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登於2016年3月14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
【唔做廚搞工程 零經驗上軌道】
年輕人為創業可以去到幾盡巧?澳門裝修工程一人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施佳陽,放下十年學廚經驗及逾兩萬元月收入,轉投近乎零經驗的裝修工程行業創業。最初虧損至剩餘五萬元,掌握行業發展、流程後,逐漸累積經驗及客源,去年又把虧損的成本賺回來。計劃今年開設五金店,開拓零售客源,並為裝修工程公司提供零件、材料。
施佳陽表示,年幼時無心向學,小學未畢業就隨家人投身社會工作,約十年前在朋友介紹下進入酒店高級餐廳(該餐廳後來獲評米芝蓮星級餐飲)工作,由最基層的學徒做起,當時月入祇有3,200元。但刻苦耐勞工作、學習後,職位及工資逐漸提升,至前年創業離職前,職位已晉升至“二砧”,月入逾兩萬元。
裝修門檻比餐飲低
廚師工作除了要累積經驗,升遷有時也要論資排輩,自己年紀尚小,升職仍要等一等,有感向上流動空間有限,遂於一三年萌生創業念頭。終於一四年選擇近乎零經驗的裝修工程行業作為創業起步,而非有約十年經驗的餐飲行業。
他解釋,餐飲創業投資成本大,廚房設備、裝修費用都相對較大,動輒過百萬,且要面臨租期搬遷等因素。一旦搬遷,創業買入的設備等於報廢,風險較高;裝修工程創業門檻相當較低,店舖沒有太高要求,流動性較大,隨時可以搬遷,故最終選擇裝修工程創業,並以工作近十年的數十萬元存款作為創業資金。
畢竟欠缺行業經驗,不熟悉行業運作及要求,創業初期難免有經營不善的問題,約半年已虧損大半資金,僅剩餘五萬元。最後在家人協助下,借入十萬元重新起步,坦言是“畀錢買經驗”。經過近兩年學習,逐漸掌握行業運作,並親身落場學習裝修技術。由一張白紙到現在可以負責基本的泥水及電工等,與家人、兩名本地員工及兩名外僱一起,可完成承接的工程。吸取創業初期失敗經驗,去年公司運作漸上軌道,全年完成十八個室內裝修,賺回初期虧損的資金。
擬開五金店售水泥
展望今年,考慮到裝修工程需要使用大量水泥,與其讓其他公司賺,不如自己開設一間五金店,向批發商大量購買水泥,既可售予其他企業開拓收入來源,又可為自己公司節省成本。屆時再考慮申請政府免息中小企貸款。
談到由零開始的創業分享,他認為,創業之初一定要虛心學習,並與客戶建立互信,不要祇顧盈利、賺錢。例如初創業時承接一個年輕人創業的店舖裝修工程,對方坦言資金相當有限,最後自己以成本價替對方完成店舖裝修,讓對方順利創業。兩年後的今年,對方計劃擴充營業,第一時間聯絡自己為店舖再次裝修,賺取微利。他說與客戶建立互信關係,可為公司未來發展鋪路。
青企診斷:與設計師合作拓展客源
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創業除了經驗和相關的專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場。年輕人在創業之前,應該要做一些調查工作,了解行業的領導者和主要的競爭者,還有市場的大小,平均行業存活率等。而不是以創業門檻比較低而進入,因為一般創業門檻低的行業,存活率都不會太高。而且也因為競爭的關係,往往利潤不會太高。
今期個案公司經營裝修工程,這個行業除了競爭大,還需要有很好的口碑,因為很多選擇裝修工程的客人都會靠朋友介紹,以尋找有口碑的師傅。現在澳門設計師不少,但精裝修工程的師傅則不多,要尋找生意可以嘗試多和設計師合作。或者自身有條件的話,可以同時開始設計業務,因為設計可以直接接觸很多用家客戶。
另外,個案企業打算開設水泥公司,則要謹慎計算,如果真的能夠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