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萬賣素食 三月收支平衡

近年奉行素食主義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宗教原因,更多源於健康、環保。提起素食料理,給人刻板印象就是傳統養生但單調味寡。今年五月開業的素食堡,推出多款西式素食,主打時尚、天然、健康食物,標榜不含添加劑、改良劑,每日新鮮出爐。兩位合伙人前期籌備約三個月,投資八十萬元,開業三個月已收支平衡,預計回本期為一年。冀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嘗試素食,同時為素食人士帶來多元選擇。

增甜點回應市場

該店負責人林錦豪之前在香港讀書,學習做西餅,近年才回流澳門,曾在酒店西餅部門任職。在阿姨的影響下,今年開始食素。在博企任職的阿姨想轉換工作環境,提議二人合夥開素食餐廳。他直言,雖然自己食素,但對中式素菜興趣不大,也不太喜歡食米飯,但對西餐、包類有興趣和經驗。此外,開店還有一個小故事,曾經有素食朋友希望食無蛋、無奶、無任何動物性成份的純素蛋糕,然而市場上難覓。為了完成朋友心願,他潛心研究,做了很多試驗才成功。

他稱,素食給人感覺傳統、死板、沒有味道,一起共膳麻煩,很多東西不能吃。實際上,素食人士出外用膳選擇很少,尤其是西式甜品,深感他們常被社會忽略。因此,自己學習烹飪,不斷調整,希望打造反傳統觀念、多元化的西式素食餐廳。

店舖主要售賣素食漢堡、pizza、意粉、飯類,甜點,如蛋糕、朱古力撻等,除了意粉、米飯,大部分食材堅持人手製造,如漢堡的麵包、各式汁醬、蔬菜濃湯等。甜點除即場買,還可提前預訂。由於素食人士對食蛋、奶、五辛(蔥、蒜等)的要求不一樣,因此餐單的彈性比較大,同時下單要查詢清楚。

店面細翻檯率低

他指出,經營困難不少,其一是人手不足,只有他、阿姨和一名員工,有點應接不暇,無法做外賣生意,已向當局申請外僱;其二,西餐翻檯率低,店面小,每日大概只能接待五十至六十名顧客,尤其星期五、六、日顧客較多無法應付;其三,經營成本高,素食貨源少,有的蔬菜在外國很普遍,但難在澳門買到。有的替代品只能經外國直接進口,如素食芝士。為了照顧素食人士,汁醬盡量自己調製,花心思花時間用料多。

人手若夠拓外賣

店舖位於大三巴附近的內巷,面積四百多呎,能容納二十人左右,樓上是廚房。雖然靠近遊客區,嘗試過派傳單,但遊客興趣不大。主要客群是素食人士、上班族和年輕人。所幸的是開店至今市場反應比預期理想,店舖得到很多素食群組、平台分享,如微信、面書等,逐漸累積到熟客。人均消費七十元,蛋糕預訂佔整體營業額約兩成。另外還設有包場服務,最低消費為二千五百元。

他稱,未來將研究更多新產品,加強市場推廣,在人手充足下拓展外賣業務。亦會考慮租用更大店面,希望未來能開設專門銷售素食甜點的店舖。暫時沒有計劃申請政府的創業援助,冀透過自己能力做好自己的事。

經營三問:

1、如何提高翻檯率?

2、主打純手工令成本大增、利潤微薄,如何更好平衡收支?

3、外賣業務是否應該適時拓展?

設計包裝加強外賣銷售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素食在澳門不是主流市場,但一直存在,新派素食則比較少有。可以利用這個噱頭來開發市場,吸引非素食客源。

今期個案選址上不太合適,雖然在旅遊區附近,在單向的小巷裡,很難吸引生客走進,建議加強外賣的銷售額度來填補不足。首先要設計好外賣包裝,繼而盡量利用現有的各大外賣平台幫助銷售,因為現在澳門租金比較高,越細舖位呎價則越高,所以要盡量利用外賣的銷售來利用好細小的空間。另外,售賣一些素食原材料也是增加收入的渠道之一,例如素食芝士等。

根據資料現在收支平衡,未知是否有把所有人的工資回報都有計算,如果沒有的話,則不算收支平衡,要定下目標來實現。

此外,提到素食甜品市場,建議首先做好新派素食西餐的市場,甜品為輔。因很多時候甜品十分講求味道,雖然素食材料能夠找到非素食原材料的取替品,但成本比較高,是澳門用餐習慣中不一定要有的菜式。如果只是為了小眾素食者安排,沒太大問題,如果要作為主打宣傳,則意義和市場不會太大。

優化廚房流程   拓電子支付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拓展本地市場計,店舖選址尚可。倘以旅客為主,位處小巷內對外缺乏宣傳,較難吸引遊客。建議可透過政府渠道對外宣傳及參加美食展、銀行及信用卡網絡等,建立餐廳品牌。亦可與各社團及總會合作,倡導綠色健康飲食的素食文化,增加店舖知名度。

廚房設計流程和出餐效率影響翻檯率,客人要等很久,特別是中午有限的用餐時間,可研究改進。未能取得外僱配額,可考慮向素食團體招聘鐘點工,因其對素食品熟悉,可暫時解決人資問題。另可利用銀行電子渠道、現金管理、收單及微信支付服務,減少處理現金時間。

純手工產品成本高,利潤微薄,平衡收支首要控制原材料,嚴格控制採購和儲存,防止浪費,從節流上平衡收支。素食甜點應有一定市場,標榜完全使用天然食材,經過營養配搭的素食,作針對性群體開發產品,如環保人士、減肥及健美的年輕人及成年人。

素食餐廳目標應該是90%以上的非素食者,如何讓他們對素食產生興趣,形成消費習慣,餐廳品牌的理念應該是提供更清新健康的飲食選擇。當餐廳發展出品牌及知名度,有足夠人力資源,可計劃另覓大舖,但需要根據地段和客戶群來定位你的素食產品。外賣業務對餐廳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外送能解決店面座位不足及距離太遠的問題,如人手不足,可考慮與外送APP合作,但要考慮消費金額及外送成本、外送時間對食品的影響等。

開發甜點先做調研  明確定位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與市場學教授劉丁己表示,案例公司開張三個月收支平衡,值得鼓勵。針對市場營銷組合的基本要素進行解答:

(1)產品:想要深耕素食甜點,本人意見,甜點愛好者不會因素食而有特別感覺。建議先做市場調研,若是可行,可開發素食甜點下午茶時段,一定要夠好吃,未必要強打素食訴求。

(2)價格:屬於合理。經營者希望更好創收,建議強調出品的難度和用心,強調附加價值,並針對部分品項,適度加價。翻桌率,可通過調整經營時間和價格來改善。例如午餐早鳥優惠時段(十一時半到十二時四十五分之間用餐,或是十二時半之前買單者,有優惠。讓每一桌都做到兩輪生意),或者是下午茶時段、甚至提供外帶晚餐的服務等。

(3)地點:很適宜,在大三巴遊客區的巷弄內,是合理的選擇。不太有遊客光顧,主要需要更多宣傳和多一點時間。店內坐滿僅僅二十個座位左右,空間規劃上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空間,能讓座位數增加至少兩成?經營者可以多想想。

(4)宣傳:要一夕爆紅不容易。要熟客口碑或者多嘗試巴士傳媒、Youtube上錄製短片等。至於想開發遊客市場,建議多針對自由行的年輕顧客和素食群體,針對性的做廣告宣傳。有許多企業專門提供微信上的營銷宣傳方案,不妨先上網看看。

總體而言,有兩點建議:(1)人資須補齊。申請外僱配額合理,短期應急可以考慮在特定時段聘請兼職幫手。開發外賣業務和找個更大的店舖,對人資和資金是挑戰,建議過一陣子再說。(2)確立品牌定位與目標顧客。擺在西式素食,還是素食,還是素食美食,素食甜點,獨特賣點才是脫穎而出。

小眾市場加強個性化推廣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表示,全球素食巿場有擴大趨勢,當中有宗教的原因,也有健康和環保意識驅使。隨着素食人數增加,素食行業有一定發展潛力。雖然如此,素食餐飲目前仍屬於小眾巿場,它所服務是小部分人。

小眾巿場有其獨特巿場營銷方式。首先,不用花很多資源去廣泛宣傳,只需精準地面向目標人群,以本個案而言,就是素食者。個案企業提供西式素食,有別於傳統素食,可能較受年輕素食者歡迎。建議主動接觸素食團體、青年團體和環保團體,推廣店舖素食特色。個案提到,曾在遊客區派傳單,但吸引不到遊客。究其原因,無論旅客抑或本地居民,素食者比例不高,隨機的宣傳,效果不大。如果希望做遊客生意,可用不同的方式(例如社交媒體)接觸外地的素食人群,設法讓這些人士在來澳門前就知道店舖存在。其次,小眾巿場營銷特別注重顧客關係。客群人數相對少,令經營者有條件加強與顧客的互動。例如,可以進行單對單的、有個性化的推廣,對顧客的一些特別的要求也能盡量滿足。

選址方面,目前光顧大部分是本地居民,故不一定要選址於旅遊區(除非是因為在內巷,租金特別便宜)。如有計劃擴展,建議以租金、交通及泊車的便利、居住的密度等作為主要考慮因素,並同時考慮座位的數目。現時店舖只能坐20人,較難產生經營效益,當日後人手足夠時,應考慮增設外賣服務,以增加生意額。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9/03/content_1292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