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刊登於2014年5月26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管理酒店化 廚師二百萬開食肆】“民以食為天”,近年澳門餐飲店舖越開越多,要在芸芸競爭者中突圍而出,必須有獨特菜式才能令客人留下深刻印象。廚師出身的高曉煒入行廿年,曾在外國、澳門大型酒店從事烹飪和餐飲管理,一年前投資二百萬元獨自開設“宮馬來美食”,主打馬來西亞特色菜,並嘗試將酒店餐飲管理模式套用在店舖,訂貨及人手安排上較易控制,開業一年生意漸上軌道。與友人合伙開葡餐
高曉煒表示,首次創業“心態”最緊要,即使失敗也可以豁達地當作是人生經歷,雖然身邊不少朋友都有創業念頭,但始終無付諸實行,相反他卻大膽地踏出第一步。當初店舖事無大小都由自己包辦,單靠個人經營較辛苦,合伙開店在經費及時間上都較自由,且能分擔壓力,但可能會有溝通不足出現意見分歧等問題,各有利弊。縱使如此,他仍希望吸取經驗再度嘗試,未來打算與朋友合伙另開葡式餐廳,讓事業更上一層樓。
他回想起店舖開業初期生意不多,期後大搞噱頭,推出“十元麵”與居民齊抗通脹,經濟實惠的價格吸引不少客人慕名而來。選用材料堅持由馬來西亞當地空運及船運來澳。口碑好熟客漸多,現時亦會不定期推出各種優惠,生意不俗。他表示,畢竟開店已有一年時間,整體運作暢順,不少熟客專程駕車到店用餐,因此店舖選址也以近停車場為考慮因素,對晚巿特別有利。
店舖主打馬來西亞美食,特色菜包括媽咪拳皇雞、奶油蝦、麥皮雞塊等,均令客人留下深刻印象。為擴大客路,也不斷推出新菜式,嘗試引入粵菜,如羊腩煲等。店舖小閣樓設有可坐廿多人的餐桌,高曉煒利用此小空間向熟客推介私房菜,根據客人喜好及要求烹煮特定食物,這是該店為迎合市場需要而提供的一項特別服務。由於店舖逐漸上軌道,他亦慢慢放手讓員工駐守看舖,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着手籌備新店。
減少油煙改電池爐
店舖設在住宅區樓下,與住屋緊緊相連,食肆所產生的油煙及衛生問題令居民最反感。因此,老闆必須與鄰里打好關係,為減少油煙,廚房更轉用電池爐煮食,坦言倘鄰里關係惡劣實在難以經營。另外,人手不足是店舖最難解決的問題,本地人搵工選擇多,不少人加入酒店及大型公司,相反中小企人資越來越緊張,目前該店外僱以菲律賓及印尼為主,樓面本地人只有數個,畢竟與客人溝通較為方便。
他認為,現時在澳經營餐飲比以前困難,競爭大,加上舖位租金貴,笑言只要店舖生意越旺加租越多,變相加大經營難度。預計開店首兩年以“守”為主,目前希望先將店舖做旺,靠熟客逐漸做起,長遠或再易手經營,估計這是現今巿場的常見現象。
另外,不斷改進食品及引入新菜式迎合客人口味,未來亦希望嘗試開拓飲食批發生意,例如透過日本朋友作橋樑,將新式日本食品帶入澳門市場。
青企診斷: 自動化慳人 合伙可減壓
青年企業家協會認為,今次受訪個案的經營者曾在酒店工作,以往經驗對人手編制、食品製作會有幫助,倘可找到合作經營的伙伴,有助減輕壓力。
在澳門,有些商店與住宅相連是無可避免的,要解決油煙及渠道等問題,可按政府規定選用環保設備、抽氣等作淨化處理。受訪者提到改用電煮食用具,但本澳很多社區尤其舊區,供電量難滿足。青企希望政府可給予多些支援,鼓勵商戶善用環保設備的同時,設立環保基金,針對改善本澳基建配套如電力、渠道的源頭設施等,共同應對環保議題,達至政府、居民及商戶三贏局面。
至於人手緊張,除了靠外僱,可視乎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成本,如增設洗碗碟機、電腦落單系統、自助點菜系統等,日本很多餐廳都是自助點菜模式運作。另外,菜式 / 產品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有效辦法,但加入新經營模式與否,視乎商戶日常營運能否配合,設置的地方如閣樓是否合乎政府法例。
本澳早前流行私房菜,試後客人普遍回應是菜式水準不穩定,價格不便宜。如果商戶要加入或轉變經營模式,要留意上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