃明珠表示,現代人因生活節奏急促、工作繁忙,經常外出用膳,但通常有高鹽、高糖、重油、多肉少菜等問題,日積月累將影響身體健康。雖然市場有提供蔬菜、沙律等健康食品,但絕大多數以“冷盤”為主,熱食的健康食品則未見流行,希望以此為賣點,開拓新的市場方向,遂與朋友合資於去年三月於新馬路附近開設外賣店。
與其他外賣店一樣,主要考慮到堂食業務需要申請牌照,且申請時間長、難以預計申請情況,創業成本十分高,故先以外賣店了解市場反應,同時結合外賣平台APP,提升曝光度。該店有六成的食品為健康類熱食,以雞、蝦等白肉食品為主食,並會多菜少肉,米飯則全部用糙米,提高膳食纖維含量,少糖、少鹽,估算平均每個便當約有六百卡路里,盡力做到低糖、低卡,希望顧客兼顧飲食健康、均衡營養,疫情前每日約賣出六十個便當。
搬舖發展民生市場
最初選址新馬路一帶,希望同時發展本地居民及旅客市場,但經營一段時間後,發現本地居民生意佔多數,平時的外賣客戶以政府部門、學校、寫字樓員工及紀律部隊人員為主。可能店舖位置較偏,附近停車不方便,也影響居民外賣自取的意慾。遂於今年二月將店舖搬遷至黑沙環、祐漢附近,重點發展本地居民業務。
不過,今年一月底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澳門開始疫情生活,二月、三月最受影響,居民減少外出、在家工作,有更多時間落廚,外賣需求激減五成,生意比搬遷前更差。近月居民生活、工作逐漸回復正常,生意略有回升,雖然政府五月向全澳有登記的居民發放電子消費卡,但居民更多用於外出堂食,甚少用於叫外賣,故受惠不大。
店舖產品主打健康,注重健康的人士會覺得味道適中,評價正面,故有一定的回頭客,較注重濃味的居民可能會覺得偏淡,未必會適應。總體而言,客源基數仍有開發空間,故暫時未能做到收支平衡,可能與宣傳不足有關,未來也會加強宣傳,讓更多顧客認識店舖,並了解店舖的健康食品理念,爭取消費者認可,從而擴大客戶群。
經營三問:
1、對店舖宣傳推廣有何建議?
2、如何突出與傳統外賣店的差異?
3、如何降低健康食品的成本?
營養師合作設計餐飲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案例企業雖然是以健康作為賣點,但在宣傳品和店舖裝飾上均未能體現出健康,客人根本不知道店舖是售賣什麼類型的食品,所以日後在宣傳品和店舖裝飾上,必須要表現出店舖的專業性。
因為外賣食品店的競爭異常激烈,所以要麼以流量來取勝,要麼做到專門化來吸引顧客。在宣傳上,既然要以健康食品作為招徠,材料的成份、份量和卡路里必須要標明,因為真正注意健康或在瘦身的人,在飲食之前也會計算攝取量。所以有一些標榜健康食品的店舖或外賣店,則會以健身教練或營養師合作設計餐單,令到產品變得專業化吸引顧客。
另外,為了吸引比較長期的客戶,在餐單設計上,會以一個療程或整周的餐單建議來銷售給客戶。
拓院舍機構膳食服務增收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由於澳門市場較細,經營規模受一定局限,經營者選擇以外賣形式作營銷,基本大大減低經營成本,保持續經營的能力。
宣傳是公司業務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按銷售對象及範圍等分多種宣傳方式,包括平版宣傳、媒體宣傳、活動宣傳及近年興起的社交平台宣傳等。經營者不能單靠與外送平台合作,個案公司可考慮作更多元化的發展,例如與院舍及托兒所合作,提供價廉物美的健康膳食配送服務,增加營業額,以量創利。
另外,要與銀行建立往來關係,將公司營收反映在銀行帳目上,建議商戶可申請銀行的支付平台服務,日常營收可自動入戶,除可減省排隊輪候存款的時間,亦可節省人力成本,及有助公司日後向銀行融資發展所需。另外,企業成為銀行合作伙伴後,商戶亦透過銀行電子平台作免費宣傳。
強調獨特賣點開拓客源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案例企業營運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1)首先建議強調獨特賣點及產品特色開拓客源。健康熱食便當要強調和一般外賣便當的不同,差異要足夠明顯,才能引起消費者注意。
(2)合理配搭時令食材有助降低成本:強調多菜少肉,蔬菜有很多選擇,如多選取時令食材,未必成本高昂。
(3)利用美味免費配菜吸引顧客:有不少餐廳或外賣店,通過贈送獨特的免費配菜吸引顧客。
(4)加大外賣覆蓋範圍:外賣最熱門時段是午餐,這個時段要盡量增加銷售,加大外賣覆蓋範圍是好辦法。繼續拓展外賣範圍到澳門其他寫字樓區域,甚至氹仔,才能增加營收。
(5)拓展其他時段或是商業合作:目前看,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時段,是黃金經營業時間。如何增加營收,尋找其他時段的銷售,或是與其他夥伴合作。尤其建議開發企業用戶拓展業務。
標示成份 建立品牌信任
生產力中心認為,近年主打健康餐的食店和外賣餐盒越來越多,消費者首先會關注產品是否名副其實。尤其對重視飲食健康或正在進行飲食控制的消費者,他們需要了解每餐所攝入的食物內容,有業者會提供每份餐所含的成份、熱量和營養,也有會強調食品安全、所選用的是認證食材、又或由營養師調配的均衡餐點,目的為了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當消費者對品牌有了“信任”,他們就會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令經營者在訂價上可有較多彈性。
現今網絡時代,已演變為消費者自己選擇想看哪些廣告、相信誰提供的資訊,然後決定跟誰落單,所以經營者更需要掌握內容營銷,透過提供消費者想要看到的資訊(例如健康飲食、產品營養標示與成份等)去建立“信任”,從而引導顧客挑選合適合意的餐飲。
要進一步學習上述知識,生產力中心設有食品安全、營銷攻略、網上營銷技巧等一系列課程供業界參與。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6/08/content_1439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