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 兩人投資十五萬開發低糖烘培

甜品令人放鬆心情,但對健康構成負擔,部分人更要嚴格控制糖份攝取量。兩名擁有護士專業背景的年輕人,受啟發下於一九年七月創辦捨糖甜品烘焙,投資約十五萬元,致力打造新概念甜品店,以天然代糖、杏仁粉等代替傳統材料,出品極低碳水甜品,令顧客食得安心又健康。

初試啼聲反應熱烈

該店負責人之一的梁廷楓表示,幾年前摯親患癌症,苦尋方法讓親人減輕病情,後來接觸到生酮飲食法,據說可改善病情,於是便潛心研究有關食譜,改變飲食習慣之後,家人病情有所改善。另一名負責人吳殷因長期頭痛,經診斷,血管有天生問題,同樣採用此飲食法後,頭痛亦有紓緩。

二人均為在職護士,平時經常接觸糖尿病患者,深明對糖份“只能遠觀而不能親嘗”的痛苦。他們經常研究烹調不含糖食物,尤其是無糖、無麵粉的甜品。一開始純粹抱着分享的心態,將成品帶回公司以及上載至社交平台,不料親友及網上迴響很大,有很多支持和鼓勵聲音,於是膽粗粗嘗試在網上接訂單,考慮到家中地方淺窄,遂租下工作室用作生產,政府相關部門會定期檢查,同時亦能給予顧客信心保證。

他們坦言,一開始並沒有太大信心,始終屬半路出家,但市場反應熱烈,累積不少熟客。為了增加專業技能,吳殷因特意赴廣州修讀課程,掌握了原材料保存、甜品製作等一系列實務知識。兩人至今研發十多種甜品,如抹茶流心千層蛋糕、豆乳蛋糕、海鹽芝士爆漿蛋糕等。產品不添加防腐劑,果醬都是自製,部分甜品不加糖和麵粉,採用其他原材料替代。品牌優勢在於二人對低糖、生酮飲食有深入了解,除了銷售甜品,還可提供健康諮詢服務,無論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都是獨一無二,難以取代。

人手不足產量有限

現時最大挑戰是時間和人手不足,兩人工作時間長,祇有工餘時間製作蛋糕,因而不能接太多訂單。產品的研發需時,不能照搬烹飪書的做法,須反覆多次進行試驗,味道、賣相過關還要檢測食用者的血糖會否上升。該店製作的原材料比普通甜品的原料貴,在研發過程中,食物損耗也很大。

目前,顧客年齡集中在二十至三十歲,以節食減肥、慢性病患者、小朋友、孕婦等人士為主,人均消費五十至六十元。每個月有約兩百宗訂單,走中高路線,主要在社交媒體上宣傳。認為顧客忠誠度高,日後或會增加會員制。

他們稱,日後會修讀更多健康飲食的專業證書,相信開辦工作坊都是其中一個發展方向。現時人手緊張,意欲申請外僱,最理想是招收學徒,願意從零培訓。未來會不斷研發新產品,深化產品外形設計,已聘請台灣公司設計品牌商標,計劃兩年內開設實體店。

東主重研發服務  招學徒製作

生產力中心表示,鑒於兩位東主本身掌握核心的知識和技術,但時間有限,建議把製作技術傳授給願意學習的員工,尤其是穩定性較高的員工,讓他們負責製作,東主則專注於產品研發和顧客服務。

縱使將來業務上軌道,自己可全職投入時,也不應花太多時間在製作上。當前的要務是一邊提高生產量,一邊尋找新顧客,看這個市場的蛋糕可以做到多大。這是東主是否應全職投入以及是否應開設實體店的主要依據。

通過銷售數據分析,了解哪些產品銷量較多、哪些銷量較少,從而挑選出較受歡迎的產品,建立相對固定的產品組合。一個成功的食品品牌要有深入人心的招牌食品作核心,再慢慢豐富、改良和更新。東主具備與產品相關的知識,能為顧客提供專業意見,這無疑為產品增加價值。建議以此作為切入點,加強與顧客的互動,長此下去,必能增加顧客的忠誠度。

針對特定群體  優先推廣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企業出品極低碳水甜品,面對的是特殊“利基市場”,所以擴大經營面對大眾不是合理路線。

優先與醫院、安養中心、健康社團、貴婦咖啡店、健身房、運動中心等機構合作,開發商業市場,向特定消費群體加強推廣,主力供貨給病患、特殊體質者、重視養生、注意身材但是又想吃甜食的消費者。其次才是針對一般大眾的零售市場。

創辦人要先想清楚創業的初衷,已經有的專業工作建議維持,現在不是全職創業的時機。

雖然將大灣區市場計算進來將有更大規模商機,但是這類低碳無糖食品在淘寶早就有大量供應商,何況這類食品製作的進入門檻不高,只要有幾個食品廠有心大量生產,三年之內以低價競爭,一下子就可以把市場拿下,屆時經營有一定壓力。

宣傳特色  傳播生活態度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按目前情況,今期案例企業的甜品品牌尚未形成。如全心創業,應審慎考慮營業收入能否支撐店舖開支及兩人生活開支。

隨着現代人的健康意識抬頭,願意多花一點錢採購有機商品的消費者愈來愈多。天然、有機、綠色食物等三大健康特色,影響產業的發展。標榜取自天然素材的產品,大多能在現今的消費市場中脫穎而出,而有機的概念更進化為“無添加、零污染”,只要有選擇的機會,即使價格比同等食材貴一些,大部分民眾仍會選擇較安全的食材。

應該加強宣傳,一個好的產品如無人知悉,就無法發展。如世界的星級餐廳,亦需提早訂位,重點是如何安排。應加緊品牌建立,除日常通訊媒體外,社團、工作坊及食品展多管道宣傳,打造屬於品牌的特色,傳播自己的生活態度。

經營三問:

1、健康甜品可否吸引消費者?

2、目前是全職創業的好時機?

3、如何有效降低營運成本?

設食材卡片增專業性  方便推介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的兩個合夥人都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對產品的健康程度應該不用質疑,所以重點應放在宣傳上。

建議可在每種產品或甜點上加上小卡片,列明主要的食材和適合購買的人士,這樣會增加專業性,同時可讓客人把這種產品介紹予其他未接觸過的潛在消費者。同時,可以慢慢地建立好自己的品牌。因為現在坊間比較少有列出各種成份或適合某一類型人士食用的甜品。

營運上,現在提到兩人以兼職模式來營運,建議做生意應該全程參與。因為現在兩位都是專業人士,而且醫護人員長期缺乏人手,可以離職全程參與創業,一旦創業不太成功的話,再回頭重操故業也沒有難度。全職創業的話,就會有更多時間去考慮如何擴展。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1/06/content_1407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