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手作服飾品牌 半年收支平衡

手作服飾品牌  半年收支平衡

品牌時裝大行其道,若要與別不同,可選擇手作。本澳一個原創手工製作品牌O.Daylily,於今年六月成立,是由負責人陳靜賢一人手工製作約兩百件女裝,每件均是獨一無二。投資逾三萬元,現已達收支平衡。品牌強調“手作,才享有溫度”,提供極簡個性風格衣着。

時裝課程學實務

陳靜賢表示,早在五、六年前的高中時代,當時淘寶在澳門仍未算流行,課餘時間到廣州入貨經營網上服裝店,大約一年後,高中畢業赴台升學,再沒有經營下去。大學主修中國文學,同時修讀半年的時裝設計課程,在當地的時裝工作室學師近半年時間。

大學畢業後回澳,從事市場策劃。一心打算創立自家品牌的她,發現台灣所學習的知識、市場流行趨勢與澳門並不一樣,台灣比較多夜市、市集、商場,年輕人多在這些地方逛街,澳門居民則傾向在實體店買衣服,兩地時裝產業的發展也不盡相同。有見及此,今年三月報讀生產力中心時裝設計課程,內容比較全面和豐富,包括市場推廣、創業計劃等,實務性較強,認為對自己創業有裨益,亦可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時常參與外地交流活動,目前仍在修讀中。今年六月,正式創立自家品牌O.Daylily。

每周製作十件衫

她指出,服飾包括連衣裙、背心、外套、襯衫等,風格走大眾、百搭、簡約的日系風,版型比較寬鬆,容易配搭,長裙會有較多花紋,如加入民族風、圖騰等元素。從設計、打版、車衣全部一手包辦,質量比工廠量產有保證,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小時,平時利用工餘時間製衣。雖為手工製作,但價格親民,布料購自內地、台灣的相熟廠商,儘管數量少但款式多,每周都有新款推出,平均一周會製作十件衣服,自己會按照銷情控制出貨量,盡量減少庫存。顧客購買衣服後若覺得不合身,還可享免費改衣服務。

品牌主要是透過pop up store形式展銷,如康公夜市、塔石藝墟等活動,平時則以網店形式經營,直言客人摸不到實物,始終會欠缺信心,pop up store有助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人均消費兩百至三百元,主要消費群是大學生、白領人士,本地居民和旅客的比例為七比三,其中有不少是香港旅客。宣傳渠道有臉書、instagram等。

未來計劃嘗試將衣服寄賣,增加銷售點。希望一年過後,可以覓得合夥人一同開設實體店。暫時未有申請政府的援助計劃,形容現時尚處於創業摸索階段,待累積到足夠經驗,再考慮申請。澳門女性願意花錢打扮自己,未來時裝業發展具有潛力。與此同時,行內競爭亦很激烈,但對前景充滿信心。

參賽參展開拓市場

生產力中心表示,店主今後不妨在創作方面多作一些嘗試,並透過參與不同的時裝設計比賽,找出品牌與製造之間相關聯的概念,將自身的感受或想法轉化為產品,藉此形成品牌的中心思想,塑造出產品的獨特個性。

適合店主參加的比賽包括:大連盃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大賽、虎門盃國際青年設計大賽、漢帛獎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以及本地的制服比賽。只有不斷自我調整,在自我創作和消費者喜好之間找出平衡點,才能逐步打造出受市場歡迎的品牌。

客源開拓方面,建議積極參加在不同地方舉行的各類型展覽,藉此走出澳門,發掘不同地方的市場潛力。

寄賣方面,可嘗試與澳門時尚廊合作,該店定期展出本地及外地設計師的作品,供市民參觀、選購。這樣除了增強店主與業界的交流外,也可擴大客源。

專注訂製產品  加強網絡銷售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案例企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精品生產鎖定訂製顧客。未來如要擴大客源:(1)訂製服務是比較有商業潛力的方向。差異化是市場營銷的基本原則,差異化可以從幾方面出發,例如,提供與眾不同的獨家產品。(2)可以爭取和中高端品牌或是潮牌合作,推出帶有企業設計理念的限量商品,才有機會提高自己品牌的價值。

二、快閃店之外建議開網店。上述訂製化的商品,應通過網絡拓展本澳之外地方,讓廣大消費者都有機會訂購獨特的手工設計服裝。宣傳目前主要靠網絡途徑和口碑傳播,是標準作法,宜繼續保持。

三、參展得獎可獲更高肯定。要證明自己足夠專業,建議更多參加專業比賽或評選,獲得比賽成果或者更高評價,自然而然就會有識貨的客戶主動上門。

拓童裝市場  豐富產品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案例企業店主一邊工作,一邊兼營網店。建議店主現階段繼續以pop up店形式經營,及多參加本地及外地展,增加品牌曝光率。待公司業務上軌道及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後,再考慮開設實體店對公司發展較為有利。

店主認為本澳女性願意花錢打扮,市場有潛力。但時下父母也願意在小朋友身上花錢,小童市場亦不容忽視。除女性方面花心思,小童亦需下點工夫。增加不同年齡層客戶,亦可豐富產品多元化,對公司可持續發展有幫助。

店主除向政府申請“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及“中小企援助計劃”,亦可向銀行申請融資。銀行有不同融資方案供客戶選擇,亦會因應客戶發展需要為客戶量身製作融資方案。建議店主先與銀行建立往來關係,將公司業務集中銀行,日後申請融資有一定幫助。

提價增產助長遠經營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根據資料,店主平均每周做約十套衣服左右,就算每月不停製造也祇有五十套以下,假設每月清貨,按照人均消費每月收入也有限。

按照現在店主的銷售模式主要透過現時流行的pop-up store、夜市,或跳蚤市場的模式銷售,這種銷售模式主要是能讓店主有生意的體驗,但長遠經營而言,需要一個固定的銷售地點,即使沒有地點也需要一個網點做長期接單。

另外,由於定價過低,難以長久經營,因為私人定製或獨一無二的手作,需要賣更高的價錢來維持生存。未來店主希望透過以寄賣的方式來增加銷售點,這無疑是一個好方法,但首先要提高產量,店主應要利用現在一些臨時的銷售渠道來試探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把一些受歡迎的款式以量產模式生產,否則未來將很難維持。

經營三問:

1、手作服飾在澳有否優勢?

2、開實體店是否要機器生產?

3、品牌應否多參展增曝光率?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12/02/content_1399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