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質素提升,對儀表日趨重視,特別是女性為靚願意一擲千金,遂令美容院成行成市。陳慧凝○四年創辦安生美容連鎖集團,當年僅以一萬元創業,其後伴隨着經濟高低起跌,捱過金融海嘯、迎來博彩業高速發展,經濟騰飛帶動美容業需求上升,現時已有十一間門市,並計劃明年開設珠海門市,走出澳門,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現為集團主席的陳慧凝表示,○四年獨自投資一萬元創業,由於資金有限,祇能租下小巷的店舖。甚至還沒有相關行業經驗,仍在半工讀進修,要聘請本地員工為顧客提供美容服務,自己則於工餘、課餘時間學習美容行業營運和產品知識,以及接受美容生產廠商的培訓,一邊投資創業、一邊學習經營。當時澳門經濟環境好轉、尚未騰飛,創業成本相對較低,但美容風氣不算普及,需求並不算多,故首要工作是推廣市場對美容的認知。
十一門市近百員工
創業之初已有開設分店、連鎖經營的打算,首間店舖累積了一定客源及資金後,○五年以二十多萬元頂下同業店舖經營,並逐漸壯大經營規模,至○八年已有三間分店。料不到○九年、一○年受金融海嘯影響,澳門經濟環境轉差,居民收入下跌,店舖也要緊縮開支,唯有結束兩間分店,守住一間店舖度過金融海嘯的艱難時期。
一○年後澳門經濟迅速好轉,居民收入回升,生活質素提高,帶動美容需求增加。店舖沒有大規模宣傳推廣,堅持做好服務,深信顧客看見效果自然會記得店舖品牌,並會推薦周邊朋輩,擴闊顧客基礎。時至今日,集團在澳門已有十一間門市,員工約百人,本地員工約佔六成。多家賭場開業,人資流失增加,招聘也不容易,故今年設立培訓中心,為員工提供內部培訓。一方面保持服務質素,同時為有志加入美容行業的居民提供培訓,吸納新人入行。
珠集中培訓再開店
她認為,澳門美容業仍有市場,有繼續擴展的空間,但人資反而成為制約因素。即使企業有能力投資,但聘請不到足夠員工,對店舖服務有影響,故澳門業務發展步伐會放慢。另一方面,內地美容需求持續上升,粵港澳大灣區人口龐大,故有意走出澳門,落戶大灣區。珠海距離澳門最近,作為走入大灣區的首站。
去年集團已在珠海設立總部辦公室,以提供美容培訓為主,畢業學員未來能夠優先加入珠海門店工作。計劃明年開設珠海門店,實現走入大灣區的第一步,再逐漸拓展內地業務。
經營三問:
1、沒有行業經驗,創業時要注意甚麼?
2、培訓儲備人才能否解人資困局?
3、中小企走入大灣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了解各城結構助長遠佈局
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今期美容連鎖集團發展已經十多年,在澳門已經有一定基礎,經營者亦懂得在經濟不景時收縮業務,待經濟重返軌道時再出發,現在主要應以建立品牌和地區知名度為主,以準備進入大灣區發展。
澳門市場和人資極度短缺,發展必定會有瓶頸。解決短期人資問題,現階段只能盡量把非前線業務移到內地,例如有些公司把後勤如會計和行政等業務移到內地,今期個案於珠海設立培訓和總部辦公室,慢慢實現大灣區發展,方向正確不過。
但是,未來的發展是整個灣區甚至全國,定位不一定要以珠海為總部,因為現階段珠海產值和人口在灣區內不算突出,所以待未來業務發展成熟,可以考慮側重灣區東部如廣州或深圳,因為這兩個城市容易向全國城市輻射
正式在灣區啟動業務前,需要了解好區內是由不同城市組成,人口結構和消費力也有分別,所以在店面分佈、後勤分工方面,應該先了解好灣區內不同城市的長短。
晉升機制清晰增歸屬感
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現時政府對創業人士支援甚廣,但往往亦因起步資金獲得資助而忽略了財務規劃及預算。沒經驗的創業人士一般只會計算營業額,事實上現金流才是經營重點。創業者應清楚了解公司的各種銷售成本及固定開支,掌握好現金流才可令公司穩定經營。
新開業公司必定要做好帳務管理,加深對公司實際收入及支出的了解。另一方面,清晰的財務數據亦有助創業者日後向銀行申請融資。建議營業收入應有系統地存入銀行戶口,做好銀行流水帳目。
人力資源多年來已成中小企的一大難題,加強企業內部培訓對企業及員工發展可達雙贏。此外,企業可考慮從晉升及職業生涯角度為員工規劃,以個案集團在澳門經營十多年,品牌有一定認可性,若能設立清晰的晉升機制,例如怎樣由一般美容師晉升到店經理,甚至可設立連鎖加盟機制,讓有意開設分店的員工更有歸屬感。
另外,企業拓展大灣區市場時,須留意其商標是否登記,做好商標維權及保護的準備。此外,因大灣區與本澳消費模式有差異,可先分析產品的市場需求、市場競爭者、廣告宣傳以甚麼渠道將服務引入當地等,為開拓新市場做好準備。
進軍灣區成熟具潛力市場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與市場學副教授劉丁己表示,除進軍大灣區市場,還要注意幾點:
(1)本澳基礎較穩,繼續強調服務質量並且控制店舖成本:今期個案在澳門有十一間店,已經夠多,再開店不是不行,但要選舖租便宜地方,不然寧可到珠海或大灣區城市擴張。今期個案有品牌優勢,形象良好,自然需要更加規範,分店數量多代表固定成本也高,要是遇到下次經濟變動,恐怕又要傷腦筋;聚焦服務,穩定創造營收,是重要挑戰。
(2)除較成熟市場,選擇有潛力的市場先扎根:香港國際化程度高,競爭激烈,基本可以不考慮。珠海和中山有很多競爭者,也沒這麼容易迅速搶佔市場,有機會要注意定價戰略,針對目標消費者做適當定價與市場差異化;惠州或肇慶離澳稍遠,中產階級市場潛力很大。深圳短短二十年華麗變身。搭上這班成長列車,生意蒸蒸日上。
(3)開拓商業市場:美容中心服務一開始以消費者零售市場為出發點,但是要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業績,可考慮開拓商業市場,也就是企業用戶或是組織用戶。例如主動和各大企業的人資部門或者福利委員會、澳門相關社團加強合作,將有機護膚美容服務或產品,當成對員工福利計劃的一部分,很大的商機,也是商業對商業合作方向,或者在珠海可以與大型企業合作。
與機構合作培訓人才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表示,像今期個案東主一樣跨行創業的人不少。所謂跨行創業,即創業前所從事的行業和創業行業不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些創業者對行業缺乏認識,或者一踏出校門就創業,結果花了兩三年時間摸索,耗費資金和精力不少,甚至後勁不繼。
跨行創業,成功和失敗案例皆有,做好事前準備可增加成功機會。較理想是,創業前先親身投入工作,獲取經驗,把自己由“外行”變成“內行”。值得一提的是,所謂“內行”,不僅是對業內的產品和技能有所認識,而是對整個巿場的需求、供給、生產(或服務)、競爭對手等,都有深入的了解。
回到今期個案,目前公司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人力資源遇到瓶頸是正常。建議對整個人員架構進行梳理,看架構是否有必要優化,以及哪方面人員最缺乏(管理人員還是技術人員),找出解決方案。員工培訓方面,除自行培訓,可考慮和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等培訓機構合作。中心設有專業美容護理課程和其他相關的課程,供行業員工報讀;另外,中心還可因應企業的需要,度身訂造員工培訓課程。
把業務擴展到大灣區其他城巿,有幾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了解當地巿場情況,包括人口、當地消費群對服務的需求、競爭對手等;二是檢視在另一個巿場環境下,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以及機遇和挑戰;三是當地的營商環境,包括法律法規(尤其是勞動、社保等法規)、經營成本等。
(來源:澳門日報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6/11/content_1272172.htm)