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舊區創精品咖啡店 講澳門故事

近年本澳精品咖啡文化開始流行,一批咖啡愛好者樂意到處品嘗精品咖啡,交流心得。兩位熱愛咖啡的年輕人合資在舊區創辦Pace Coffee Macau。創辦人之一的朱穎怡表示,店內主打多款精品咖啡,配以甜品、葡式小食等輕食,以及咖啡周邊商品,一邊推廣咖啡文化,一邊訴說澳門故事。除居民捧場,也有旅客支持,更有網紅打卡,大部分時間都能收支平衡。

二人分工優勢互補

朱穎怡與土生葡人達尼洛(Danilo Tadeu Madeira)均對咖啡有研究,兩人各有所長,前者曾到英國藍帶廚藝學院學習一年的甜品課程,回澳後經營網店,接訂單製作特色甜品、蛋糕;後者則製作葡式特色小食。二人去年中開始籌備創辦精品咖啡店,尋找合適地點,最後在關前街租下三層高連天台物業,經過裝修、翻新,去年十二月初正式開業。

二人分工合作、優勢互補,除提供精品咖啡,還有甜品、蛋糕及葡式小食等,甜品每日供應款式不同,視乎當日材料的新鮮情況決定,小食多於周末提供,還銷售咖啡周邊配套產品,如咖啡杯、咖啡豆等。

他們表示,Pace有節奏、步伐之意,店舖標誌是一個“,”,意思是希望顧客放慢節奏、稍作休息。為凸顯店舖意念,與設計公司洽談時,希望凸顯簡約、放鬆的氣氛,最後決定以白色為主調,店舖外牆以落地玻璃為主。同時希望為舊區注入生氣、活氣,吸引年輕人到訪。

網紅打卡居民捧場

與其他店舖一樣,主要用社交媒體宣傳,最初預計以旅客為主,但情況卻相反,平日生意以居民為主,在中區一帶附近上班的居民,中午會到店舖買咖啡稍作休息,平日居民生意約佔六成;周末、假日以及暑假期間,旅客生意則佔六成。旅客部分以香港、台灣旅客為主。除了買咖啡、甜品外,還會特別“打卡”,另外也有網紅到店內消費、打卡,放到社交媒體上,該區整體人流有增加,帶來生機。

店舖在開業之初已做到收支平衡,但近月雨水較多,特別是六月天雨多,人流大幅減少,故六月生意稍有虧損,其餘都保持收支平衡,但距離收回投資成本仍有一段路。除地面層的店舖外,也希望活用一、二樓的空間,開拓配套業務,如開辦興趣班,甚至計劃改善天台環境,讓旅客能夠上天台觀賞舊區環境,感受不一樣的澳門,藉此增加人流及擴大知名度。

澳門請人難,目前店舖以兩位創辦人為全職主力,兼職員工為輔,支持店舖營運。坦言澳門中小企請人不容易,咖啡店員工要具備一些專業知識,至少要半年才能熟悉,故請人更顯難度。儘管可以向政府申請外僱,但外僱始終不清楚澳門,店舖希望以澳門人、說澳門故事,故未打算申請外僱。

經營三問:

1、活用上層空間有何建議?

2、舊區店舖如何吸引旅客?

3、“說澳門故事”對建立品牌有何幫助?

互動參與創造差異化體驗

生產力中心表示,為要有充足、持續的客流去穩定盈利,店主必須思考如何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同時發掘新客人。店內開辦咖啡課程,與其他文創活動跨界別去增強客戶對咖啡店的黏着度,均是常用方法。建議舉辦跨界別活動時,要令參與者有機會體驗咖啡或進行咖啡消費。當大部分精品咖啡店均可讓消費者全程觀賞咖啡師的手藝時,有些選擇讓客戶嘗試自製一杯咖啡,透過參與式互動,獲得差異化體驗。

除做好行銷,店主也要加強營運管理,包括梳理工作流程;管理好員工團隊,以提供穩定和優質的服務;善用財務報表,令收入和支出均有合理控制;採購原材料或其他商品時,以短期內能售出為原則,令存貨成本降低等。生產力中心設有營銷、財務和管理技巧等課程,供新創及中小企業經營者參與。

 結合天台空間講澳門故事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結合今期中小企的特色、賣點、優勢,提出以下建議:

(1)邀請不同人物講好澳門故事,擴大聲勢,可考慮定期邀請不同領域專家或具代表性街坊素人,分享他們的澳門故事,讓店舖成為類似藝文沙龍的“澳門故事咖啡館”。

(2)外表裝修是吸引客人基本要求,熱潮一退,還是靠精神內涵,是否可以打響“一個能聽到最動人的澳門故事的咖啡館”聲勢,有賴經營者決定。如朝這方向發展,會自然形成說故事的文藝沙龍社群。

除地面層店舖,一樓、二樓和天台的空間,應該善用,以利開拓配套業務,增加營收。經營者提到開拓興趣班是一個方法,改善天台環境到樓上觀賞舊區,講好澳門故事,也是合理作法,只要投資不太多,可立刻進行。天台看風景喝咖啡講故事,比起在室內“齋傾”更顯魅力。

樓上空間設不同用途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座落舊區,租金應沒一線旅遊區貴,但此區由於政府大力宣傳,變成遊客漸多。

經營上,要不斷加入新元素。飲品或食品上,一些期間限定的產品永遠會吸引顧客回頭;另外,店舖是以外賣店形式經營,樓上每層可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分作閒聊區或派對區,以及活動區。

品牌建設方面,店主想“說澳門故事”,概念非常好,不過執行上要更加細化。例如用甚麼模式說澳門的故事,究竟用照片、文字或是聲音?最好能夠找到一種澳門的代表性產品、人物、又或者吉祥物來說澳門故事,因實物將來可以演化成各種不同產品。其實外僱也可了解澳門文化,再為品牌宣揚出去,又或者店主希望親身介紹澳門,說澳門故事,所以也可以安排,外僱做比較內部或行政的工作。

打造“鎮店之寶”鞏固客源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本次個案商戶位處關前街,鄰近景區“大三巴”,該區近年獲政府大力宣傳打造為新旅遊點,冀可起遊客分流作用,本身地理位置有一定優勢。

商號租下整棟建築物,目前僅地面開放營業,可考慮把上層空間打造為堂食餐廳,售賣產品利潤較高的食品;如空間條件許可,可增加售賣如文具、書本、藝術品等副商品,提高收入來源;開立工作坊亦可行,惟需衡量每個興趣班的時間、模式及人力成本支出能否達到營利效果。

精品咖啡店位處區位的定位很重要,所幸個案商戶位置已較有利位置。商戶的成功更應着重具特色的商品。正如前往其他國家旅遊,即使千里迢迢亦會刻意到某個偏僻位置去嘗試著名食物,如商店沒有“鎮店之寶”,單靠推銷生活理念並不能令業務長久。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12/content_137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