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4年8月25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百花魁入超市 新包裝拓市場】
近年經濟蓬勃發展,然而在租金高企、人資不足等壓力下,本澳傳承下來的老店已越來越少。百年品牌同益百花魁,相信是不少澳門人的兒時回憶,該店現時祇有一家門市,主要經營批發業務。面對遊客量持續增長,負責人希望將來可擴張業務,增加更多零售店,但礙於租金高企,希望政府可為特色中小企提供廉租空間。
同益百花魁醬園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的呂雅珍表示,同益百花魁成立於一九○三年,屹立本澳已逾百年。呂雅珍是同益股東群的第三代,過去廠房和門市位於沙梨頭,一直以來生產線主要分為涼果和醬油、醋,以涼果較為人所熟悉。隨着澳門經濟發展,遍佈高樓大廈,涼果和醬油均需曬製,所以難在本澳生產,故早年已將廠房北移,於內地設廠生產,一直沿用傳統方法製作。
添丁甜醋穩佔市場
六、七十年代,遊客來澳必買百花魁招牌——蟠桃果,且往往大量購買。蟠桃果其實是用北杏做的,曬乾後變黑色。雖廠房北移,但製法依然跟足古方,採用來自內蒙古、甘肅和天津的上乘北杏,洗淨煮熟,加入糖和香料及推到缸中日曬。最初依賴陽光,後來加入機器烘乾以穩定質素及產量,包裝、入盒仍全部人手操作。
現時本澳手信店選擇多,遊客購買數量減少,幸而旅客量亦同步增長,生意額才維持穩定增長。現時涼果主要批發給手信店、超市,平均每年生意額維持10-20%增長。門市主要做街坊生意,本澳近八成人均在該店購買添丁甜醋。
百年品牌要傳承下去,難免要變革。呂雅珍表示,要吸引年輕客人,包裝需要年輕化,近年醬汁和醋均換了新包裝,至於蟠桃果和另一較為人熟悉的精神薑,因包裝較深入民心,故保留原包裝。蟠桃果盒的正面印有王母娘娘,右一句“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左一句“此果祇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嘗”。命名蟠桃果是參考《西遊記》,故事中的蟠桃果代表健康、長壽,所以印上了王母娘娘。
期望政府扶持老店
該店現址位於美副將馬路的小巷內,過去有日本和香港旅遊書介紹過,所以有少數日本和香港遊客慕名而至。為了增加宣傳,該店亦參與多屆“活力澳門周”,曾到北京、杭州、瀋陽宣傳產品,銷售成績較理想,相信因為內地客開始認識該品牌,生意亦見增長。
現時在政府幫助下,產品於商匯館內展示,但不能直接銷售,如要擴大零售業務,就要選擇到遊客區。但該店銷售涼果和醬油、醋,行業利潤較微薄,如要擴張,難免要面對高昂的舖租,加上現時人資成本很高,擔心難以應付開支,希望政府可為特色中小企提供廉租空間,讓更多特色老店延續下去。
青企診斷: 醬油涼果品牌分線發展
青年企業家協會認為,數十年老店的通病是管理守舊、產品太過單一,或後人沒有興趣繼承而漸漸沒落。同益百花魁能夠屹立百年不倒,自身品牌價值已經很高,接下來是重新包裝形象和引入現代化管理。個案品牌價值非常重要,是大部分澳門老一輩人十分相信和認識的品牌,但越年輕則越不了解,尤其醬油醋類和涼果類產品有替代品牌或產品,已不是必需品。
擴展業務方面,應該先以批發業務為主,配合現代化的廠房管理。該品牌產品需要容易接觸到消費者,即要很多消費點,自身開店很難達到超市、便利店和手信店的效果;擴展前必須考慮廠房提升產能的空間,要預計每年批發業務的增長。
形象包裝改造方面,產品重新包裝是品牌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重點產品蟠桃果、精神薑的包裝最為人熟悉,希望保留,但可嘗試新舊包裝同時推出市場看反應,新包裝需要以容易食用、標籤明確為主,但保留主力的王母娘娘形象包裝盒。很多老品牌要生存,需要不斷微調包裝款式設計。另外,需要不斷以品牌名義研發新的產品擴大市場;新產品有時銷量未必勝過舊產品,但可以讓消費者更加記得同益百花魁品牌,李錦記就是這樣,可口可樂亦然。可以考慮把醬油類產品和涼果類產品分線發展,把品牌一分為二,讓消費者更清晰品牌和分散風險。
最後,品牌應盡量爭取機會走出去,參加活力澳門推廣周是其一;政府也應加大力度扶持澳門老品牌,以證澳門產業多元。一幢七、八十年的老建築物政府會花資源保育活化,一個有靈魂的百年品牌更加應該支持扶助,除非擁有人自己不願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