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飯盒是港澳社區的平靚正選擇,一直吸引不少街坊客支持,有年輕人就以外賣便當作為創業起點。“一家嚐”便當專賣店負責人吳鎮邦去年申請政府青創援助計劃,最初以小食為主,及後逐漸轉型至便當專賣店,獲得街坊、上班族支持,現時已收支平衡。他希望將更多資金投放在優化食材上,吸引回頭客。
餐飲門檻低符合青創
吳鎮邦曾經連續三年參與年宵攤位活動,當時已萌生創業念頭,故兩年前大學畢業後便已開始思考創業方向。因一直對音樂感興趣,大學畢業後先在音樂中心工作一段時間,有考慮過開設音樂中心作為創業方向,但由於成本較高,至少要六十萬元“起跳”,超出政府三十萬上限的青年創業援助資金,遂思考其他創業方向。其中餐飲業門檻較低,且資金周轉期相對短,對創業資金有限的年輕人而言較容易。最終於去年二月開始籌備創業,選址雀仔園,同年七月初正式開業。
開業之初並非以外賣便當為主,而是銷售各類小食,不過同區競爭大,加上初時欠缺餐飲業營運經驗,生意未如理想。結合各方意見再作產品調整,去年九月開始轉型,目前已主力銷售外賣便當。
每日選食材自送外賣
吳鎮邦每日早上到青洲批發市場挑選食材,按照當天購買的食材並結合季節變化炮製十多個菜式供顧客選擇,如現在夏天會多提供酸甜菜式。每日會在臉書專頁公佈當天的十款菜式,現場還會多四至五款選擇,每盒便當可選三款菜式,祇做午市及晚市時段。該區餐飲競爭大,加上主要做街坊客生意,每日份量容易估算,故飯菜基本能夠銷售一空,目前已做到每月收支平衡。
雖然有考慮過結合手機外賣程式推廣業務,但手機外賣程式要抽佣,外賣便當本身是薄利多銷,再被抽佣基本上白做,如果加價又擔心消費者不接受;此外,外賣假手於人可能會出錯,牽連店舖聲譽,特別對於新店舖影響大。故現時寧願自己負責送外賣,暫時祇送澳門區,離島暫不送。
餐飲業創業容易但競爭也大,加上店舖租金、人資成本高,維持經營並不容易。由於資金有限,暫時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活動,寧願將有限的資金用來提升食品質量、包裝店舖,吸引更多顧客回頭幫襯。
經營三問:
1、外賣店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
2、本澳外賣便當店應如何推廣品牌?
3、外賣便當如何與傳統餐飲店(如茶餐廳)競爭?
政府援助屬輔助非創業主因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企業主原本是希望開設音樂中心,但因為超出了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的援助金額,才轉為門檻較低的外賣店。
政府近年在創業創新方面推出了很多輔助和援助計劃,鼓勵年輕人多嘗試,但創業人士要留意,政府援助和輔助計劃是協助的一種,自己更需要付出的是時間和金錢,並不是全額支持創業所需要的資金,更不是鼓勵青年人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人士也不應該為了遷就政府援助額度調整創業方向。計劃幫助青年朝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發展,所以大家應該視政府援助計劃為輔助或支持,而非創業的主要條件。
今期個案選址上有優勢,因為成行成市,消費者很多時候搵食也回到該區。產品上應該要有主打,菜單設計方面不能全部都是利潤比較低的食品,因為光是競爭價錢很難長久。現在售賣的產品是統一價錢,所以必須加入利潤較高的產品,或者加大飲品,尤其自己調製的如咖啡奶茶等高利潤產品,否則只能收支平衡,很難長遠有盈利,因為一盤生意的人工、折舊、利息等都是成本,應算進生意內。
外賣店加入手機平台是大趨勢,雖然短期可能覺得佣金和配送費用較高,但也是宣傳一種。而且若能夠以平台加大生意額,則有條件減低原材料來貨價格而減低成本。
製健康餐單 與外賣平台合作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外賣店門檻低,行業競爭大。因此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可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主推健康餐飲,製作“健康餐單”。 食店亦應加強優勢宣傳,如“日日新鮮”等;外賣便當除三款餸菜外,可考慮增加水果及飲料等製成套餐,以及贈送薄荷糖等,提高產品附加值。
個案位於雀仔園居民區,距商業旺區不遠,附近潛在客戶數量不少,可到附近商廈“洗樓”放宣傳單張,亦可考慮推出讓客戶發佈微信朋友圈或FB分享店舖資訊並附感言,即可獲贈甜品等優惠,增加知名度。
店舖面積有限,人資及租金成本高昂,外賣平台為企業減省了舖租和聘用正職的成本,食店應考慮與外賣平台合作,並嘗試增設多人套餐,拓展客戶群,除午晚市銷售便當,亦可考慮增設個性化到會餐單及服務,拓寬盈利途徑。店舖若擔心委託外賣平台送餐有機會影響店舖聲譽的風險,可為消費者增加不滿意無條件退款等服務,增加消費者信心及改善客戶體驗。
此外,企業應做好財務記錄,定期對店舖進行財務分析,了解日常營運情況,繼而進行針對性調整;同時盡快與銀行建立往來關係,在日常收付方面,多使用銀行電子渠道,如閃付、微信支付等,以便銀行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有利於企業日後取得銀行融資及政府支持。
無店經營分租店舖降成本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與市場學副教授劉丁己表示,在有限人力以及外賣店條件下,降低成本,增加銷售。建議如下:
一、降低成本可考慮無實體店舖經營:目前租金支出是主要成本。降低租金辦法。(1)採取無店舖經營。在遠端後台廚房烹調,通過臉書在網絡上用圖片或網絡直播,宣傳菜式,消費者事先點餐,或是到定點通過平板電腦點餐,然後在定點直接將便當送到消費者手上。轉型過程比較不方便,但極大幅度降低店租成本。在港台、日本許多外賣便當業者,是採用無店舖銷售。(2)建議減少店舖面積。根據實地觀察,一半的店舖寬度已夠。最可行找其他業者(例如手搖飲料業者)合作分租,互相拉抬銷售業績。或是改租樓上店舖。搬遷地點也會產生費用和新的固定投資(店舖裝修成本),要好好精算一番。
二、增加銷售可以升級或衝量:(1)提高單價:升級則考慮推出限量中高價菜式。經營者對食材選取的眼光以及品質把關具高度要求,價格合宜。未來如要提高價格,就要創造高附加價值,提高食材等級。例如獨家食材提供、更高檔的食材、客製化搭配的能力等。(2)提高銷售數量:要衝量則宜開發企業用戶拓展業務。和企業、學校、或社團合作,提供大量訂餐與外送服務,是合理作法。大量銷售還能帶來原材料大量採購而降低單位成本的好處。但人力資源有限,定位上也不是大規模工廠流水線或者中央廚房,是否有機會大舉開拓商業市場,還需要深思熟慮。(詳細分析可點擊網站)
利用“朋友圈”落單 優點多人用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表示,餐飲外賣店大多數售賣固定食品,很少會經常轉換菜單。“一家嚐”一改傳統做法,每天公佈十款不同菜式,無疑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不過,無論是餐廳抑或外賣店,都應有自己的招牌菜,以維繫固定的捧場客。建議對以往銷售記錄進行分析,找出兩三款最受歡迎菜式打造招牌菜,結合顧客意見,不斷改善。其餘款式可照舊每天轉換。能否打造招牌菜,是外賣店建立品牌的關鍵。
就經營成本而言,外賣店成本主要是租金、人工、食材、水電、燃料等,能降低空間非常有限。該店做到收支平衡,要創造盈利就靠增加銷量。除了要不斷改善食物品質和配送服務,還要加大宣傳。現今推廣渠道很多,不少是免費。建議除了在臉書宣傳,還可透過微信等流行手機應用程式宣傳,將顧客當作朋友,不斷擴大“朋友圈”,甚至可以考慮讓顧客透過這類程式落訂單。這樣落單不能和專門的落單程式相比,但最大好處是免費和多人使用。
至於和外賣應用程式合作可以重新考慮。首先,透過和某一用戶較多的外賣應用程式合作,可增加外賣店的曝光率,讓更多人知道店舖存在,有助擴大客戶群;第二,自行送外賣本身也涉及到聘用更多人員,也需要成本;第三,所謂“抽佣”,其實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消費者都明白並接受使用送餐服務所產生的附加費用。
(來源:澳門日報http://macaodaily.com/html/2018-07/09/content_1279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