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中小企去年營業額少於10萬-2008年7月26日

【市民日報2008年7月26日報訊】根據「全澳中小企業經營現況調查報告」反映,受訪的中小企中約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四的企業去年的營業額只為澳門幣十萬至五十萬之間,更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企業的營業額少於十萬元。而通貨膨脹、原料成本、舖租開支、水電成本、人力資源短缺等都成為影響中小企的負面因素。主辦單位建議政府、企業、僱員三方需共同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調查由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澳門管理專業協會、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聯辦,主辦單位昨日下午假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址介紹報告詳情。

多種因素影響 經營困難

調查主要是以「問卷調查」及「聚焦小組討論」兩種方式分階段進行資料搜集。「問卷調查」是按企業所經營的行業及規模,以分層抽樣方式抽取四千間企業作調查單位,完成率為百分之五十二,有效問卷共一千八百四十份。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被訪中小企業都是獨資經營,其營運資金大多為自資,普遍經營年期超過十年或以上;在職員工以一至四人的微型企業佔比例最多。同時,受訪的中小企中約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四的企業去年的營業額只為澳門幣十萬至五十萬之間,更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企業的營業額少於十萬元。調查結果反映澳門中小企在營運實力與一般大企業相差很大,無論在人力、物力以至資金的調度能力都非常有限。而影響中小企營運的負面因素包括:通貨膨脹、原料成本、舖租開支、水電成本、人力資源短缺、員工薪酬開支及員工就業心態等。正面因素包括:經濟迅速發展、入境旅客的流量與旅遊配套、個人遊政策。

主辦單位認為,要解決中小企當前難題,短期方面,建議效法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做法,考慮有條件放寬目前在澳門就讀大學之外地學生,在課餘時間可兼職工作。中長期方面,則建議政府應針對中小企的實際情況而設計一套中長期政策。首先,必須縮短政府與企業間的距離;建議政府各部門分別制訂一套可快速回應的機制,使其成為政府與企業間的一條溝通渠道。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教育政策,要配合澳門作為旅遊娛樂城市,服務行業所需的基礎語文教育肯定有必要提升。其次是相關職業技術教育,更重要的是制訂一套以澳門經濟發展的長遠方向為核心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政策。適時因應澳門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變化而調整教學內容,並配合行業需要,開設不同的職業培訓課程,並定時檢討培訓效果及畢業生投身行業的動向,從而更準確地掌握澳門人力資源的狀況。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吳皆妍表示:期望是次調查之結果讓包括政府、企業、僱員在內的社會各方,能更清晰地了解本澳經營現況之全貌,更深入認識處理危機之迫切性。而報告中的短、中、長期的建議,必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