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澳盛事趨增,帶動娛樂、文創及會展項目增加。有熱愛電子音樂的年輕人,去年注資五百萬投資娛樂公司,成功打造JIGSAW拼圖音樂節,每屆吸引逾萬人到場,逾六成是遊客慕名而至。管理層希望透過活動讓更多居民和遊客認識不同音樂文化,拉動經濟消費。
藝風娛樂執行董事何雅盈表示,該公司兩年前成立,她去年正式注資加入,業務提供項目策劃等一條龍服務。過去兩年,該公司與南光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合辦了JIGSAW拼圖國際音樂節,現場除電子音樂,還有流行音樂,希望將該音樂節打造成本地品牌。
音樂節投資達千五萬
她直言,項目開支較大,每次辦音樂節投資達一千五百萬元,單是邀請五位世界排名首一百位的知名DJ到場,經費都要五百萬。但本地消費者仍習慣送票文化,音樂節以銷售門票形式營運,入場費每位880元,包食物及飲品。
幸好過去兩屆均吸引逾萬人次到場,去年門票收入約一千三百萬元,另外還有現場餐飲收入等。雖然暫未完全回本,但會堅持繼續舉辦,令更多居民及遊客欣賞不同的音樂文化。參考外國成功經驗,舉辦電子音樂文化節可帶動遊客延長旅遊時間,適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在澳洲讀書的她,很希望將外國音樂文化節引入澳門。她舉例,比利時一個小鎮舉辦的電子音樂節,可以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音樂節,小鎮面積祇有澳門的十七分之一。最初舉辦時同樣吸引一萬人到場,去年舉行至第十三屆,一周活動吸引四十多萬人到場。她的目標是將JIGSAW拼圖國際音樂節發展成國際規模,帶動遊客來澳。
她指出,上屆吸引一萬三千人次到場,當中七千人為內地遊客,一千人為海外國家遊客,其他為本地居民。去年現場調查發現,每位入場人士在澳期間平均消費八千元,對拉動經濟消費有正面幫助。
院校外地企業邀合作
活動舉辦以來效果理想,更有本澳高等院校邀請合作。產學合作,透過音樂節的平台為年輕人提供相關學習和訓練機會。今年希望邀請更多本地DJ參與,為行業搭建交流平台。此外,活動吸引兩個內地省市和海外投資企業希望合作,都有意引進JIGSAW拼圖國際音樂節到當地舉辦。
她認為,最大挑戰是成本,現時該公司仍未收支平衡,預計要三年才可以收支平衡、五年才可以回本,因建立品牌需時。其次人才不足,大型活動很需要熟悉兩文三語人才,但具條件的本地人又未必願意投身。
除音樂節外,“動感澳門街”是該公司去年打造的第二個展會品牌,提供美食、文創、服裝零售、手作、經典車展覽等。有內地音樂節邀請“動感澳門街”到當地舉辦。
展望未來,她希望公司業務可“走出去”,尤其大灣區不同城市。按現時初步接觸,橫琴提供條件較優越,將於今年開設分公司,未來希望在內地舉辦不同的品牌活動,例如體育方面的項目。
加大與澳通航地區推廣
生產力中心表示,本澳娛樂表演及會展處發展初階,營利能力普遍不高,主因是獨立主辦者未能建立品牌。今期個案建議加強內地開發和鄰近國家地區推廣,尤其與澳門通航的城市。
電音EDM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澳門中西文化交融具潛力,音樂節品牌從建立到盈利需數年,建議根據本地文化特點、參考外地做法,創造澳門特色。
另建議加強大眾對電音認知,如透過網絡平台向大眾推廣文化背景及意義;試推小型戶外電音活動,吸引青年人參與。
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取決營收,建議增大由音樂節衍生的餐飲、廣告等周邊收益,開展產生收益的服務,如活動策劃等。往內地拓展應考慮法律法規,尤其舉辦音樂會等有不同管理辦法。
高端品牌主題巡演增收入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巡迴演出增加總收入、降低單位成本。個案公司優勢是與世界百大DJ合作,也是主要成本之一。如在澳演出要五百萬,在六個內地城市巡迴演出總價可能變成二千萬,平均一個城市成本降到三百多萬,比單在澳辦音樂節有更佳收益。
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產品付高價,故不用擔心“送票文化”。個案另外兩個產品,“動感澳門街”目前初步成功,應順勢進入內地市場主打澳門元素。體育項目如有適合資源亦可以推動。
“音樂節”初步成功,要成為品牌主題需要時間累積口碑。如能開發內地市場、維持高品質,相信十年後有機會成另一個代表澳門形象的重要主題活動。
不同場地不同風格增宣傳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針對個案分析如下:
(一)“JIGSAW”音樂節以電子音樂為主,考慮利用場地增加本土中西元素,如大三巴、塔石廣場等。音樂會突出不同風格,場內增設美食、遊戲等攤位。另可考慮不同主題小型音樂節,例如萬聖節、COSPLAY等,以增加宣傳。
(二)內地音樂節較注重原創,出名的“迷迪MIDI音樂節”、“摩登天空音樂節”已辦多年,風格包括搖滾、電子、Rap等,要與出名音樂節比較才可增加吸引力。另場地安全也很重要,避免悲劇發生。
(三)目前舉辦到第二屆,以宣傳澳門旅遊為前提,可考慮與政府合作,另參加政府的中小企信保計劃或利息補貼,結合銀行融資項目,增加營運資金。
經營三問:
(一)如何豐富音樂節增加收入?
(二)內地拓其他品牌活動應注意甚麼?
(三)尚未收支平衡,財務建議如何?
引入策略股東單次投資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澳門娛樂文化事業開始流行,最初博企自行舉辦演唱會,現有製作公司自負盈虧。不過需要時間讓外地觀眾認識,娛樂製作公司亦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打出名堂和品牌。
今期個案主要引入外國節目。營運上,投資人知道成本極大,故夥伴十分重要,可以考慮每次引入大型節目時,引入不同的策略股東作為單次性投資。未來引入節目要考慮主題以建立品牌,也能讓股東放心投資。若要開不同類型或主題的娛樂節目,應以副線如開子公司進行,不要讓投資者覺得“周身刀冇張利”。
內地擴展業務要留意稅務、市場環境、顧客需求,引入當地股東非常重要。財務上應每個節目獨立結算,方便估算未來引入哪類節目。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3/18/content_133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