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美妝產品因品種多、價錢親民,受女性歡迎。“草莓小屋”主要銷售日本、韓國及歐美的化妝品,還有日用品和零食等,開業至今一年半,負責人顏麗莎表示,該店提供過千款產品供客人選購,靠口碑吸引不少內地熟客及代購光顧,每日銷售量穩定,每月生意額達二百萬元。
顏麗莎表示,五年前曾任職零售行業,當時已有兼職代購美妝產品,留意到代購行業近年在澳非常盛行,認為未來有巿場,決定夫妻檔拍住上,開店全職投身創業。該店由一百多呎的小店起步,隨着業務越來越成熟,貨量增多,一百呎的空間已經不夠用,因此去年在小店附近再開一家同類分店,名叫“草莓小屋”。
內地代購入貨佔多
她表示,起步時投放了四百萬元作為營運資金,但零售小店較難得到顧客的認可,經營首九個月生意相當緊張,其後靠着熟客和口碑,業務漸漸成熟,現時售賣的產品已超過一千款,而且投放成本越來越多,雖然尚未回本,但漸見曙光,每日銷售量穩定,平均每月生意額能達到二百萬元。
經營上也遇到不少難題。她表示,人手是店舖重要資本,但澳門人工太貴,即使聘請本地人也難做得長久,所獲配的外僱額數量不多,若請兼職也難平衡成本,因此人資成為最困擾問題。此外,目前手上正與十多個供應商合作,如果全部報價單一下子送來,要應付資金周轉也不容易。不過,該店選址在關閘附近,整條街有不少同類型美妝店,很多內地旅客經過都會光顧,加上有內地代購向該店入貨,佔生意約八成,因此地理位置也有優勢,才能穩住生意額。
赴韓覓產品增優勢
面對眾多競爭,她坦言除了要大打價格戰,產品種類、服務態度也需要兼顧,除了要緊貼市況,也要尋求更多渠道向供應商取最低價產品,以韓國品牌為例,該店今年起親力親為直飛韓國,到處搜羅部分受歡迎且定位較高端的產品,首先在價錢上增強競爭優勢。
未來發展?有想法再開分店,但還在等候合適店舖位置及租金,畢竟該行業靠“量”來維持,擔心其他區份未能達到貨量需求大的優先條件,故只能繼續做好現有業務,搜羅更多好產品。宣傳方面,該店未有開拓網上零售業務,只和相熟的內地代購者維持合作,未來也有意加大宣傳,但仍要思考從何入手。
經營三問:
1、有意申請中小企援助,手續能否簡化?
2、拓展內地涉關稅手續如何?
3、如何做好內地及本地的宣傳?
爭取代理權提升競爭力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因關稅及產品信心問題,外國產品零售的生意在澳有發展空間。客源主要為內地遊客,或澳工作每天出入外地員工。行業量大競爭激烈,受政策改變影響。
店主到韓國找較特別或受歡迎產品,方向正確。如貨量夠甚至談代理權,價格有優惠,與別不同的貨品甚至其他零售商也要向代理取貨。
店主希望進入內地,前提先把澳市場做好,甚至取得一些產品代理權後才進行。因進入內地等於開一間普通零售商店,除關稅外,有檢驗檢疫的問題。很多時內地客買貨品都是自用,有時顧客用一些灰色地帶避過內地關稅。從正常途徑進入內地,因關稅令價格沒佔優,故宣傳上做好澳門品牌優勢,引入別人沒有或未曾引入的產品增強競爭力。
銀行融資審批流程較快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符合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規定的條件下,可直接申請,政府有既定的審批流程及條件。本澳銀行有中小企的融資計劃,相信審批流程及時間相對較快,建議商戶先集中與本地一家銀行建立業務往來,可讓銀行了解商戶的經營狀況及資金流,便於日後申請融資。
商戶計劃將產品供銷到內地,涉及報關及關稅,須遵循內地法規及按正常程序辦理。建議先向經濟局或貿促局諮詢了解手續。
對於內地及本澳市場開拓及宣傳,可藉內地網上的銷售平台做好宣傳;本澳可透過與本澳電商平台合作,或加強與往來銀行合作,通過各種電子渠道、網絡媒體及社交平台宣傳,增加知名度。商戶日後可考慮拓展其上下游產業鏈。
專注批發 薄利多銷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案例公司問題提出建議。
一、現有批發客戶繼續衝量,強調正品但薄利多銷。多了解內地代購商需求,爭取加大採購量降成本。建議強調自身的產品質量和來源保證,創造價格上調的空間。
二、進一步了解顧客需求,適度引進中高價產品。引進市場接受度高,具一定特色和賣點。
三、目標市場與顧客的擴張可通過合資夥伴。希望達到“入貨銷售一條龍”屬合理。但人手不夠,內地不夠熟悉,建議找內地可靠合作夥伴,成立合資夥伴。
四、本地零售業務不急,未來建立新品牌。大環境不利於中小企零售商,貿然轉型辛苦。如想做本地零售業務,時機成熟用新品牌。
建議重點做好供貨者角色
生產力中心表示,經營者如符合資格,可申請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詳情可向經濟局查詢。
代購行業應從差異化思考路向。建議盡可能搜羅同行少有的產品和新興的產品。服務差異,建議保存好客戶資料,定期聯繫,了解需要,主動推介適合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
推廣方面,建議利用不同的網上社交平台作宣傳,做好線上線下的互動。線上宣傳推介商品、促成交易;線上互動,強化聯繫。
開展內地的業務,鑒於內地《電子商務法》年初生效,規範了電商和代購業務的經營,代購者亦被視為電商經營者,必須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履行稅務責任。這意味着代購巿場已進入汰弱留強的年代。建議目前重點做好供貨者的角色。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4/22/content_1347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