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石予人傳統感覺,近年回流本澳的年輕人林嘉儀及其丈夫李明亮,去年初在中區共同創辦純綠舍,為翡翠、玉石賦予新派的設計風格,在秉承傳統的同時,開拓年輕人市場。店舖開業逾一年,目前尚算收支平衡,希望落戶博企綜合度假村的購物中心,宣傳品牌、產品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短期目標是打造本地品牌,希望居民想買玉石就聯想到該店。
台回流澳中區創業
林嘉儀表示,小時候隨家人移居台灣一段長時間,家族在台灣經營翡翠、玉石的生意,也希望跳出台灣,推廣翡翠、玉石文化及業務。本身是澳門人,對本地有一定了解,澳門靠近內地,每年又有龐大旅客量,故以澳門作為回流創業的起點。最終選址人流較多的中區,鄰近板樟堂,於去年初開業。
社會普遍認為翡翠、玉石予人傳統、保守的感覺,年輕人也可能認為予人老氣的感覺,故店舖希望一改傳統刻板印象,以新派設計風格,賦予活力的感覺,希望讓人重新認識玉石文化,聚焦欣賞玉石的本身。
店舖開幕後,與最初預期情況有一點不同。如客源方面,最初認為店舖靠近旅遊旺區,旅客量大,生意以旅客為主,但實際卻相反,客源有七成是本地客,其餘三成是旅客。其次人流也不如預期般多,最初旁邊有三間“吉舖”,影響人流表現,“吉舖”出租開業後,人流才逐漸增加,此外可能受經濟大氣候影響,去年十月以後,生意有轉差跡象。總體而言,目前生意祇是收支平衡。
主本地客年齡層廣
顧客年齡層分佈廣泛,涵蓋二十多歲至六十歲,年輕人着重設計款式,消費力數千元;年齡較大的顧客則着重翡翠、玉石的品質,消費力數萬元,甚至有顧客購買逾十萬元的產品。顧客購買該店的產品後,如想更新設計款式,店舖也會免設計費,了解顧客的意願、構思,為顧客更改設計,以其他方式、風格演繹翡翠、玉石。
他們認為,相對內地、台灣市場,本澳對玉石文化的底蘊、認知仍有待加強。如該店標榜全部為A級的翡翠玉石,價錢自然相對較高,但消費者一般會被B級、C級玉石的價錢吸引,結果消費者認為A級價格太高。雖然有打算開設翡翠、玉石的鑒賞班,推廣玉石文化,但店舖祇有他們二人共同經營,人手未能應付。無論是本澳還是內地、台灣,招聘玉石的銷售員都不容易,因玉石經驗、知識沒有速成班,需要長時間浸淫,自小耳濡目染才會對玉石有深入認識,故多以家族經營為主。
本澳銷售翡翠、玉石的專門店不多,希望以此作為品牌賣點,短期目標讓澳門消費者每當要購買翡翠玉石時,就想到他們。就算不是顧客,祇要有興趣也歡迎到店了解、交流,外國顧客這方面較為主動。店舖也希望可以落戶博企的購物中心,提高品牌知名度。
經營三問:
1、如何改變傳統玉石文化印象?
2、如何解決招聘難題?
3、落戶博企推廣品牌有何建議?
進駐博企前有全盤計劃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個案主銷售翡翠及玉石作為主打,給人感覺較傳統,以較年長和有經驗消費者為主流。雖然翡翠或寶石有檢測標準,但消費者很難了解到市價或標準價格,變成買前猶豫,很多時候買珠寶某個程度為了保值的。所以推廣整個翡翠和玉石的文化,是整個行業問題。
經營上,選址旅遊區,這區人多但大眾式消費。款式或大小以這個價錢的產品作為主流;這區年輕人較多,一些有設計的款式也較受歡迎。
進入博企商場,很多店舖覺得是生金蛋地方,因有人流保證;博企商場選客也會有一定標準,不同商場針對不同客群,所以進入博企商場前要有全盤計劃,針對地向哪個商場入手。
辦興趣班吸納銷售生力軍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個案在澳開業至今,目前收支尚可平衡,所銷售全為A級翡翠玉石,建議引進適量B、C級玉石,迎合普羅大眾,加強滲透。
宣傳上設立官方網頁、微信商號,上載玉石翡翠商品介紹,每年適時參加會展活動,增加品牌知名度。建議情人節、聖誕節等在官網促銷,推出設計新穎的玉石翡翠飾物,吸引年輕人消費。建議透過官網途徑,舉辦玉石基礎認知興趣班,吸納有條件的學員培訓,成為未來銷售推廣的生力軍。
落戶博企推廣品牌,須注意租用商場單位的經濟負擔,如所預付租約保證金。企業應及早與銀行建立良好關係以建立融資服務,銀行對中小企提供不同融資服務,例如訂單通寶、周轉通寶等,亦能協助企業參與政府信用保證計劃,解決流動資金問題。
順應趨勢調整經營策略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本次案例要更上層樓,需順應市場調整經營策略。
根據主流顧客推出適當產品。七成是本地客,推出適當產品。例如重點主打新派設計(例如十二星座設計)、跨界(結合玉石翡翠和金飾的混搭),不過要強調產品設計和獨特性。提供量身訂做的產品。這部分個案企業做得很好。
進一步分析數據有利戰略調整。建議了解(1)現成產品和訂製產品佔營收比例,更有利戰略分析和調整。(2)平價產品銷售(如BC級玉石)和高價產品銷售(A級玉石)佔營收比例。如果想要兩條路都走,也是可以。
通過參賽與開班進行專業推廣宣傳,增加玉石翡翠在消費者心中的附加價值。
參與“誠信店”設服務承諾
生產力中心表示,現時消費者會先上網看心得,需要更多資訊時在網絡上搜尋和比較。設立Facebook專頁已變成“指定動作”,但不能單靠一個社交平台專頁。
企業應有網上商店,並使用社交平台接觸目標群。選用哪種社交平台,企業需先考慮目標客戶的使用習慣。企業也可加入政府專為中小企業而推出的“澳門玩得喜”免費宣傳推廣平台。 生產力中心設有網絡營銷實戰技巧工作坊,以及有關Facebook 和微信的工具培訓,詳情可致電二八七八 · 一三一三查詢。
為加強消費者信心,可考慮參與消委會“誠信店”計劃、設立一些服務承諾(例如“七天退款保障”),又或是為某價值以上的玉石商品提供鑒定證書等。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4/15/content_1345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