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需具競爭力創業平台
【澳門日報】由澳門工商聯會、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澳門菁英會組織的“澳門青年企業家工商界葡萄牙考察團”一行到訪了Second home,了解企業運作。考察團團長何敬麟、何嘉倫表示,澳門需要更開放、具競爭力的國際性創業平台及環境,培育初創企業。
澳租用十個交流空間
倫敦共用空間Second home,平均十八個月就可孵化一家初創企業且能盈利,其業務拓展到里斯本,並陸續延伸至不同國家地。該空間集餐廳、會議室、休息室、工作室、公用空間等於一身,可為企業家、創新者提供創意及實踐的機會。現時約有三百五十名成員,涵蓋科技、風投、全球企業、設計、電影等行業。知名眾籌Kickstarter、會計事務所等亦是會員。企業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有圓桌會議、研討會、俱樂部;亦有音樂、瑜伽、拳擊等課程,跨學科活動豐富創業者想法靈感。Second home團隊擁有資源可讓參加者想法落地和成長,進駐收費一百至三百歐元不等。特區政府租用了十個交流空間讓澳門項目進駐。
何敬麟表示,Second home精心搭建平台,挑選高水準會員進駐,當中不乏大企業,且可根據初創者需要,作針對性對接,帶動初創企業起步成長。純商業運作對Second home起着關鍵作用,要盈利就要挑選潛力項目。項目多、位置小、進駐門檻不低,故進駐者會把握機會及資源,兩者相輔相成。
租用空間助孵化成長
他認為澳門創業者具備創意,倘有平台結合全球精英,互相交流、分析,“以長補短、以大帶小”,可培育更多優質項目面世。澳門現階段創業者交流範圍太窄,即使有好的想法,亦未必可突出及完善。他贊同政府租用空間,將有助本澳創業者孵化並成長。
何嘉倫指出,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期望該活動可令青年企業家激發出新思維新創意,汲取經驗、想法,加以優化帶回澳門,改善澳門營商及創業環境。澳門缺乏多元創業平台,並非一定要融入海外創業者,大灣區體量不比歐洲小,可由此着手。
此外,當局政策應更開放更具包容性,如法律法規,人資政策就是創業者需要考量的難題。現時灣區不少政策已先行先試,創業者要勇於融入,“走出去”同時“引進來”,多元發展。
考察團一行還拜訪澳門中國企業協會葡語國家總部基地,獲常駐代表、中國建築葡萄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奧博,中建葡萄牙公司對外關係負責人布魯諾 · 奧利韋拉(Bruno Oliveira)介紹葡萄牙歷史、經濟、旅遊資源及企業。中建葡萄牙公司是中建集團、中海集團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助力澳門“中葡平台”建設,在葡註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何敬麟表示,中建影響力大,期望透過公司把本澳潛質項目引進葡萄牙,助中小企拓展市場。
考察團籲在葡澳生善用平台灣區
考察團一行到訪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獲主任柯天蓮接待,並即場舉辦與留葡澳生的交流活動。團員們寄語學生尋找多元出路,利用好中葡平台及把握灣區機遇。
柯天蓮表示,辦事處主要工作是促進澳葡交流合作,跟進澳葡簽署協議進度,並為在葡萄牙澳門居民、在澳門葡萄牙居民提供協助,如辦理文件等。
另外,為葡萄牙的澳門留學生排憂解難。初步統計,全葡國有四百多位澳門生求學,當中里斯本約二百七十人。鑒於政府大力鼓勵學生學習葡語,且支持科目不再局限於法律,並可通過四校聯考成績升讀,近年赴葡學生趨增。為澳生更好地融入葡國當地文化及生活,辦事處定期舉辦活動,包括迎新、節日慶祝活動、參觀博物館等。適逢考察團到訪,團員來自不同界別領域,冀藉分享交流會灌輸學生多元出路、多元選擇信息,並助學生解惑。
會上,顏奕萍介紹澳門菁英會,會員來自海外留學回澳青年,涉及不同領域。該會冀打造平台聚結多方力量,互相合作,資源共享,把握澳門及內地機會。同時,該會搭建橋樑,組織澳門青年學生到澳門或內地新興互聯網企業鍛煉實習,讓其感受不同企業氛圍及對創業加深了解。
學生代表們發表在葡留學和學習外語心得,並分別就升學、就業、生活職涯規劃所遇到困難發問。團員們積極就不同問題提供建議,並鼓勵學生要拓闊思維眼光,勇於嘗試及尋找多元出路,如通過實習更好地從學校過渡到社會。並且建議要利用好澳門中葡平台定位及把握粵港澳發展機遇。
考察團合照
考察團到訪中企協葡語國家總部基地(1)
考察團到訪中企協葡語國家總部基地(2)
考察團到訪中企協葡語國家總部基地(3)
考察團與中國建築葡萄牙有限公司代表合照
參觀Second home
考察團到訪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
考察團到訪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