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6年1月4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兩母親艱苦創業 推新教育理念】
時下不少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贏在起跑線,做到多才多藝,為此不斷“填鴨式”教育,最終適得其反。小松果華德福園地的兩位創始人身為媽媽,深明教育對小孩的影響深遠,更希望將華德福教育模式推向澳門。為了維持場地租金及日常開支,須走向商業化才能生存,兩位媽媽希望讓園地能得到關注,讓更多小孩健康快樂成長。
九名股東剩下兩人
小松果華德福園地兩位創始人譚麗梅、曹穎儀是全職家庭主婦。“小松果”開業一年,起初由九位媽媽合資近二十萬元創立,期望以華德福理念為指導,提供空間及設立課程,為孩子建立一個自然有機的成長環境,為家長們打造互相學習成長平台。但開業不久,陸續有媽媽因想法不合退出,最終只剩下她倆繼續支撑。
她們介紹,華德福教育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研究人類智慧學,按人的發展需要設立教育體系,在外地頗為流行,澳門仍處起步階段。原來想將“小松果”構建成共享平台,讓媽媽們分享各自專長,但時勢驅使下,面對租金及成本壓力,唯有向商業模式進發才能延續。她們堅持至今,原因是認同該套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小孩都能在好的環境下成長,並推介給更多澳門人認識。
現時“小松果”主要針對○至七歲小童教育,並推出親子學習班,例如烘培、茶道、園藝等課程,着重小朋友與大自然的關係,所用的教學材料選用天然石頭、木材為主,課堂實踐力強,着重小朋友的探索能力。“小松果”每天都會舉辦不同活動,開業至今約有二百五十個家庭先後參與,今年起參加費用為每月一千二百元,另有以課堂數量為收費的價目。
移師工廈減低成本
“小松果”起初租地舖因資金較充裕,隨着夥伴們退出,財政變得緊張,為了減輕租金壓力,兩人數月前將場地移師至工廈。她們認為工廈租金便宜且地方夠大,有需要時會利用同層的共用地方舉辦活動,同時方便家長接送,報班人數亦因此增加,現每月收支平衡。至於師資,她坦言師資缺乏是問題之一,現時澳門全職華德福教育出身的導師較少,課堂基本由兩位創始人負責,有時亦會外邀導師協助。
為了保障收入,除了開班教課,“小松果”亦申請政府資助,用作購買學習用品及導師費,平日主要靠社交網站宣傳。她們認為,現時政府對新型教育支持度未足夠,希望得到相關部門關注,並提醒政府支持教育不能只投放金錢,應重視教育所帶來的好處。未來希望將理念引入澳門托兒所、學校及教育中心,印製小冊子推廣宣傳,讓更多人認識。今年二月亦會在氹仔區設華德福家庭園,將新型教育滲透到不同社區。
青企診斷: 重師資經驗 訂好每月課程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華德福教育不僅在澳門是比較新的教育概念,鄰近地區也是小眾教育體系,要把這種教育模式普及化,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經營者需要想清楚,往後以商業模式還是以非商業模式經營。由於欄目是中小企服務平台,所以從商業角度討論今期的小松果華德福園地。
關於經營三問,首先是如何穩定參與者數量和有固定的堂課,這應由師資着手。根據資料,華德福師資在澳門比較少,基本由創辦人負責,若要吸引新客人,師資的資格認可頗為重要,又或者起碼要告訴消費者師資的經驗,而不是只有熱情和理念;另外預先設計好每個月不同時段的課程,未有人報名也要排好時間表,讓客人預先選擇,每班有足夠人數才開班。
第二,教育走向商業發展是否最佳出路?不能答商業化是否最佳出路,但教育經營得好也是一門生意。外國很多大學把研究成果商業化,再取得企業支持,再利用企業的投入繼續研究新成果;私立學校收取較高的學費聘請優秀師資,學生可得到更專業的教育和更好的硬件設備,教育商業化有機會提升質素。第三,如何和其他親子教育競爭?這偏向宣傳問題,小松果需要把華德福教育的優勢和現在一般體制內的課外親子活動區分。根據資料,小松果課程變化可以很大,有別於其他的課外班,例如某種樂器、運動等本身沒有甚麼變化,但可以吸引和幫助父母們為孩子尋找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