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科創企研發醫療服務預約平台

疫情期間居民減少外出,倘需求醫又擔心人流過多,增加感染風險。創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近期研發“珍禧健康平台”,董事長黃茵表示,透過平台能線上預約看診時間,方便安排醫生更表,又可助病人節省輪候時間。目前有十家診所參與,用戶約一千人,日後希望透過社團、機構尋找更多人士及機構加入,令平台起更大作用。

引入醫療訊息系統

黃茵表示,該公司一八年成立,主要希望搭建起醫療、醫藥、醫保服務平台。家族從事醫療範疇工作,自己則修讀心理學,一六年畢業後便赴內地相關政府部門實習,先後到藥企工作,從中見識到內地先進的網上醫療系統。考慮到自己有從醫和銷售經驗,故萌生創業想法,希望將醫療訊息化系統帶入澳門。

她與股東們投資一百萬元開設該公司,主要朝三大方面構想:醫療方面,除幫助本地人,也希望方便在澳的內地人求診,畢竟部分醫療資源澳門較為充足;醫藥方面,期望利用澳門優勢,帶國企、藥企將產品引到澳門及葡語國家巿場;醫養方面,則會定期舉辦講場,邀請醫生與用戶作講解,並進行健康專業指導。

該公司根據澳門醫療資訊化普及程度,今年二月開發線上預約就診平台——珍禧健康平台,現階段以中醫診所居多,目前有十家診所參與,用戶約一千人。客人可透過微信小程序搜尋該平台,透過平台選擇已參與的診所進行預約服務,一方面可幫助用戶更方便預約,另一方面醫生也可清晰每日的排班表。疫情下有利該公司尋找更多醫生加入平台,預計疫情下使用線上平台預約的需求會急增,六月使用量將會明顯提高。以往一直以叩門方式尋找診所加入,日後希望透過社團、機構尋找相應人士,能起到更大作用。

法規不清晰憂踩界

除了希望更多中醫診所加入外,也希望接觸更多西醫診所,將影響力擴大。此外,也將建立澳門健康信息系統,由於港澳診所數量多,但質量參差,希望透過醫療訊息化,提升整體質量,同時協助平台上診所推向巿場化。

經營困難方面,她稱,要找到與行業相關的人資仍然較難,內地的專才較為出眾,且數量不少,可惜申請外僱額來澳卻不容易。此外,法律問題也有不少困擾,以往內地網上醫療並不合規,但現時已開放到網上問診,外國也開始盛行,可是澳門對網絡規管的法律較不清晰,坦言擔心“踩界”難以發展,既然澳門要建智慧城巿,希望日後能清晰化,將智慧醫療逐步推進。

經營三問:

1、希望接觸學校用戶,如何拓展?

2、銀行如何考慮網上平台貸款申請?

3、該技術應用和巿場前景有何建議?

 扎根澳門擴平台  輻射灣區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案例企業在內地有一定的經驗,把內地發達的平台和經驗引進澳門。開始時主力由規模比較小的醫療診所入手,幫助他們優化系統和預約服務,減低小型診所的經營成本;同時擴大自己的網絡,有足夠的客戶群,從而發展往後的醫藥和醫保服務平台。

現在以中醫診所居多,可主攻中醫相關的服務發展,使平台更加專業化。另外可與社團合作,衹要平台能夠服務和方便到大眾市民,社團也會有機會參與。

最後,技術應用和市場前景方面,雖然現受疫情影響,但未來澳門與大灣區尤其是橫琴的發展會相輔相成,兩地醫療平台的互通性和需求將會很大,建議可以預先篩選和引入兩地醫療機構,未來本澳融合橫琴甚至珠海或大灣區等地城市,這個平台的份額就變成很大,所以未來發展方向應該以澳門為基地,在輻射到鄰近地區為主。

多辦講座  團體優惠試用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案例企業屬本澳科創企業,現時特區政府有多項支持本澳青創、科創的貸款援助計劃,符合條件的本澳中小企可向經濟局申請相關免息資助。建議公司到銀行開立帳戶,先建立關係,並集中業務往來一定時間,對未來向銀行融資有正面影響。

鑑於相關的技術應用屬較新的思維範疇,澳門的普及度自然不足,若要提升平台使用率以及參與率,建議企業首先向政府宣傳推行,除需舉辦多場講座講解重要性以及現場指導外,可以團體優惠形式給予政府各個部門先行試用,以優惠給予使用者試用相關平台,獲取更多相關的數據,將訊息集中、分類、分析以及檢討,若平台使用度情況上升,可拉動參與團隊的增加,同時亦可擴展到其他不同的團體使用,如教育界、金融界等。

與小型診所合作  擴大使用率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企業問題提出建議:

擴大合作夥伴隊伍有利市場開發:如要邁向中西醫綜合醫療服務的預約平台,可針對小型的中西醫診所,進行更大範圍的合作,擴大流量與使用率。為街坊掛號預約時提供更便利服務。

了解法規限制避免踩線:澳門對網路規管的許多規定牽涉個人隱私,建議可向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洽詢專業意見。線上問診搭配線下醫療這類法規問題,則需要衛生局的專業意見。

增加與政府與學校互動有助開拓合作:企業日前向政府捐贈一批抗疫物資,盡企業社會責任有助提升形象。類似公益活動可以與學校直接聯繫,助建直接溝通機會,利於之後業務推廣。

積極融入大灣區市場:健康平台現時內地法規比較清晰,市場潛力巨大,多往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廣,相信更具發展潛力。本澳總人口和規模有限,無法和大灣區相比。

加入增值服務  增平台吸引力

生產力中心表示,案例企業最近設立健康平台,為公眾提供診療預約服務和醫療資訊。一個平台能否成功,取決於使用者數量。鑒於目前參加的醫療機構和用戶(使用醫療服務者)數量有限,相信要一段時間努力,才能凝聚更多人氣。

從現時看,遊說醫療機構加入難度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管理人員較為保守,不願意接受新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可能是機構平時沒有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日常管理。

建議遊說醫療機構加入平台時,主動提供增值服務,例如就如何將資訊科技應用到診所日常管理提供意見等。這些應用包括線上預約、病歷管理、客人資料庫等。管理者對有關應用認識越多,就越有興趣加入平台。

平台成功的另一個因素是醫療資訊量的大小。建議加入公立、私立醫院的資訊,或者更進一步,和這些醫院建立合作關係,使平台發揮更大的功能。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4/27/content_1430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