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四人斥三百萬賣生活用品

近年追求生活品味的風潮興起,別具一格的生活雜貨店應運而生。森島選物是一間生活選品概念店,成立於一八年六月,十月開設第二間分店,全店有三千至四千種不同類別的商品。四人合伙共投資三百萬,每月營業額都有上升趨勢,深得街坊熟客支持,經常重複購買,現已收支平衡。該店希望提供熱愛生活、自由、追求品質與價格平衡的購物選擇。

兩店八成貨市面無

該店負責人李德江指出,澳門購物選擇少,個人喜歡到外地旅行時“淘寶”,尤其對款式特別、價格合理、實用性強的產品愛不釋手,身邊朋友也有這購物習慣,四人認為澳門市場仍有空白,大有可為。儘管各人修讀不同科目,且皆不是工商管理類別,但可發揮所長。加上有家人有經商經驗,可給予建議。籌備兩個月,第一間店於黑沙環開業。貨物眾多,本來打算租貨倉,不料覓得一個較大店面,可實現上倉下舖,一石二鳥。數月後,第二間店於高士德附近開業。

該店主要銷售各地品質優勝、設計特別、價格合理的生活用品,還有食品、文具、清潔用品等,七至八成來源於日本,還有台灣、東南亞等。產品種類多,質量有信心保證,基本上是店主親身試過,認為值得購買的。產品與一般零售店不盡相同,八成以上都是市面沒有銷售的,每周有新品推出,經常光顧都有新鮮感。店舖強調不會硬銷,會根據顧客需求推薦。每逢節假日推應節產品,如復活蛋等,吸引消費者。

開業至今兩門市招攬會員近萬名,單筆消費滿兩百元即可成為會員。會員可享有正價貨品九五折外,還有消費積分兌換現金券。顧客涵蓋不同年齡層,多為附近街坊,走中低端路線,人均消費約二百元。主要利用臉書、instagram及微信作宣傳。開業至今,三個平台共吸納近五千關注人數,三成活躍用戶。

全職經營無暇培訓

他坦言,最大挑戰是人資和租金。原本四人都有工作,後來均辭職專心經營。現時兩店四人主理,另聘兩名兼職輔助,但員工流動率大,計劃申請外僱。四人要不斷嘗試新產品,每月至少一次飛外地採購,會見不同廠商,還要跟進時下潮流趨勢。曾有博企邀請該店到員工後勤區做路演銷售,可惜人手不足,與商機失之交臂。

黑沙環店面積為五百呎,另一分店面積近三千呎,有租金壓力。雖然打算申請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但修法後須修讀培訓課程,四人均感應接不暇。未來會繼續拓展不同地方產品,有感環保產品具發展潛力。計劃引入本地文創品牌,冀能提升文創品牌知名度,同時達至互相支持效果。

經營三問:

1、如何開拓新客源?

2、百貨店多,如何增強競爭力?

3、如何解決人資問題?

兩店銷售策略差異化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主打日系商品。根據資料,兩店位處不同區份,以居民為主,貨品擺設或銷售策略應有不同,較大店舖主打零食類或年輕人較喜歡的用品;另一間主打生活百貨。

百貨最大挑戰是買手如何選購較獨特商品且更新快,一旦受歡迎市場上很快就會跟風入貨。價格定位要巧妙混合,利潤較低但預期銷量較多和利潤較高的商品應混合宣傳,平衡利潤率。租金隨市場調節,貨品利潤率和貨品選擇更要多下工夫。

人力資源是整體政策,申請外僱似乎是唯一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老闆要做方向性和發展定位決策,日常營運應交給員工。

開拓客源,兩店都位於本地人消費區,店主要思考商品是否也適合遊客,還是未來發展主打本澳居民。

定期開倉   網上直播多曝光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個案企業有兩店,建議定期舉行開倉活動,配以網上直播增加知名度。亦可與文創品牌合作提供推廣會,吸引更多客戶。

雜貨店競爭較大,建議定期舉行產品講座或試用會。另於出入境口岸或博企員工通道放置公司自動販賣機,以代理宣傳費用減低販賣機營運費,推廣產品亦減少人資。在博企員工後勤區做路演,多作特色產品推廣。

另可於店舖開立文創展區,文創公司員工亦可兼顧看舖職責,令股東們有更多時間出外採購及推廣。該店可設置中銀智慧付,為客戶提供消費立減服務,比該店提供正價貨品95折及兌換現金券業務更有吸引力。現時有三千至四千種商品,建議增加產品配套,購買系列產品可配以一定優惠。另購貨匯率建議多加注意。

考慮高低定價助轉型增收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從市場營銷組合作出建議:

(1)產品優勢種類多樣、實惠,但網購選擇多又方便,經營者要持續用心關注。

(2)價格戰略最值得進一步探討。利潤等於收入減去成本,舖租、人工加上進貨總成本不低,要薄利多銷。常用兩種定價法,一是全面低價法,每種產品比其他競爭者便宜一點點;另一是高低定價法,有的產品特別便宜,有的沒有很便宜,甚至貴一點。該店打算多着重環保產品和文創品牌。高低定價法比較有利於推廣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

(3) 銷售渠道,目前選址想開拓遊客有難度。如有機會,適當開拓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開發不同節假日的特色禮品套裝。

(4) 宣傳促銷,已做得非常專業到位。

分析銷售數據增加流轉率

生產力中心表示,今期個案短時間做到收支平衡,八成以上的貨品在市面上找不到。建議通過銷售數據分析篩選貨品,淘汰銷量不佳的,增加流轉率。另外,考慮以某類產品作主打,重點推介,使品牌形象逐漸植根。

店舖會員已達萬人,不同社交平台數千人關注。店舖已通過折扣維持與會員關係,日後可考慮提供個性化服務。如為會員尋找市面上買不到的產品,力所能及代購。社交平台宣傳方面,建議推介新產品,多介紹功能和用法,更多互動。社交平台應有專人跟進,快速回應。

日常營運方面,建議根據各東主特長做好管理分工,聘全職員工協助營運。人手增加意味固定成本增,做好盈利和固定成本預測,作適當決策。

(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5/06/content_1350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