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藍帶二代接手 轉型輕食餐廳

常喜咖啡相信本澳居民並不陌生,其二代接班人Kevin對烹飪深感興趣,並於英國藍帶廚藝學校畢業,學習西廚。一半年前接掌氹仔店後,便將餐廳重新包裝,投資百萬打造Café Chéri成為年輕品牌,餐廳主打輕食,希望以居民可接受合理價格銷售星級餐廳的美食,預計一年半可以回本。

合理價格星級餐廳

Kevin學成歸來後,最初在米芝蓮餐廳工作,累積經驗。直至前年家人提出,希望由他接手打理氹仔店,餐廳原本是較傳統的西餐風格,他希望開設一家風格簡單的輕食餐廳,所以將品牌包裝年輕化。他認為,舊派的西餐會面臨被淘汰,在他接手前其實生意大跌,要以同一品牌重新做起來較困難,所以他以英文名作包裝,甚至部分消費者以為是一家新餐廳,他認為這想法是成功,這才可吸引消費者嘗新,以一個新的形象重新面向客人。

時下年輕人消費意慾高,但他們傾向喜歡餐廳風格簡約、食物和擺盤可以“打卡”,餐廳定位都可滿足他們需要,所以反應算理想。現時店內全部是澳門人消費,且很多一家大細的客人。他希望以合理的價格,大部分居民都能夠消費的水平,但可享受星級餐廳的美食,希望可以一直維持這定位,在賺取利潤同時,食客以合理價格享受美食。

最初他擔心市場競爭較大,因為地堡街附近有不少餐廳,兼具不同風格和定位,不過重新包裝開業以來,反應相當理想,相信與區內較少輕食餐廳有關。初期餐廳營業時間由中午至傍晚,部分熟客如果希望食晚餐,他會特別為他們設計晚餐菜單。由於持續不斷有客人查詢有否供應晚餐,所以便於今年六月增加晚市,反應相當理想,如果客人想食較特別或頂級的食材,都可提早預訂。

開拓不同餐飲店舖

過去打工從事餐飲業與現時做老闆,最大不同之處是,現時店內大小事務都與自己有關。他憑着過去在品牌零售店工作的經驗,在人員工作上有了較好的安排,如家人過去在處理貨單時會每月底才計算一次,但他要求員工每日計數,所以月底時他便可以很輕鬆掌握全個月的帳目情況。雖然熱愛烹飪,但要令餐廳持續發展,他就要重新定位,將廚藝傳授予店內廚師,他較多時間集中在管理和鑽研新的菜色。

現時每月的開支主要是舖租、人工、貨物成本等,開設晚市後平均每月營業額約35萬元,初期收支平衡,現時每月都有利潤,相信一年半可以回本,屆時希望再在澳門半島開一家分店。展望未來,他很希望在澳門餐飲市場再開拓新領域,因為澳門市場細,將來業務擴張的話,他傾向開設更多不同類型的餐飲店,如麵包店等,既可以不影響原本店舖營運,又可開拓新市場。

經營三問:

1、如何開拓更多營業額?

2、打卡是餐飲業重要元素?

3、拓新市場的財務管理建議?

延長店舖營業時間增收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中,店舖可以盡量用好位置優勢,延長營業時間或用好較空閒的時段。如研究顧客比較少的下午茶時段需要做一些優惠,以及晚飯後以飲料為主的消費時段,用好店舖最長時間就能夠加大營業額。

“打卡”是一種有效但時間比較短的宣傳元素,而且毋須靠一些新款式維持,但長遠還是要靠食物的質素來維持長久的經營。

最後,店主希望能夠開設更多不同類型的餐飲,這種發展模式比起同一店舖開分店,更加適合在澳門發展。因澳門地方比較小,不一定設有很多分店,但不同類型的餐飲可以有協同效應,做到“1+1>2”的效果,做宣傳或優惠也可以做到互相配合。

電子支付減現金處理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現時餐廳對外經營店開設在離島舊城旅遊區,不乏內地及外國旅客的遊覽到訪,建議餐廳在常規輕食餐飲時段外,增加由店舖自行製作的特色糕點、麵包,方便外賣及供應輕食餐廳,從中選取銷量佳、具特色糕點加以宣傳推廣,成為企業明星食品,加強良好印象與購買意慾,在提升企業知名度時帶動整體營業額增加。

個案餐廳企業主現時負責新菜餚鑽研與財務管理,隨着餐廳持續經營發展,已無暇兼顧日常菜餚的製作,需要將廚藝授予店內廚師。現時澳門電子支付已為年輕消費族群認同,餐廳可以向銀行申辦收單服務(如:中銀智慧付),減少現金處理,透過收單服務網上平台可方便進行帳目核對,騰出更多時間在新菜餚的製作,增加餐廳銷售食品多元化,提高競爭力。

維持高品質差異化競爭優勢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有不俗表現。如進一步開拓更多營業額,有幾個考慮方向:

1、適當推出有吸引力新菜品:未來如何維持消費者重複消費的熱情和意願,需適當推出新菜品。一定要找到讓消費者願意再來的獨特差異點,脫穎而出,持續經營。

2、提高原材料成本效益:澳門顧客對食物要求越來越高,如原材料和食物水準下降,消費者很易發現,有可能無法持續得到支持。本地顧客是穩定主力,未來是否進一步拓展遊客市場,順其自然,不用勉強。

3、控制好人資支出並維持良好服務水平:如何讓服務水平和產品無可挑剔,是一大挑戰。晚市開張會增加人力成本,消費者對晚市服務高過午市,值得關注。

建立標準化管理文件

生產力中心表示,隨着餐飲業務拓展,為確保出品和服務品質的一致性,經營者宜加強運作標準化,當中包括出品之原材料、配方和配比、製作方法,以及客戶服務流程和方式。與標準化運作有關的程序、工作指引、涉及崗位和職責、標準、表單等,應記錄在一套管理文件內,成為“常喜”知識管理的一部分。

食品安全管理是標準化運作重要的一環。經營者可參考市政署所出版的食品安全操作指引,以及生產力中心之“食品安全管理工具書”。

優化及開發出品離不開利潤上的考慮,建議經營者進行銷售和成本分析。在銷售方面,要掌握的數據包括銷售的品種、銷售量、顧客在一天當中不同時間的平均消費額,以及顧客的類型和人數等;成本分析方面,應盡量細緻至每份出品的成本,以及每一銷售所得邊際利潤等。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30/content_1385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