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紀念品 販賣機降成本

澳門每年接待超過三千萬人次旅客,手信、紀念品需求大。雖然熱門景點附近不乏銷售明信片、紀念品的店舖,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卻是鳳毛麟角。澳門遇見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一六年,籌備一年,於一七年十一月產品正式上市。旗下品牌“MEEET遊覓”以色彩、美學和創意角度設計旅遊紀念品,彰顯澳門獨特文化,還獨闢蹊徑採用自助販賣機作為銷售途徑。兩人共投資約七位數字,目標是一年內收支平衡。

創辦人許美恩曾於時尚界工作,擁有敏銳市場觸覺和零售策略背景。另一位創辦人何潤發是資深設計師,作品曾獲多個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主要負責各式產品開發及設計項目。兩人均是設計界同好,透過朋友介紹而認識,不料創業理念一拍即合,皆欲趁年輕闖一番事業。

二十部機世遺主題

他們指出,公司在籌備期間曾做過本澳紀念品市場調查,發現澳門手信通常為食品類,紀念品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澳門手信店遍地開花,但紀念品品牌卻甚少,只有景點附近有銷售各類型紀念品的店舖。為了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該公司採用自助販賣機作主要銷售途徑,強調要將成本放在設計和產品質量上。他們坦言,作為本澳第一家利用自助販賣機銷售紀念品的企業,市場缺乏參考例子,只能參照亞洲、歐洲的營運模式,自己總結經驗,還要不斷摸索和完善機器的使用。

他們稱,機器從內地訂購,由團隊重新設計包裝。自助販賣機以澳門世遺建築為設計主題,廿四小時全天候運作,每部機的產品各有不同、同時設有地點限定產品,按照不同遊歷路線旅客可收藏相關紀念品。全澳現時有約二十部自助販賣機,放置在酒店大堂、旅遊塔、購物商場等室內地方,之前大賽車亦曾放在室外,但由於屬於商業行為,申請放置在室外手續比較繁複。自助販賣機現能接受三種貨幣,分別是人民幣、澳門元和港元,未來會新增電子支付,如澳門通、支付寶等。

走低價月售五千件

目前市面上有過百款“遊覓”旅遊產品,如鎖匙扣、磁石、明信片、杯蓋、杯墊、立體紙模型等(與法國紙廠合作),亦有世遺、節慶等系列。大部分為澳門設計、內地生產,亦有部分為本地生產。銷售渠道除了自助販賣機,亦有寄賣和批發,平均每個月售出近五千件貨品。主要消費者為旅客,尤其深受日、韓、台旅客歡迎,人均消費約一百元,走低價路線。主要宣傳渠道為臉書、微信和內地旅遊資訊平台“馬蜂窩”,還有自家設計的網站。

辦公室位於南灣,經朋友介紹以相宜價錢承租,現時有七名員工。他們不把產品定義為文創產品,而是文化產品。認為澳門不缺好產品,只是缺好的營銷包裝。品牌的優勢在於價格相宜、定位鮮明。公司未來發展不會局限於製作紀念品,亦會為政府部門、私營機構提供訂製服務。未來除了會增設銷售點,還將向外拓展業務,與內地、海外公司合作,製作更多不同種類特色產品。

經營三問:

1、利用自助販賣機銷售紀念品前景如何?

2、本澳紀念品市場發展空間如何?

3、是否應該拓展網絡銷售?

紀念品加功能  宣傳訂製服務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一直以來澳門有售賣本地著名景點製作的紀念品,但設計比較單一,可選擇品種不多,沒有品牌化。今期個案先成立品牌,再把產品分開世遺和節慶兩大類,以豐富產品元素,做法十分聰明。產品分類的同時可增加產品總類和數量,未來也可以不斷分支以配合市場需求。

經營上,販賣機和產品寄賣形式,作為一家比較新的公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販賣機應該加入更多付款方法,只收現金方式比較單一,建議加入不同種類的電子支付,例如信用卡或內地流行的兩大支付系統。

產品方面,現在不同類型文創產品不少,單單紀念品或純擺設比較難吸引買家,建議可同時設計功能性產品,例如行動電源、筆、記事薄、手機殼等可加入世遺和節慶元素,吸引新一代消費群。

網絡銷售方面,應該多宣傳品牌,現在兩大範疇是本地感受為主,買家都是突發而不多經太多考慮,所以紀念性產品不宜作網絡銷售,應以機構提供訂製服務為宣傳重點。最後提到進軍內地,大部分創業人士都希望接觸內地市場,首先要了解到自己的產品是否適合內地市場,第二就是本地基礎是否已經打穩,還是放棄本地進入內地?內地無論消費口味、稅制、投入資源都和澳門有很大不同,所以進入另外一個市場前須有周詳考慮。

網上預購  銀行提供支付工具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本澳手信以食品類為主的印象根深蒂固,要打破這些傳統,需突出產品設計重點。文化產品不同於文創產品,文化產品設計應着重圍繞本澳歷史足跡,加入設計師創作元素。以成本較低的宣傳渠道作廣泛推廣(例如網絡功能),同時可開拓網絡預訂紀念品,吸引旅客在網上以折扣價格預購,到達澳門後可直接到辦公室提取產品,藉此推廣其他文化商品。中銀也為企業的網上銷售提供了支付工具“網上收單服務”。

自助販賣機在外國相當流行,本澳旅客以內地客為主,他們習慣面對面的銷售,如果公司想使產品能向外拓展,於本澳設立門市勢在必行。個人認為公司現階段不大適合以寄賣方式銷售自家製產品,旅客不會深入了解其“附帶產品”背後的更深層次意義和背景。

筆者認為公司以文化產品作為手信發展潛力巨大,先做好自家品牌產品的推廣,可使用網絡、旅遊雜誌及旅遊書籍宣傳,亦可借助設計師在設計界的知名度及公司企業文化理念。公司上了軌道後,筆者認為需要開實體店,政府也有為優質本澳企業提供信用擔保,中國銀行也有相應的商融通寶計劃與政府的信用擔保作貸款融資,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擴販賣機佈點  實體不可或缺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與市場學副教授劉丁己表示,根據經營者提出的問題,建議如下:

(1)擴大自助販賣機佈點與寄賣點:現階段重心放在擴張自助販賣機數目,除澳門熱門景區,截至一七年底澳門共有一百一十一間酒店,本身亦是超大的室內市場,相較未來開設實體店的目標,現着眼於選擇有潛力地點繼續增加自助販賣機,優點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成本低且便利。經營者應將這方面優勢發揮到最大,而不是傳統零售實體店方向。

(2)適度向網絡銷售拓展:網銷渠道的開設和自助販賣機並不衝突。新零售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許多有洞見的零售商早就以行動實行O2O(線上線下)的整合零售模式。積極向消費者推廣,表明專屬網店有更多獨創文化商品和紀念品,只要“輕鬆網絡下單,二十四小時之內送到酒店給您”。應盡快開通網絡支付功能。筆者主張只是適度向網絡銷售拓展,堅守擴大自助販賣機與寄賣點的實體渠道。消費者去體驗親手購買紀念品感覺的“情景式消費”,實體渠道有不可替代性。

(3)自助販賣機與訂造紀念品市場同時進行:零售市場(自助販賣機與寄賣)以及商業市場(批發以及為機構訂造紀念品)並不衝突。如資源許可兩者並重。

(4)產品設計宜保持特色與高性價比特性:世界各地旅遊紀念品店大同小異,但是要將消費者喜愛轉化成立刻購買,需要技巧。可借鑑著名旅遊國家(如西班牙、法國)的紀念禮品店的作法。例如(a)強調產品特點,是否為“全澳門獨家”且“地區限定”?(b)強調高性價比。內地製造加上販賣機銷售的模式已省下不少成本,適當讓利提供高性價比。(詳細分析可點擊網站)

推限量系列  加強網上宣傳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表示,今期個案產品有別於一般紀念品,其特色是以澳門世遺建築為設計主題,較為突出。紀念品設計和顏色配搭別具一格,能吸引遊客的眼球。然而,公司要持續發展,產品設計須更多元化及更有彈性。建議開發一些特別類別的紀念品,例如以節慶活動為主題的限量紀念品系列。私人訂製業務也值得考慮作為今後其中一項業務。

銷售方面,該公司以禮品自助販賣機為主要銷售途徑。這是日漸流行和有一定優勢的銷售渠道,但目前只有二十部,應加緊和旅遊服務相關機構合作,爭取更多數量販賣機落戶不同地點。自助販賣機空間有限,可放置紀念品類別不多,建議做好銷售數據的分析,找出最受歡迎的產品優先進入販賣機。當然,每當有新品推出時,販賣機仍要佔一席位。另外,建議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例如和不同的零售店合作,以寄賣形式銷售;與不同文創單位或綜合娛樂機構合作,推出期限店(Pop-up Store)或快閃活動。

宣傳推廣方面,建議多參與政府舉辦或組織的文創推廣活動,如塔石藝墟、內地文博會、活力澳門推廣周等,增加品牌在澳門及內地的知名度。隨着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發展,無論是推廣或是銷售,線上線下聯動不可缺少。該公司有在不同的社交平台進行宣傳,也設有網站,建議在這些平台上增加內容,尤其是與澳門旅遊和歷史文化有關的內容,令瀏覽者從這些內容中聯想到公司的產品。

(來源:澳門日報http://macaodaily.com/html/2018-06/04/content_127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