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5年10月19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250萬創業首間親子咖啡】
小童天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家人外出用膳通常會坐不住,大人想聊天都難免受到牽制,無法暢所欲言。近年台灣、日本等地親子餐廳盛行,場內設有玩樂設施,令家長和孩子都可愉快用餐。負責人李卓通參考外地經驗,結合澳門特色元素,籌備近一年,與家人合資近二百五十萬元打造全澳首間親子餐廳“小腳板親子咖啡”。店舖今年八月正式營業,冀讓家長在忙碌的生活中透過用餐時光培養親子關係。
負責人李卓通表示,自從女兒出世後,體會到若與親友在外用餐,難以讓孩子乖乖坐在一旁。留意到台灣、日本等地近年開設了不同主題的親子餐廳,考慮到此類型在澳門餐飲市場仍是空白,同時自己又憧憬創業,渴望敢為人先,為澳門創造新元素。於是利用自己的積蓄,與家人合資開設該店。
千四面積一半玩樂
店舖位於下環街街市旁,人流量較多,附近有幾個大型公共停車場,交通便利。面積近一千四百呎,其中一半是兒童玩樂區,適合六歲以下小童玩樂。當中設有一個圖書閣,家長和小朋友可一同分享閱讀樂趣。店舖設有育嬰室、子母洗手間等設施,方便家長照顧年幼小孩。店內大部分家具從香港訂造,餐具多數從日本搜羅,書籍、玩具等購自台灣和澳門等地。
李卓通稱籌備和試業期間遇到不少困難,其一是難覓合適的店面,店舖所需面積較大且難以承擔過高租金;其次是附近要有停車場。由於涉及小朋友的玩樂設施和餐飲,清潔和煮食的人力需求比一般餐廳多,設計兒童套餐很花心思,不僅要健康有益,迎合小童口味,還要裝飾精緻可愛,試業期間曾一度人手不足。此外,裝修設計、家私配置方面須考慮周全,如使用圓角檯凳減少兒童碰傷機會。
七名全職開支五成
店長李姬雪補充,澳門與台灣、日本最大的不同是,本地居民基本不會帶幾個月大的幼兒外出,而且雙職家庭普遍,平時小童會被送往托兒所,導致平日人流量未如理想。相反,周末生意火爆,尤其午市大受歡迎,有時無奈要推行限時消費。
讓家長放心、小朋友開心是該店宗旨。到店就餐不需攜帶小孩用品,兒童的餐具、口水圍巾、玩具一應俱全,提供專門為小朋友設的健康餐單,有兩歲以上兒童餐和八個月以上的幼童餐。其他食物價格與普通咖啡室相若,人均消費約八十元,消費者以家庭客為主。現時店舖共有七名全職,其中四人為外僱,一個兼職,人手開支佔總開支的五至六成。平時主要透過臉書宣傳。早前申請了“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已獲批三十萬。
為了豐富業務,拓展客源,該店還接受三小時包場服務。平日包場最低消費為三千元,節假日為四千五百元,場地可容納四十五名大人和小孩,平均每月舉辦三場生日會。另外,該店十月起在平日推出“相聚一刻”二人套餐,並將配合節日推出節慶餐點及舉辦系列活動。二人指,未來將考慮在店內舉辦健康講座、故事會等活動,吸引家長與小朋友共同參與。亦打算在托兒所等附近派發宣傳單張,增加知名度。隨後,更有計劃增加其他收入項目,如兒童用品零售等。
青企診斷: 設計套餐 冇攜小孩可消費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餐飲和親子結合澳門比較少有,意念十分好。根據資料,店主從日、台的同類型店舖取得靈感,但需要考慮澳門實際情況,例如租金、人資、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澳門的市場大小等。過去很多期個案都把台灣的經驗帶到澳門,本來是好事情,但往往沒有考慮到上述幾點,所以個案店主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作出適當轉變,不能照搬到澳門。
首先地點和宣傳方面,雖然博企也有兒童遊樂場,也有很多餐飲,但消費比較昂貴,交通路程比較長,去一趟連同玩樂和餐飲消費需時半天。這次個案設在人口密集住宅區,輕易到達,若宣傳可先從該社區着手,例如印製傳單加優惠券,在附近住宅大廈派發。另外玩樂區以外,多在食物着手,因為餐飲才是產生盈利的地方,玩樂區只是配套。宣傳上要多讓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知道不一定要有小孩才可消費,平日時段多設計一些適合無小孩也能消費的套餐,填滿閒日午餐和下午茶時段。套餐雖賺得比較少,但優惠套餐可以吸引更多消費。二是控制時段,例如店主可以集中某些時段才發放優惠。
在經營上,相信很多中小企人手已十分緊張,應盡量外判非核心工作。如嘗試把清潔,尤其是玩樂區的清潔外判專業的清潔公司,店主把精力集中在餐飲上。另外,包場消費是好主意,但比較被動,既然硬件完善,嘗試在比較淡的時段搞一些親子派對,以人頭形式收費,例如講故事會等。盡量利用店面,主題活動又可以吸引一些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