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企診斷案例之四百萬餐廳年半回本 再進軍深圳

近年本澳新開的餐廳如雨後春筍,然而可成功留下來的為數不多。對美食有追求的年輕人,於三年前投資四百萬元設立One and Only餐廳,定位經營高質美食餐廳,開業一年半已回本,並進軍大灣區市場。再投資四百萬元於深圳開分店,預料一年半至兩年回本。

One and Only負責人志賀進一表示,自己對美食有追求,喜歡四處尋找特色美食和品酒。在加拿大讀書時,對外國美食都有研究,因為與拍檔理念一致,便萌生了創業計劃。三年前與友人合資四百萬成立該餐廳。拍檔在英國讀書,在英國、澳洲、台灣、香港都曾經學廚,出品有保證,至於他則主攻業務拓展和洽商。

重整定位市場反應好

餐廳定位提供高質素美食,無論是輕食或高質類西餐都可提供。初期都曾經有迷惘期,定位不夠清晰。經過半年重新包裝,明確餐廳目標是提供高質美食,希望可以滿足懂得品嘗高質美食的客人,希望可彌補這部分市場。所以會嚴選貨源,如六十個月的黑毛豬火腿、地中海紅蝦、澳洲M7戰斧扒,以及取得巴塞羅那球隊出品的酒品代理,滿足市場需求。雖然成本可能略高,但可以提供市場缺少的元素。

澳門店舖選擇在東北區創業主要考慮到新區發展具潛力,現時澳門居民收入理想,很願意在美食消費,晚餐人均消費約八百元,生意反應理想。開業一年半已經回本。回本後便計劃開分店,雖然不少朋友建議他在氹仔開分店,但有感澳門市場細,再開一間如同“自己打自己”,所以寧願“走出去”,進駐大灣區市場。

深消費力高擬再開店

澳門以外的首站,他決定投資落戶深圳福田商業區,餐廳定位屬新派餐廳。深圳人的接受程度較高,且離香港近,貨源供應有保證。去年十二月與內地拍檔合資四百萬人民幣開設One and Only分店,面積達五千平方呎。當地消費能力較澳門為高,中午人均消費都有四、五百元,晚餐消費達到一千二百元,反應較預期理想,預計一年半至兩年內可回本。

不過,首次進軍內地市場都需要摸索,如內地員工對服務業認知度不足,且到時間便會收工,要花較多時間做內部培訓。而且內地營商在財務、稅項上與澳門很不同,需要時間適應。在福田店基礎打穩後,希望在深圳的南山區再開一間分店,深圳客人的消費力相當強勁,深圳可以容納更多分店。

長遠目標希望內地每個省市都有分店,不排除將來會開放加盟權,但品質及內部管理都會由他與拍檔共同監督。但會穩步拓展,確保餐廳出品高質美食,並尋找合適的管理人才會開拓。

 氹仔城區大橋通餐飲生意增

澳門旅遊局駐馬來西亞辦事處與氹仔舊城區合作,拍攝由馬來西亞名廚法斯力(Dato’ Fazley)主持的美食節目《甜桌盛宴》,透過澳馬美食推廣交流,推動美食之都發展。氹仔城區有限公司市場主管陳詠璇表示,大橋開通氹仔舊區餐飲增一成,冀當局增藝文體驗及廚藝課程,令旅遊元素更添多元。

活動昨中午十二時半假氹仔葡薏園舉行。名廚法斯力擅長透過美學設計佳餚,現場即席透過藝術手法、色彩運用創造及點綴菜式,炮製甜品盛宴,吸引旅客居民駐足觀看及品嘗。

陳詠璇表示,該公司主要推動氹仔舊城區歷史文化、餐飲、藝術等元素,豐富舊城區魅力。隨着路氹大型項目陸續推出,旅遊配套日漸完善,受惠港珠澳大橋開通及光影節等活動,氹仔舊區人流暢旺;同時停車場增加,吸引居民特意到訪。除官也街,周邊小食店、巷弄內餐廳預訂顯著增加,雖每家商業模式及客源不一,但生意保守估計增一成,營商環境改善。

氹仔舊城區不僅有葡國菜,亦有中菜、印度菜、韓國菜等,新菜系如印葡菜近年亦面世,舊城區成多元、新舊菜式交融地。支持政府構建土生葡菜資料庫,是澳門一大特色,值得並需要傳承。資料庫相信有助保留特有地道葡國菜同時挖掘創新菜系,給不同新體驗予年輕人。她認為帶動氹仔舊城區發展,需要更多國際餐廳進駐,進一步豐富多元菜系,以藝文體驗、美食體驗,令城區多元發展,延長旅客逗留時間。建議可增設廚藝課程,由廚師教導烹調葡國菜,加深大眾對葡國餐飲文化的了解,推動“美食之都”及餐飲交流。

經營三問:

(一)該店不在澳門開分店,進軍灣區適合嗎?

(二)分店擴張有哪些需注意?

(三)內地營商財務上哪些要留意?

跨區用餐不多  可考慮氹仔擴充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澳門過去經濟發展迅速,但經營餐飲不易,既受到人資制約,又承受來自博企補貼餐飲經營的市場競爭。但一旦品牌建立起來,再往外發展例如大灣區,則比較有利。今期個案的餐廳開業一年已回本,經營上已摸索到成功模式,往後就是能否保持水準和新鮮感給客戶。

擴展上,澳門可以再開分店,因現在客人選擇很多,跨區用餐的不多,除非非常具有特色而且非去不可,所以現在澳門一間,氹仔也可以考慮,但選擇地點要較小心,因距離博企的旗艦很近,顧客選擇會很多。而且氹仔中產消費模式和澳門東北區不一定一樣,可先摸索不同區域的消費,再選擇擴展地點。

現在店主考慮將北上灣區開業,無疑是長遠發展的正確考慮。澳門市場比較小,非常受外地的經濟環境影響。在灣區,深圳是接受新事物較高的城市,擁有全國不同地方的人群,經濟活躍度非常高,是非常好的選擇。

內地創業要特別注意稅務問題,相比起港澳,內地稅務非常複雜而且比澳門高,做預算時要特別注意。另外要注意政策變動,內地對於外地食材的檢驗檢疫比港澳嚴格,所以要多花時間和成本處理稅務和進口食品的問題。

內地餐飲市場大  進軍前先了解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民以食為天”,隨着本澳經濟發展,居民消費力提升,年輕人及中產家庭比過往更願意在餐飲上消費。因此,本澳市場對於提供高品質食材的餐廳具有一定需求。是次個案的商戶正屬於此類型餐廳,故此,有關個案存在很大拓展空間。

商戶負責人將餐廳定位提供高質素美食,筆者十分認同。定位清晰有助從本澳衆多食店中脫穎而出,對該店打造品牌形象有很大幫助。商戶負責人及拍檔在國外的經驗及明確分工,能夠不斷注入新元素,讓顧客對餐廳保持新鮮感。

對於商戶負責人不在澳門開分店,而是進軍大灣區的深圳市,筆者認同商戶負責人的發展方向。一八年,中國的餐飲業市場規模已達3.9萬億人民幣,隨着國民的收入逐漸提升,中產家庭的增長,內地的餐飲業市場將進一步擴大。另外,全國食客對食材新鮮、餐廳環境衛生條件等越來越着重,選擇進駐深圳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但須注意內地食客的口味與本澳有所不同,未來到內地擴張時,需要了解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必要時可作市場調查,有助掌握。另外,本澳人士到內地創業,在稅務、制度等必須先做好功課。畢竟澳門與內地相比,稅制較為簡單,創業前先規劃好內地的稅務成本,以免誤墮法網。

維持高品質定位  走差異化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表示,針對個案企業提供以下建議:

(1)產品:產品質量受好評,高質量獲得市場肯定,要保持下去。一般餐廳希望留住老客,開發新客,但開發新客時不免有調整,過程中又不希望流失老客,取捨考驗經營專業。根據個案企業情況,建議暫時維持主力產品,新產品適度推出即可,前提不要影響原本主力產品質量。新餐廳品牌一開始採取集中式、重點式經營是比較好。

(2)價格:中高檔美食餐廳來說,在澳門和深圳的差別定價法屬合理,在目標消費者能接受範圍,經營穩定,擴張順利,如進一步採取更進取的定價為時尚早,建議等到有至少五家分店,形成品牌口碑再說。

(3)渠道:地點適宜,本澳、深圳福田,兩地均結果,堪稱成功。未來第三家在深圳南山區相信不會有問題。深圳市場大、消費水平足可多一家甚至更多分店,市場渠道的擴張和延伸,值得關注。澳門的新企業和新業務拓展到內地,這絕對是關鍵。拓展前了解消費者需求,舉例,大灣區九市二區不少共同點,但不同城市消費者對口味偏好、價格接受區間等都有細微不同。以進入障礙來說,大灣區城市較低,起步較易,但競爭很激烈,要強調差異化,今期個案做的不錯。市場細分來說,拓展至大灣區之外地方,物理距離較遠,技術難度大,消費者口味差異多,如能克服可能有意外驚喜。建議先在大灣區(尤其深圳)站穩腳跟再說。

(4)宣傳:市場成績就是最好印證,口碑良好反映在舊客人回頭、新客人嘗鮮的良好銷情。

內地拓展做好商標註冊

生產力中心表示,今期個案是青創成功案例之一。該餐廳定位清晰,瞄準高消費的年輕客群,提供有別於傳統中西餐飲風格的出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並已走進大灣區,還計劃擴展到全國不同城市。餐廳成功的關鍵除明確定位,另一個因素是東主其中之一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學廚,故能創出獨特菜色。再者,餐廳在顧客關係上也做得十分到位。

對於經營者有意在內地開分店或連鎖加盟拓展,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做好商標註冊和保護。以往曾有本地品牌被別人在不同地區搶先註冊,為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建議在不同的地方(尤其目標市場的中國內地)做好商標註冊。第二,發展核心能力。餐廳主要能夠創造出別人難以模仿的菜色。今後如何保持、發展這種能力是餐廳持續成長的關鍵。就連鎖加盟而言,這種能力還要複製到不同的加盟店。

第三,強調餐廳品牌源自澳門。從內地來澳旅遊人士數量龐大,澳門餐飲在內地知名度大增,加上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澳門已是很好的餐飲品牌。故此,推廣時強調品牌源自澳門,為餐廳品牌加分。第四,做好市場研究。內地不同地區的消費能力、顧客喜好等有一定差距,宜對目標城市認真分析,才決定進軍與否。

作為餐飲企業,應特別注意食品安全。建議實行HACCP管理系統,在食材供應和驗收、清潔洗滌、烹調方式、盛裝保存、配送等各環節設立關鍵控制點。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設有食品安全管理課程供業界人士參與。中心更可協助業界考取相關認證。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1/28/content_1327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